多哈世乒賽剛落下帷幕,國乒帶著4金1銀2銅的成績單回國,表面上看依舊是中國隊的“熟悉配方,但實際細節卻讓不少懂球的球迷皺了眉頭,這次的討論點不再只是誰拿了冠軍,而是國乒主席王勵勤那句“不是最強陣容直接點燃了輿論場,六個字,既像是官方總結,又像是不吐不快的自白,乒壇老粉都能聽出點弦外之音,你說巧不巧,這背后其實藏著國乒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新老交替沒法一步到位,戰術分配也得為大局讓路
先說成績,女單孫穎莎、王曼昱會師決賽,場面給力,氣氛也頂,男隊王楚欽4:1干掉雨果,基本算是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這些畫面都讓球迷有種“穩了的錯覺,但細扒一下,男雙的整體表現其實有點“擺爛,兩組新老組合——梁靖崑帶黃友政、林高遠配林詩棟——結果雙雙無緣領獎臺,創造了50年來男雙首次空手而歸的尷尬紀錄,這種場景誰看了不心疼,尤其是看到林詩棟三項全丟,多少有點“成長的陣痛意味,國乒自己也知道這不是常態,但誰又能保證下回就一定能扭回來呢
問題來了,為啥國乒要用“不是最強陣容出戰,明明每一項世界大賽都和升國旗、奏國歌掛鉤,哪個不重要,真就“放水嗎,其實真沒那么簡單,王勵勤這波直言不諱,更多是無奈之下的權衡,畢竟頂尖運動員一年到頭各種比賽滿天飛,體能分配是個繞不過去的大坑,男單爭冠壓力太大,主力得留夠“彈藥,男雙只能“以老帶新硬著頭皮上,這種安排說白了就是用比賽機會“練兵,讓年輕人多吃點虧、多摔點跟頭,未來才能真正頂上去,沒辦法,周期性換血誰都得走這步
說實話,這次男雙的陣容搭配確實有點“賭的成分,新老組合之間磨合時間有限,默契不足的問題直接暴露,梁靖崑、林高遠都是老江湖了,帶新人本意是“傳幫帶,但臨場一出事,新人容易慌、老將也得分心照顧,場面就難看,這種局面其實也難怪球迷吐槽“國乒不如以往,但你要真懂球就知道,強行“以老帶新是所有強隊的必修課,沒人能永遠靠一套班底打天下,何況現在的國際競爭越來越卷,歐洲、日韓的男雙實力都在追著國乒提升,稍微一松懈就容易出幺蛾子
再聊核心球員,其實這屆世乒賽之后,國乒核心陣容的縮減是肉眼可見的,王勵勤直接點名:真正意義上的奧運核心其實就王楚欽、孫穎莎和王曼昱三個人,這三位無論是單項成績還是團體配合,都能隨時切換角色,壓力面前不掉鏈子,尤其王楚欽這次男單逆轉晉級的戲碼,已經成了球迷朋友圈刷屏的素材,至于樊振東回歸的消息雖然還在“發酵,但就目前來看,核心地位已經被這三人牢牢占據,后面的人想上位,難度真不是一般大
但問題也就來了,核心越來越集中,意味著替補和新人的成長窗口被壓縮,想靠一兩個新人扛大旗,風險也隨之拉滿,這種情況下,國乒只能通過大賽不斷試錯、讓更多年輕人“上桌練級,哪怕短期內成績有波動,也得咬牙挺過去,這其實是強隊的煩惱,想一想當年女乒“朱雨玲之問,再看現在的男雙“林詩棟之痛,每一代人都得經歷被打掉信心、再慢慢爬起來的過程,沒人能直接上來就無敵,這才是真正的乒壇現實
當然,輿論場也沒閑著,懂球的網友一邊點贊“勇于變陣,一邊又忍不住對噴“冒險太大,甚至還有人調侃“男雙成實驗田,其實大可不必上綱上線,國乒能有今天的底氣,靠的就是不斷試錯和大膽試煉,偶爾擺爛也正常,問題是怎么把失敗轉化成經驗,把小將的失誤轉化成未來的底氣,這才是王勵勤想表達的“必經之路,只不過這條路走起來確實挺難,誰都希望一口氣打到底,但競技體育就是這么現實,有時候得承認自己不是那套最強陣容,也得敢于承認“這回我們輸了
回過頭來看,這屆世乒賽其實就是一面鏡子,既照出了國乒的底蘊,也照出了轉型的陣痛,新老交替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哪怕是中國隊,也得經歷陣容不穩、成績波動的階段,誰都想一直贏,但誰能永遠贏,只有不斷調整、不斷試錯,核心和新生代才能真正接上茬,未來的國乒,肯定還會有更多“林詩棟們登場,能不能頂住壓力、打出名堂,就看教練組和球員自己怎么扛過去了
結尾一句話,國乒這次的“無奈之舉,也許就是下一輪輝煌的起點,誰說不是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