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奇績創壇在北京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舉辦了其 2025 年春季創業營路演日,共有 57 家公司參與了路演。
創業營入營項目主要集中在四個高強度、高活躍的方向:場景智能(22 家,其中 AI Agent 28 家)、空間/具身智能(16 家)、認知智能(18 家)、科學智能(4 家)
項目覆蓋 AI Agent、智能硬件、AI4S、機器人、先進制造、AI Infra 等多個關鍵賽道。
在路演日現場,共展示了 28 個奇績算力免費支持的前沿科研和創業項目,如“將神經量子態引入大語言模型壓縮場景,探索全新架構”、“從原子尺度統一建模分子、蛋白和基因”等。
2025 年春季入營項目行業主體分布
以下為路演項目名單。
超 6000 人的「AI 產品市集」社群!不錯過每一款有價值的 AI 應用。
邀請從業者、開發人員和創業者,飛書掃碼加群:
進群后,你有機會得到:
最新、最值得關注的 AI 新品資訊;
不定期贈送熱門新品的邀請碼、會員碼;
最精準的AI產品曝光渠道
凌創電機
一句話介紹:體積重量減半、成本僅 1/3 的軸向磁通電機。
項目簡介:凌創電機基于創新的軸向磁通電機技術,致力于突破傳統電機技術瓶頸,打造高性能、低成本的智能時代動力解決方案,滿足新能源汽車、具身智能、低空經濟等領域對高扭矩密度、高效率電機的需求。公司產品憑借自主正向研發的技術,在效率、輕量化及集成度上達到全球領先水平;同時通過自主創新工藝與成熟供應鏈的深度融合,降成本降低 70%,突破了軸向磁通電機商業化的瓶頸。
團隊介紹:
黃聞嵩:創始人/ CEO,UCLA 機械工程拉丁榮譽學士,連續創業者,曾作為創始人/ CEO 創辦 Squab Gaming,獲美國 VC 機構投資,服務 1 萬+ 付費用戶。
聯合創始人/ CTO,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深耕軸向磁通電機科研超過 10 年,相關成果發表 SCI 論文 40 余篇,獲得 2019 年江蘇省科學技術一等獎、2023 年河南省技術發明二等獎、2024 年江蘇省十大科技進展。
高比沖高可靠高效率先進衛星電推進器
一句話介紹:衛星電推進器領域星鏈的有力挑戰者。
項目簡介:殿推(上海)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衛星電推進器供應商,服務衛星總體單位,作為衛星動力的核心部件向其提供衛星電推進器。產品分為霍爾推進器、離子推進器、脈沖等離子推進器三大類。星鏈一代采用的是氪霍爾推進器,星鏈二代采用的是氬霍爾推進器,預計星鏈三代采用的是氬氣離子推進器,再下一代是吸氣電推進器。我們有能力也有最好的基礎追趕星鏈。
團隊介紹:
柯于俊 :CEO,是中國第一個吸氣電推力器方向博士,吸氣電推進器鼻祖的關門弟子,長期擔任國家隊電推進器主管設計師。
劉政 :首席專家,南洋理工大學終身教授。在納米材料方面的經驗可幫助團隊在 MEMS 納米材料陰極、吸氣電推進的抗空氣腐蝕涂層、吸氣材料等方面提供幫助。
ALLO TECH埃邏科技
一句話介紹:打造 AI 時代通用工業設計引擎。
項目簡介:埃邏科技旨在打造新一代 AI 工業設計引擎,通過自研設計推理模型底座 + 不同行業領域的知識庫模塊,讓 AI 代替大量專家人力來完成各種工業場景下的設計研發推理任務,為企業實現顛覆性降本增效。我們目前已在預制裝配住宅領域;太陽能光伏幕墻領域和汽車外飾設計領域實現了百萬級訂單交付并獲取了千萬級訂單意向,并已有 AI 獨立設計的實際落地項目驗證。
團隊介紹:
謝佳豪:Founder / CEO,哈佛大學設計碩士,麻省理工大學計算機跨選。曾獲 MIT AI Venture Studio 銅獎、NVIDIA Inception Project 卓越企業稱號。
