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下午,首屆東盟—中國—海合會峰會順利召開,并發表聯合聲明。聯合聲明中提到,三方將致力于發揮互補性、推動合作,促進三方經濟繁榮、韌性和可持續發展。
就此次峰會的成果,馬來西亞亞太“一帶一路”公共策會會長翁詩杰在接受東方衛視記者專訪時表示,三方合作是對全球多極化趨勢的積極響應。在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大棒下,與海合會國家共同探索“中國東盟+”的全新合作模式,是一個順勢而為的過程。
翁詩杰指出,“海上的油氣運輸線從西亞國家海灣國家到中國的口岸,途經東盟的水域、馬六甲海峽,然后到南海,這本身剛好是一個鏈條。第二個呢,特朗普政權他所發動的關稅,我們是深受其害。在這個時候我們能夠借這樣的一個峰會喚起全球南方國家進一步的合作,本身就是一個最好、最強音的背書”。
翁詩杰指出,東盟共同體有三大支柱,而“一帶一路”倡議也強調“五通”,因此“中國東盟+”合作遠不止開門做生意,“不僅僅是經貿領域,它涵蓋的是人文,甚至是貨幣流通、貿易暢通等,也是可以發力、可以深耕的一個板塊”。
堅定擁抱多邊主義,“中國東盟+”為全球南方國家樹立了合作共贏的新典范,其示范效應正向著更大范圍擴散,拉美國家也表達了加入的意愿。
此次東盟—中國—海合會峰會的召開,是三方首次正式“同框”。東方衛視駐中東記者張經義觀察發現,“阿拉伯海灣國家的媒體都是以主要的版面來進行報道,強調阿拉伯海灣國家和中國與東盟,在歷史和地理上的聯結,也強調三方是覆蓋了超過二十億人口,同時三方的貿易額持續增長”。
記者發現此次峰會有三點值得注意。第一大重點是,這次海灣六國與會的都是重量級人物,卡塔爾是元首本人、埃米爾塔米姆·本·哈馬德親臨現場;而沙特是派出了親王,也是國際外交上的熟面孔,沙特派出外交大臣費薩爾·本·法爾漢;阿聯酋則是派出七大酋長國之一的哈伊馬角的酋長與會;而科威特和巴林是派出了王儲;阿曼更是派出了副首相,這都顯示海灣六國對這次峰會的高度重視。
第二大重點是,如同聯合聲明所說的,三方都對中東局勢表達嚴重關切,譴責所有針對平民的襲擊,呼吁持久停火,三方在遵守國際人道主義上,看法高度一致。
此外,阿拉伯媒體還紛紛提及,這次峰會是在國際局勢不確定的狀況下召開的,特別是美國對全球全面加征關稅之下,東盟六國受到的沖擊尤其嚴重,因此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在峰會上就特別表示,值此時刻,加強東盟與海合會關系是增強經濟韌性的關鍵。而半島電視臺的報道也特別指出,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參與這次峰會,“是'既及時又具戰略考量',強化了中國作為可靠經濟伙伴的國際形象”。
看看新聞記者: 金佳睿 張經義
編輯: 張佳穎
責編: 顧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