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10月28日,已經是深夜了,正在福州軍區擔任副司令的皮定均,卻突然接到周總理打來的電話:
“中央已經決定由你擔任蘭州軍區司令員,明天便去赴任!”
當時,蘭州軍區的司令員是張達志,同樣是開國中將,馳騁沙場半生,并且還是西北本地人,按說已經非常合適了。
中央為何突然更換司令員?又為何半夜急令如此匆忙?
調任蘭州的原因
已是半夜三更,皮定均接到調令后,沒有驚動妻子張烽,而是第二天清晨,方才到告訴她這個消息。
張烽聽后,驚訝不已。
并且對張烽來說,不但驚訝,也很犯愁,因為家里大大小小數口人的行李衣物,都需要她來收拾。這立刻就要走,實在是匆忙不堪。
于是,張烽便問道:“為何如此匆忙?怎么這么大個事兒,你竟事先一點都不知道嗎?”
皮定均夫婦
其實,調任一事,早在當年的3月份,中央便有意如此了。而且皮定均也并非不知情,他早已聽說,只是擱置太久沒提,便顯得有些太突然。
此事的根源,出自蘇聯。
解放后,中蘇曾有一段蜜月期。
但這大哥當著當著,就想插手兄弟的家務事,還總想占些便宜,于是矛盾和沖突不斷出現。到60年代中期以后,矛盾更加惡化,并開始伴隨邊境摩擦。
珍寶島,位于我國黑龍江省雞西市,歷來便是當地居民進行漁業生產的地方。雖然只是個面積0.74平方公里的小島,但它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
從1967年開始,這個邊境小島,便突然被打破了往日的寧靜。蘇聯的邊防軍,曾16次入侵該島。
1969年3月2日,蘇聯邊防軍再次入侵,還打死了我邊防巡邏軍6名戰士。這一次,他們被驅逐出島。
到3月15日,蘇聯邊防軍又一次出動,還用了火炮轟擊。17日,又出動了步兵和坦克-------
數次激戰,我方將士守住了陣地,珍寶島未曾易手。
但蘇聯,對此也是很不甘心,甚至還叫囂起來,說要對我國進行“外科手術式的核打擊”。
經過這一次沖突,雙方的關系就更加惡化,甚至開始有大戰來臨的擔憂。對此,毛主席也發出了,“要準備打仗”的號召。
中蘇邊境線,綿延有7300多公里。這樣一個強大的近鄰關系破裂,那么邊境的戰禍隱憂,便時刻如陰云籠罩。況且,蘇聯擅造“隔離帶”、襲擊驅趕邊民放牧等情況,也時有發生。
所謂“料敵從寬御敵從嚴”,為了以防萬一,我國的戰略防御重點,自然要向與蘇接壤的邊境線轉移。也就是說,要逐漸從東南,轉向西北、華北、東北這“三北地區”。
蘭州軍區,雖然不是與蘇接壤的第一道北境防線,但其無論是軍事、經濟、交通等,都占據著核心位置。這里,是確保西部邊境穩定的大后方。
因此,毛主席當時就說:“西北要害在蘭州,蘭州要害在指揮。”
為了加強蘭州軍區的防御力量,21軍、47軍及19軍,都被調過去駐防。
有了兵力,那么軍區最重要的指揮司令員,該由誰來擔任呢?
