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的人臉信息泄露通常不會直接導致被網貸,但需警惕信息組合泄露風險
核心要點解析:
- 技術機制
- 正規網貸平臺需多重驗證(人臉+身份證+銀行卡+手機驗證碼),僅人臉數據無法完成貸款。
- 動態活體檢測(如眨眼、轉頭)可有效防范靜態照片或視頻冒用。
高風險場景
- 信息打包泄露:若人臉數據與身份證、手機號同時被盜,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
- 非正規平臺漏洞:部分小平臺風控薄弱,存在AI換臉技術突破風險。
法律保障
- 2025年新規要求人臉信息存儲于本地設備,禁止網絡傳輸,且需明確使用目的。
- 冒用貸款案件中,平臺若未合規審核需承擔主要賠償責任。
實用防范建議:
- 信息隔離:手機相冊不存身份證、銀行卡照片,刷臉時遮擋無關屏幕區域。
- 權限管理:拒絕非必要APP的人臉授權,尤其警惕“掃碼送禮”等誘導行為。
- 主動監測:每年查詢2次征信報告,發現異常貸款立即報警并凍結賬戶。
案例警示:大連一女子因男友騙取實時刷臉,背負16萬網貸,凸顯親密關系+手機權限的高危性。
#人臉識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