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山東省城市服務技師學院考生姜某在與同學乘車赴考點途中,因搶救并護送突發心梗的同學就醫,耽誤參加考試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在自己前途與同學安危面前,姜同學果斷選擇后者的精神感動了國人。一個人的善行善舉無論對自己還是他人都有積極的意義。
聯合國今年發布的《全球幸福指數報告》對全球幸福和福祉狀況進行了分析,特別關注了善行善舉對人們幸福度的影響。證據表明,做好事有助于讓善意接受者和善行實踐者都感到更幸福,而善行善舉也許是提升個人幸福感的關鍵一步。
善行善舉
讓社交關系更和諧,增加幸福感
人不是孤立存在的,人類社會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與交融編織的一張社交大網。當他人面臨困境時,大多數人會選擇盡己所能,施以援手。
報告將善行善舉分為三類:捐款、志愿服務以及為陌生人做善事。報告發現,根據這些數據,全球人口中有70%的人在前一個月至少做了一件善事。在讓人擁有幸福人生的重大事件中,捐贈、進行一個小時的志愿服務或實踐其他小小的善行,這些也許看似微不足道,但數據表明并非如此,比起高薪,慷慨之舉會帶來更強烈的幸福感。
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全球幸福指數報告》主編拉臘·阿克南通過實驗研究了善行善舉的影響,發現其意義重大。這項在大學校園進行的實驗中,研究人員給實驗對象少量的錢,2美元到5美元,并讓他們把錢花在自己或其他人身上,然后測量實驗對象的即時情緒反應。總體而言,幾乎所有的研究都發現,與把錢花在自己身上的人相比,被隨機指派慷慨助人者的幸福感更強烈。研究者認為,人類是超級社會性物種,慷慨之舉有助于建立和維系這些關系。
反過來看,一個人的社交程度低也不利于提高幸福感。如果一個人大多數時候都是獨自進食、有需要時身邊沒有可以依靠的人、對所在的團體沒有信任,很可能導致善行善舉減少,反過來會影響幸福感。
世界衛生組織稱,健康的標準不單是身體上的有病與無病,而是一種社會、心理與生理上的和諧狀態。若一個人有與人為善的品行,那么,他在社會生活中也就容易獲得尊重,容易在心理上得到滿足,這樣就比較容易保持和諧狀態。
善行善舉
讓心態更積極,有助延年益壽
善良不僅能增加幸福感,還更健康長壽。中華民族傳統養生文化源遠流長,仁德之人必定長壽來自于孔子的“知者樂,仁者壽”。在他看來,具有“仁”的品德的君子,在處世上就會胸懷坦蕩,不憂不懼。這類人也往往會讓自己的內心保持平靜和幸福,有益于延年益壽。
大量研究也顯示,擁有善心者抗病能力更強。美國耶魯大學和加州大學學者對7000人進行了長達9年的跟蹤調查,發現樂于助人且與他人相處融洽的人,其健康狀況和預期壽命明顯優于常懷惡意、心胸狹隘、損人利己的人,后者的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到2倍。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一項跟蹤調查也發現,一個人生活中真正重要的就是與他人的關系,缺乏社會支持,對健康的危害與吸煙和不運動不相上下。
《行為醫學年鑒》的一項研究表明,為家人和朋友提供支持,以及做志愿服務,與低水平的白細胞介素-6有關。白細胞介素-6是炎癥的標志。善舉可以抑制慢性炎癥,從而避免嚴重疾病。
廣東省人民醫院林曙光、譚寧發表述評文章指出,積極心理,包括幸福、感恩、同情心、自信及希望等對心血管疾病有預防作用。林曙光強調,人不要追求自身愉快經歷的“享樂”,而是要追求心理幸福感,這是一種超越自我的滿足,會讓生活變得更有意義。
提高幸福感
建立良好社會關系,保持積極心態
怎樣才能幸福?是擁有財富?事業成功?足夠高的社會地位?這些都不是。哈佛大學用85年時間調查了讓人幸福的密碼,參與這項研究的主導專家出版了《美好生活:世界上最長的幸福科學研究的教訓》一書。
書中介紹,最健康和最快樂的人有一些共同點:一是良好的人際關系最重要。研究發現,良好的社會關系是健康和幸福的最重要的預測因素。作者認為,良好的人際關系可緩解壓力。應常參加能帶來快樂和建立友誼的活動,如運動、從事愛好的活動和志愿者工作。二是良好的關系不一定是指婚姻。其實,人們在婚姻中也會感到孤獨,重要的是,你要有朋友和親人,可以交談和依靠。三是和陌生人聊天也會心情愉悅。作者說,不要低估隨意聯系的力量,比如在飛機上與陌生人聊天,這些互動會給我們帶來幸福感。四是生活需要挑戰。研究發現,最快樂和最有幸福感的人,是生活中有挑戰的人,最大的滿足感往往來自克服困難。五是活得有意義。生活幸福的本質是讓生活有意義,幫助他人等會讓生活更有意義。六是認清不開心是生活的真相。我們可以改善生活,也當然可以提高幸福感。但我們不必期望自己總是快樂的。七是在工作中培養和諧的關系。研究發現,對于許多人來說,工作比其他任何事情都占據了更多的時間,因此工作關系很重要。八是幸福永遠不會晚。有可能在最意想不到的時候,會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新朋友。九是專業成就不能保證幸福。
另外,就善行善舉而言,文章開頭提到的報告中,阿克南的研究發現了實踐善行以提升幸福感的最佳方式有三個。第一是與他人建立情感連接。如比起給他人5美元讓其自行購買咖啡,帶他們去喝咖啡會讓你獲得更強烈的幸福感。第二個方式是善舉出于自身意愿而非被迫實施時。第三是對積極影響的明確感知。做一些能看到其成效的善舉,可能會帶來最大的成就感。
轉載請注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記者 || 燕聲
編輯 || 顏紅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