這個司令員,當然要能征慣戰,最好還要年輕些。
當時,已經77歲的劉伯承元帥,大力舉薦了一個人,還說“派他去蘭州做司令,我能睡得著。”
劉伯承
這個人便是他的老部下,皮定均。
當年能征善戰的元帥大將們,都已經老了,相比之下,皮定均55歲,相比已經是比較年輕了。
劉伯承大力推薦皮定均,還在于他有兩大優點--------
智勇兼備皮定均
1914年,皮定均出生于安徽省金寨縣,家里是貧困的農民。
他也是個苦命人,三歲喪父母親改嫁,跟著年邁的祖母,過著討飯放牛的生活。
后來祖母也過世,皮定均了無牽掛。1929年,紅旗漫卷大別山,他就跟著村里的小伙伴們,一起加入了紅軍。
十年從軍行,參加過蘇區歷次“反圍剿戰役”、“反六路圍攻”等。雖然因為家庭貧困,沒有機會讀什么書,但槍林彈雨的戰場,就是最好的學校。
一個頑皮少年,終于成長為雄才大略的將軍。
因為“智”、“勇”兼備這兩大優點,皮定均還常能出其不意。他善打巧仗、惡仗,總能令敵人摸不著頭腦。
抗戰爆發后,皮定均在八路軍129師擔任隨行學校第一營的營長,師長正是劉伯承。
很快,劉伯承就注意到了皮定均,發現他愛動腦筋足智多謀,便有意培養加以重用。
皮定均
有一次,皮定均喬裝一番,牽著毛驢進城偵察敵情。任務完成了,卻在出城時遇到麻煩,因為來了一隊日軍。
此時,皮定均已經是名聲在外,雖然他極力隱藏,但還是被認了出來。于是便被他們追殺。
大敵當前,他臨危不亂,竟然趁著街上人多,迅速制造混亂逃上山。七拐八拐迅疾如風,不但成功逃脫,還把一群鬼子給繞迷糊了,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在山里繞了大半天,被蚊子叮了滿頭包,一群鬼子氣得邊走邊罵。
“皮猴子,大大的鬼!”
從此后,皮定均就有了皮猴子這個綽號。
1939年,皮定均升為了129師特務團的團長,在潞城、武安一帶打游擊。
1939年7月,他得到消息,來了300多個鬼子,想要偷襲漳河西岸。因為連日大雨,這波鬼子出師不利,偷襲不成,反被暴漲的漳河水阻擋,遠離主力回不去了。
孤軍落單,這正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于是他當機立斷,連夜帶著部隊冒雨突襲,讓300多個鬼子,正做著夢呢便見了太奶。
1945年11月,皮定均所部,被編為了中原軍區第一縱隊第一旅,他任旅長,便是人們常說的“皮旅”。
很快,他便帶著這支隊伍,一戰封神!
抗戰勝利了,蔣介石裝模做樣的簽了“雙十協定”,暗地里卻在調兵遣將等待機會。
為了解除北上、東進的后顧之憂,1946年6月,蔣介石調來 30萬大軍,對中原軍區突然發難,開始不斷壓縮包圍。
而中原軍區,只有區區6萬兵力。
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皮定均接到任務:主力要向西轉移,第一旅向東,偽裝主力拖住敵人。要掩護主力突圍,并且,要拖住敵軍3天,使主力越過平漢鐵路。
等主力安全了,他們才能再自己突圍。
皮旅一共只有7000多兵力,卻要拖住30萬敵軍,這聽起來便不可思議。
24天奔襲2000里,打了23場仗,不但圓滿完成任務,傷亡也僅有300余人。
期間,有一千多名戰士掉隊,最后,幾乎全部順利到達了蘇皖解放區。
肩負最艱巨的任務,卻是整個中原突圍中損失最少的部隊,
因為戰功赫赫,所以1955年大授銜時,毛主席看完報告后,才會在他的名字下批示:皮有功,少晉中。
蘭州4年
被調任后,雖然催得急,但皮定均并沒有立刻到蘭州赴任。他先是去了東北,到那里去參觀當地的工事和人防措施。之后,又去見了自己的老首長劉伯承,與他探討自己到西北后的工作與設想。
西北地區,多是高原盆地,地貌復雜不說,沙漠戈壁的占比也很大。有些地方甚至還是無人區,還沒有進行過系統的勘探和測繪。
兵法有云:夫地形者,兵之助也。連基本的地形都不了解,怎么指揮打仗料敵制勝?在哪里建工事在哪里打伏擊,何處攻何處守,心中有地圖才是關鍵。
皮定均深知此理,因此一上任,便是開著吉普車,馬不停蹄的到處跑,足足跑了幾個月。
大西北的每一條溝壑,幾乎都被他跑了個遍。但西北風大,大風刮得他患上了神經面癱,后來做手術,動了45刀!
皮定均在蘭州軍區4年,跑壞了4輛吉普車。
在他坐鎮的4年間,西北局勢穩如泰山,圓滿完成任務,沒有辜負老首長的期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