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不是運氣差,而是生活方式的長期賬。”
別急著關掉頁面,這不是嚇唬人的標題黨,而是一篇有數據、有邏輯、還能讓你邊看邊點頭的健康科普文。我們今天不聊“防癌食譜”那點老生常談,也不講玄之又玄的“抗癌偏方”。我們要說的是:那些真正不容易得癌癥的人,他們生活里到底做對了什么?
根據近年來《柳葉刀》《JAMA》《中國腫瘤雜志》等權威期刊和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數據,我們發現一個令人驚訝的共性:那些長壽且極少罹患惡性腫瘤的人,幾乎都不約而同地擁有四個生活習慣。而這四個習慣,看似簡單,卻是最難堅持的事。
你有沒有?可能看完文章你就知道答案了。
習慣一:腸道通暢,勝過靈丹妙藥
人這一生,最怕的不是吃得多,而是“吃得進去,出不來”。說白了就是——便秘。
長期便秘不僅讓人心情煩躁,更可能是癌癥的隱形推手。研究顯示,結直腸癌的發生與腸道內毒素停留時間過長密切相關。如果排便不暢,這些毒素就像“爛賬”,日積月累,可能導致腸黏膜細胞發生病變。
據國家癌癥中心2022年數據,我國每年結直腸癌新發病例超過56萬例,其中大量患者有多年便秘史。
健康腸道的秘密很簡單:
- 每天攝入足夠的膳食纖維(>25克)
- 保持充足的水分(每天1500~2000ml)
- 適度運動(如快走30分鐘/天)
一句話總結:腸子清,命就長。
習慣二:管住嘴,癌就少來找
“我什么都吃,就是不挑食。”這句話聽起來健康,其實是個誤區。
世界衛生組織早在2015年就將加工肉類列為1類致癌物,也就是說,它的致癌證據已被明確。再看看我們身邊,吃得精、吃得咸、吃得晚、愛燒烤、重油炸……都被證實與胃癌、食管癌、肝癌等高相關。
你可能聽說過“癌從口入”,這不是嚇唬人,而是醫學界共識。
減少癌癥風險的飲食建議:
- 少吃高溫油炸、燒烤、腌制、熏制食品
- 控制紅肉攝入(<每周500克)
- 多吃深色蔬菜、豆類、粗糧、富含抗氧化物的水果(如藍莓、葡萄)
一項發布于《美國臨床腫瘤學雜志》的研究指出:堅持地中海式飲食可降低癌癥患病率達30%。
一句話總結:嘴巴管得住,腫瘤才不賴上你。
習慣三:睡得好,癌細胞就難得逞
“熬最晚的夜,敷最貴的面膜”——這句調侃,其實是很多年輕人的真實寫照。
熬夜不止傷肝,更可能傷命。《柳葉刀·腫瘤學》指出,長期睡眠不足或作息紊亂者,癌癥發生率顯著高于普通人群。
為什么?因為人體的褪黑素,也就是控制生物節律的重要激素,是在深夜分泌的。而褪黑素具有抗氧化和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作用。熬夜會導致褪黑素分泌紊亂,人體免疫系統的“夜間巡邏”功能就會癱瘓。
良好的睡眠習慣包括:
- 保持每天7~8小時的高質量睡眠
- 不熬夜,盡量在23點前入睡
- 睡前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避免藍光刺激
一句話總結:夜里不睡,癌細胞就可能白天找上門。
習慣四:情緒穩定,才是最強的免疫力
你有沒有注意到,那些長期焦慮、易怒、壓抑的人,往往也是體質差、病痛多、恢復慢的人?
這不是心理作用,而是“免疫-神經-內分泌網絡”在作怪。
研究發現,長期處于壓力狀態,會導致人體內皮質醇水平升高、免疫功能下降,進而可能誘發癌變。情緒的好壞,直接影響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的活性——這可是人體對抗癌細胞的第一道防線。
哈佛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表明:樂觀者的癌癥死亡率比悲觀者低24%。
保持情緒穩定的建議:
- 規律運動(運動是天然的抗抑郁藥)
- 建立良好社交支持系統
- 適度冥想、深呼吸、寫日記等放松方式
一句話總結:心寬一寸,腫瘤遠一尺。
你會發現,那些真正“不容易得癌”的人,并不是吃了什么靈丹妙藥,而是日復一日地做對了一些事,養成了一些習慣。
說到底,癌癥從不突然降臨,它是你生活方式的一份“延遲賬單”。
你今天的選擇,決定你十年后的身體。
別小看那一口蔬菜、那一個早睡的晚上、那一次深呼吸——它們可能就是你與疾病之間的防火墻。
資料來源:
① 國家癌癥中心. 中國癌癥統計年報(2023年版)[R]. 國家癌癥中心, 2023.
② 余光輝. 營養支持改善晚期癌癥病人心理問題研究[C]// 亞洲營養學會聯合會, 中國營養學會. Abstract Book of the 14th Asian Congress of Nutrition--Clinical Nutrition. 什邡市南泉鎮衛生院; 什邡市安寧療護中心; 2023:1.
DOI:10.26914/c.cnkihy.2023.077551.
③ 查曉天. 食欲不振癌癥病人的大敵[J]. 江蘇衛生保健, 2016,(23):21.
④ 李麗萍. 癌癥病人化療期間胃腸道反應及飲食指導[J]. 內蒙古中醫藥, 2010,29(24):148-149.
DOI:10.16040/j.cnki.cn15-1101.2010.24.107.
⑤ 劉建華, 王靜. 睡眠障礙在癌癥患者中的研究進展[J]. 中華腫瘤防治雜志, 2022, 29(6): 473-477.
DOI:10.3969/j.issn.1674-5671.2022.06.012.
⑥ 張明, 丁英. 情緒與免疫系統的關系及其機制研究進展[J]. 中國免疫學雜志, 2021, 37(9): 1101-1105.
DOI:10.3969/j.issn.1000-484X.2021.09.00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