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樂 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
有花樣的翻船,不可怕;
可怕的是無創意的翻車!
一個城市的文旅熱度熄火,往往始于搬運、終于翻車。
“北方人不擅水戰”,再一次具象化了,但歡樂開懷!
5月31日,端午佳節,山東濟南大明湖景區舉行龍舟賽。
毫無疑問,翻船了,不是翻車。
比賽剛開始,圍觀的人群中即傳來呼聲,有游客稱一艘龍舟翻船了,“剛開始,就結束了?!?/p>
同時,也有游客調侃“全場劃得最快的是救援隊”。
事實上,在全國各地,賽龍舟也正在變成花式翻船表演。
最經典的莫過于佛山疊滘水道。
這里無數次上演著“水上漂移”的極限競速:
用25米長的龍船漂移、倒擋、急轉彎,在寬度不足6米的狹窄河道里演繹著“過三彎”的絕技。
很多人都說,南方是去救屈原、北方是去見屈原,佛山則要嚇唬屈原。
這競速場景,不比大片差。
然而,翻船在所難免。
據不完全統計,雖未到端午節,今年在疊滘賽區訓練的隊伍一共翻過12次船,翻船次數最多的隊伍是慶云隊,已經翻過3次了。
此外,在各地,旱地行舟把不住舵。
風雨中劃船變成沖角撞船的更是數不勝數。
在各種安全保障之下,卻給全國人民帶來了歡樂。
反觀書樂的家鄉湖南株洲淥口,轟轟烈烈的龍舟邀請賽,上萬株洲人在端午節趕到現場。
結果,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卻在宣布開賽后,突然喊停。
原因按官方的說法則是“湘江汛期流量影響,流速間歇性增大,登舟平臺被沖毀”。
好吧,安全第一,不過還是有些遺憾,有“翻車”之感。
不過這一波全國各種端午龍舟整體上的“翻船”不“翻車”,卻給全國文旅上了一課。
哪怕劃龍舟總歸只有那么幾款玩法,但卻可以創意無限,讓人愉悅。
翻船,不可怕;翻車,才寒磣。
花式翻船,也是一種創意。
無創意的翻車,丟的是人設。
還別說,翻船的事情。大家喜聞樂見;翻車的事情,真的讓人特別不舒服。
比起端午的各種歡樂,國內許多文旅日常的“翻車”就真的是太日常了。
例如,同樣是廣東,疊滘的龍舟劃的創意無限,翻船翻的全國矚目。
隔壁梅州卻在此前翻車了。
該市文旅局近日發布的一條宣傳視頻,被質疑涉嫌抄襲“沙縣小吃”三年前的一條推廣視頻,引發網友熱議。
隨后,當地表示,該視頻的版權歸福建文旅所有……
一個視頻的抄襲,是小事,也是大事。
所謂小,可以說成是工作人員的“一點疏忽”。
所謂大,則是在國內文旅日新月異下,各種抄襲山寨仍層出不窮。
夜經濟火了,各地立刻支起了夜宵一條街,風味出奇一致:烤串、臭豆腐、麻辣燙。
中醫夜市熱了,各地醫院紛紛出攤,一堆資料、各種義診、幾杯茶飲,和白日里的宣傳推廣毫無差別,反而變成了加班。
村超引爆熱點,各種村BA、廠BA和校超,借個名頭,將村里、廠里和學校里的籃球、足球、乒乓球比賽拉來湊數,卻沒有讓人耳目一新的熱鬧可看,誰來看球。
至于泛濫成災的文創雪糕、冰箱貼,以及各景點千不同一套的“義烏小商品”,則早已讓人感覺無趣,更不樂意買來紀念。
拿來得多了,也就忘記了文旅產業早就列入文化創意范疇,其中創意含量多少對于出圈效果,有關鍵性影響。
例如各地都在探索實景演出的新花式。
但大多數地方就是結合本地特色排個戲,深一點的就加入沉浸式、小劇場、地方戲曲之類的元素。
往往本地人不看、外地人不來。
也有腦洞大開的城市,開始圍繞受眾需求找創意:
有的景區探索用年輕人最感興趣的劇本殺、黑科技來串聯景點。
如洛陽的全城劇本殺、懷化芷江的AR實景劇本游。
有的景區則大踏步探索。
開封萬歲山的王婆說媒、山東臨沂的跟著團長打縣城……
恰恰用土味卻不媚俗的方式,從老少咸宜的角度成功突圍、先下一城。
一個城市的文旅創意,往往能凸顯一個城市氣質和底蘊。
君不見,岳陽樓下誦讀《岳陽樓記》千年,卻突然被話題# 送上熱搜。
各種奔赴之后的花式背誦紛至沓來,這個創意花了多少?
或許就和當年“屬予作文以記之”那般,就是一個大膽想法付諸實施。
君不見,醴陵的瓷器燒了千年,卻靠著一個撿瓷器,迎來人潮洶涌。
君不見,瀏陽煙花爆燃千年,再用上“怦然心動”“星際之門”“神秘卡牌”等科技加持的煙火秀。
引得四海賓客圍觀,更讓當地產業從“賣產品”轉向“賣創意”,開啟從文旅消費到產業鏈升級的星辰大海。
一個城市的胸懷,或許也能靠一個又一個小小創意,大大綻放。
龍舟故事教導我們說:有花樣的翻船,不可怕;可怕的是無創意的翻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