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即日起,本報連載西北大學文學院教授、西北大學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會長李浩教授的《流聲》。《流聲》是陜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六卷本李浩學術文集中研究漢語姓名學的札記。
作者從漢語姓名的起源、姓名的構成、命名的方式、姓名文化的內容、人工智能時代姓名文化的新功能以及姓名文化的價值等幾個側面,移形換步,透視漢語姓名中所積淀的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內涵。作者敏銳地關注到姓名符號在當下信息時代的重要作用與微妙變化,將人們習焉不察的各種稱謂和識別方式與姓名文化聯系起來進行學理性考察,遂使得本書與坊間已有的姓名讀物有了明顯的區別。
為方便閱讀,原書的引文出處和頁下注釋均刪掉,如引用,請核對原書。
人臉識別系統的研究開始于20世紀60年代,80年代后隨著計算機技術和光學成像技術的發展得到進一步發展。進入應用階段則在20世紀 90年代后期,美國、德國和日本的技術實現較為先進。人臉識別系統成功的關鍵在于擁有尖端的核心算法,并使識別結果具有實用化的識別率和識別速度。
目前,人臉識別主要用于身份識別。通過快速檢測技術可以從視頻圖像中實時查找人臉,并與人臉數據庫進行實時比對,實現快速身份識別。主要應用于以下領域:一是門禁系統。受安全保護的地區可以通過人臉識別辨識試圖進入者的身份,比如監獄、看守所、小區、學校等。二是攝像監視系統。在例如銀行、機場、體育場、商場、超級市場等公共場所對人群進行監視,以達到身份識別的目的。三是網絡金融。利用人臉識別技術輔助網絡支付,以防止非信用卡持有人使用信用卡,冒領社保支付卡等。四是學生和職工的考勤系統。香港及澳門地區的中小學將智能卡配合人臉識別來為學生進行每天的出勤點名記錄。
此外,新型的數碼相機已內建人臉識別功能以輔助拍攝人物時對焦。新一代智能手機也開始利用人臉識別解鎖手機、識別使用者。
指紋識別
指紋(Fingerprint)是靈長類動物(包括人類)手指末端指腹上由凹凸的皮膚所形成的紋路,也可指這些紋路在物體上留下的印痕。廣義的指紋還包括手掌紋、腳紋、腳掌紋等,這里討論的是狹義的指紋。由于指紋重復率極小,大約只有一百五十億分之一相同的可能性,故又被稱為“人體身份證”。
1967年9 月在英國倫敦舉行的國際皮紋學研究會議上,確定了指紋分類法,將指紋分成以下基本類型:
斗形紋(亞型:靶心斗、螺旋紋、伸長斗、雙斗紋、內破斗);
箕形紋(亞型:正箕紋、反箕紋、變形紋);弧形紋(又叫弓形紋。亞型:簡單弧、帳弧)。
其中第一類是明顯紋,就是目視即可見的紋路。如手沾油漆、血液、墨水等物品轉印而成,通常印在指紋卡上成為基本資料;第二類是成型紋,這是指在柔軟物質,如手接觸壓印在蠟燭、黏土上形成的指紋;第三類是潛伏指紋,這類指紋是經身體自然分泌物如汗液轉移形成的指紋紋路,目視不易發現,是案發現場中需要提取的常見指紋。指紋是早期生物統計學研究的內容之一,科學家利用指紋的一些物理特性來將它們加以定義。
進入人工智能時代以來,電子產品(包括電子計算機、智能手機、智能門禁、智能門鎖等)都陸續開發出指紋識別系統,供使用者注冊登錄與查驗。
指紋驗證與識別目前主要應用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身份辨識,如災區受難者、迷路者的身份辨識。二是個人電子系統登錄和出入境管制的身份識別。三是代替印章,結婚證書、遺書、選舉名冊等文件上的指紋有一定的法定效力。四是犯罪偵查、嫌疑者與犯罪現場指紋比對、刑案現場重建等。五是看手相、占卜算命的人也要利用指紋的紋路來進行占卜算命。與指紋識別類似的還有掌紋識別,此不贅。
唇紋識別
唇紋是口唇紅唇部分皮膚的皺褶紋,理論上唇紋與指紋一樣具有個體差異,故能作為個體識別或同一認定的特征。同時,唇紋非常穩定,其特征基本不會隨著時間的改變而改變,尤其是在成年人中。唇紋的個體識別是借助于唇紋的類型和細節特征來進行的,有人將紅唇部位分區后增加唇紋的計數以提高判別率,事實上在某些國家已經將唇紋鑒定作為案件偵破的手段。
聲紋識別
聲紋(Voiceprint),是指用電聲學儀器顯示的攜帶言語信息的聲波頻譜。人在講話時使用的發聲器官——舌、牙齒、喉頭、肺、鼻腔在尺寸和形態方面的差異很大,所以任何兩個人的聲紋圖譜都有差異。每個人的語音聲學特征既有相對穩定性,又有變異性,不是絕對的、一成不變的。這種變異可能來自生理、病理、心理,可能是模擬、偽裝,也可能與環境干擾有關。盡管如此,由于每個人的發聲器官不盡相同,因此在一般情況下,特別是利用專門的儀器進行記錄和分析,人們仍能區別不同人的聲音或判斷是否為同一人的聲音。
聲紋識別也稱為說話人識別,與指紋識別、唇紋識別、虹膜識別等同屬生物識別技術,主要分為兩類:說話人辨認( Speaker Identification) 和說話人確認( Speaker Verification)。前者用以判斷某段語音是若干人中的哪一個人所說的,是“多選一”問題;而后者用以確認某段語音是否是指定的某個人所說的,是“一對一判別”問題。
聲紋識別技術目前已應用到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比如信息領域、銀行證券、公安司法、軍隊和國防、保安和證件防偽等。
(未完待續)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
想要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
責 編 | 孫 夢
審 核 | 張建全
終 審 | 張嘉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