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美國也淪落到了這一步!
在中美關稅戰帶來的巨大破壞性壓力之下,美官員首次承認特朗普對對中國加征的關稅對美國企業造成的影響感到“害怕”。
不僅如此,特朗普已經派出了三路人馬前往中國向中國求和...
1
根據美國媒體的報道,當地時間5月21日,美國商務部長魯特尼克在一次活動中表示,因為現在的關稅戰,他整夜整夜的睡不著覺,說實話,他已經怕了。
不僅使他怕了,其實特朗普也因為關稅戰為美國企業帶來的沖擊,而感到“恐懼”,但是美國“必須打贏這一仗”。
魯特尼克還為特朗普辯解,說沒有任何人能夠在“一天內解決所有問題”,實際上就是在暗示外界,這次中美關稅戰將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特朗普在關稅戰開始之前和剛剛開始的時候也說過類似的話,表態關稅戰并不會在短時間內結束,而是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特朗普此前還一直將關稅戰為美國帶來的沖擊性,稱之為“小小的震蕩”,只是現在這些“小小的震蕩”已經逼得特朗普不得不直面這個問題了。
但是即便是這樣,特朗普和魯特尼克以及貝森特等白宮大佬,仍然堅稱美國的消費者不會因為關稅戰的沖擊而受到影響。
但是很顯然,從特朗普要求沃爾瑪超市不得對其所出售的商品加價,就已經能夠看的出來,消費者已經在承擔關稅戰的代價了。
把腦袋埋在沙子里面假裝鴕鳥,是無法解決任何問題的,只有真心實意的和中國去談,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
特朗普其實也清楚這一點,所以他一直都希望能夠和中國面對面的當面談一談。
在特朗普結束自己的中東行程之后,就曾經公開表態希望能夠來中國,訪問中國,和中方的高層見一面,但是卻被中國晾了整整十一天,一直都沒有等來回應。
多半也不會等到什么回應了,畢竟特朗普2017年其實已經來過一次了。
當時我們以為他是一個正常人,和他簽合同,買波音的飛機,結果特朗普回去之后扭頭就翻臉不認人,我們肯定不能再吃同一次虧了!
但是美國又不能不和我們談,所以特朗普現在是派了三隊人馬要來中國。
首先是美國的新任駐華大使龐德偉,然后是美國前任駐華大使博卡斯,最后是美國亞洲協會會長康京,現在這三路人馬全部都在北京,都在和我們談中美貿易的問題。
只不過能不能談出什么結果,那就不好說了。看得出來,特朗普很急,但是他到底為什么這么著急?美國現在到底在經歷些什么呢?
2
這一次的中東之行,美國和中東的這幫海灣國家簽的都是未來的支票,但是未來的支票沒有辦法幫他應對當下的問題。
其實中美關稅戰暫時結束,特朗普這個時候應該是全球到處跑,去到處的割韭菜,但是現在特朗普卻非常的安生,一直留在華盛頓。
這其實就說明了,美債的坑,已經不是全球割韭菜能解決的問題了,美國政府已經沒有其他的備選方案了。
之前對華為和中國人工智能的制裁,其實也是美國政府虛空造的牌,為的就是之后和中國談判的時候能夠有多一些的籌碼。
在結合這段時間,中國政府在海外建立黃金倉,給人民幣國際化的未來鋪路,能夠看的出來特朗普現在想來中國,希望和中國談的無非就是兩方面的東西。
首先就是“變現臺灣”,把臺灣賣給我們,從大陸這里多換取一些經濟利益,來維持美國現在已經岌岌可危的經濟。
其次,就是阻止人民幣的國際化談判。其實拿臺灣說事,已經不太現實了,之前特朗普拋出“統一論”,我們根本就沒有搭理他。
因為美國現在的號召力越來越弱,島鏈部署的軍事力量也擋不住解放軍,我們明明可以直接拿回來,為什么還要花錢去贖買呢?
其次美國的金融信譽現在已經宕機了,金融手段對我們也不存在傷害,所以美國沒有能威脅我們的手段,在臺海問題上,特朗普已經沒有牌了。
第二個,其實還有得談,因為現在最不希望美元體系崩盤的,除了美國之外,就是我們。
我們在這個時候于海外建倉,目的是為了承接美元衰弱以后的貨幣體系,包括承接石油能源和資源,避免被歐元給摘桃子。
其實現在全球大多數制造業還是以美元作為交易體系,如果這個時候美元真的倒臺了,人民幣國際化青黃不接,而歐元是早就完成布局的,到時候很有可能給他人做了嫁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