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28 日,2025新域新質創新大賽新聞通氣會在青島召開,宣布全國首個聚焦新域新質的國家級專業賽事正式啟動。本次大賽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賽迪研究院”)與青島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以“發掘顛覆性技術、催生新質生產力”為核心目標,圍繞高端儀器和制造設備、人工智能、網信、無人系統、航空航天五大新興領域,構建“需求牽引 - 技術供給- 驗證轉化”創新閉環,旨在通過“以賽促創、以賽促轉、以賽促融”模式,加速科技創新與產業應用深度融合,助力新型工業化和制造強國建設。賽迪研究院院長張立,青島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吳學新,青島西海岸新區工委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劉陸瑩,中國工商銀行總行公司金融業務部副總經理、科技金融中心總經理胡賢文等領導出席了本次會議。
大賽以“522” 架構為設計主線:設立“需求命題” 與 “自由探索”兩類賽道,前者聚焦“卡脖子”技術瓶頸,通過需求庫和產業痛點清單引導產學研聯合攻關;后者鼓勵高校與企業自主開展前沿技術探索,以創新供給激發市場新需求。賽事分設“高校師生組” 和“創新企業組” 兩個組別,其中高校組面向全國30 余所“雙一流” 高校,依托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推動基礎研究突破,計劃預選推薦500 項優秀成果;企業組覆蓋全國16.9 萬家專精特新企業,通過“政府引導 + 需求驅動+ 產融協同”機制挖掘產業創新成果,同步預選推薦500 項成果。大賽整體分預選推薦、初賽、決賽三階段,高校組與企業組分別于8 月15 日和7 月15 日前完成全國初賽項目申報,決賽將于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行。
作為賽事核心特色,大賽構建六大創新機制:首次以國家級賽事形式系統落實新域新質發展理念,形成“供給側 + 需求側”雙向協同的創新模式;打破傳統賽事單一主體局限,實現高校科研能力與企業創新需求的多層次對接;搭建“教育 - 科技- 人才- 產業- 金融- 政府”六位一體融合平臺,聯動國家級產業基金與工商銀行等金融機構,建立“需求匹配 - 技術評測- 成果轉化”全鏈條服務體系;設立特等、一等、二等技術成果獎、最佳組織獎、專項獎等多元獎項,并通過“賽培聯動”機制為獲獎項目提供全生命周期跟蹤服務,包括項目申報指導、投融資對接等產業化支持。
青島作為大賽決賽舉辦地,依托雄厚的產業基礎與辦賽經驗成為核心承載城市。該市擁有智能家電、軌道交通、儀器儀表、船舶與海工裝備4 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2024年先進制造業百強市排名全國第六,今年1-4 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8.7%。其“10+1”創新產業體系中,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先導產業與大賽五大領域高度契合,為賽事成果轉化提供天然產業土壤。青島西海岸新區作為國家級新區,進一步發揮創新高地作用,通過設立5 億元高校人才科創成果轉化基金、打造2.8 萬平方米“拎包入駐”科創綜合體、搭建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平臺、建設智能制造等領域概念驗證中心,構建“金融創投 - 載體承接- 設備共享- 場景應用”全鏈條賦能體系,并創新“雙聘雙跨” 人才機制,為高校成果轉化提供全周期保障。
工商銀行作為賽事金融合作伙伴,現場披露科技金融賦能計劃。該行已構建“五專” 服務體系,包括設立工銀科技創新基金、組建25 家分行科技金融中心及160 家科技特色支行,截至2025 年4 月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達5.5 萬億元。針對大賽,工商銀行將提供“股貸債保” 全鏈條金融支持,為優勝項目及團隊提供最高6000 萬元“人才貸” 專項融資,通過投貸聯動模式加速科技成果商業化進程。
據悉,大賽即日起開放官方報名通道,參賽項目可通過指定平臺提交資料。隨著各項籌備工作有序推進,這場聚焦新域新質的國家級賽事,將成為我國集聚創新資源、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平臺,推動“教育鏈 - 產業鏈- 資金鏈- 人才鏈”深度融合,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