王浩翼:CTO,卡耐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碩士。
鄭祺:COO,清華大學設計碩士,清華大學計算機跨選。
魔法葫蘆
一句話介紹:一拍一錄,打造真正的第二大腦。
項目簡介:魔法葫蘆是一款感知驅動的第二大腦工具,通過“拍照 + 錄音”捕捉用戶所見所聞,結合上下文實時預測意圖。無需提問,AI 就能在關鍵時刻推送信息與建議。產品已覆蓋全平臺 App,未來將拓展至穿戴設備和腦機接口,打造人與智能體協作的新入口。
團隊介紹:
吳立威:創始人/CEO,商湯科技從 0 到 IPO 的核心成員,清華大學創新領軍工程博士,大學期間曾開辦補習班賺得第一桶金。
暴天鵬:聯合創始人/CTO,清華碩士,曾主導商湯智能巡檢產品,創造上億營收。放棄博士學位加入商湯,擅長面向落地的 AI 架構設計。與吳立威在商湯共事多年,是長期搭檔,具備高度協作默契。
何康:聯合創始人,全棧工程師與技術黑客,精通運維、開發與安全,13 年堅持徒手健身,曾輟學鉆研 0day 漏洞。與吳立威是兒時伙伴,擁有極強自學與執行能力,是產品快速落地的重要保障。
電仔羊科技
一句話介紹:一次示教,即可生產的柔性化產線解決方案。
項目簡介:電仔羊科技專注于 AI 視覺與工業機器人的深度融合,面向勞動密集型中小制造企業,提供零代碼、超速部署的智能機械臂引導系統。通過自研模仿學習算法與3D視覺技術,系統實現“一次示教,即可生產”,打破傳統機械臂在部署周期、操作門檻及產品適應性上的桎梏。產品覆蓋涂膠、上下料、拋光等典型場景,助力制造企業高效應對多品種、小批量的柔性化需求。
團隊介紹:
韓奇迪:創始人,南加州大學電子工程畢業,前海康威視研究院智慧交通領域項目 AITraffic 核心開發人員;連續創業者,Tau Beta Pi Engineering 成員,企業主家庭背景。
孫宇君:聯合創始人,南加州大學電子工程畢業,具備光電、科學計算與電子工程三領域的跨學科背景。曾在多所學校實驗室與企業從事通信、納米光子、汽車電子電氣架構及計算機視覺學科技術工作。擁有四年計算機視覺算法研發經驗,專注于工業視覺與智能系統落地,具備從前沿研究到工程實現的全棧能力。
華科核心團隊:由鮮可教授帶領的智能感知研究團隊。鮮可,華中科技大學小米青年學者,領銜智能感知研究團隊聚焦三維視覺和具身智能等前沿領域。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計算機學會(CCF)科研基金等縱向項目 3 項,相關成果發表于 TPAMI/CVPR 等頂刊頂會,推動視覺感知系統在工業機器人、手機影像等場景的工程化應用。
析析教育智能
一句話介紹:能畫會聊的教育智能。
項目簡介:析析做能畫會聊的教育智能。AI 教育的摩爾定律——人工智能的滲透率每增加 1%,學習效果增加 10%。析析教育智能通過 Chatbot 、墨流畫板交互、析析學習平臺等 AI 教育產品,提高人工智能滲透率,讓學習輕松高效,我們培養 2 億青少年做深度思考。
團隊介紹:
羅毅:CEO,上海交通大學輟學,連續創業者,獨創數學思維體系獲全網 80w 人認可。守望先鋒戰術分析師,籃球高手,全棧工程師,vibe coding 愛好者 。
閉云峰:CTO,浙江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前英特爾芯片工程師,做過自動坦克。全棧工程師,精通 vibe coding 。
鏡綻科技Mirrorbloom
一句話介紹:智能 3D 角色動畫引擎,創造屬于你自己的“玩具總動員”。
項目簡介:鏡綻科技(Mirrorbloom)專注于打造 3D 角色自動綁定、重定向、動作表情生成等技術,致力于建設以 3D 虛擬角色為中心的新內容載體及人機交互形式。用戶只需拍照上傳,即可將實體玩偶、手辦等“復活”成 3D 角色,化身用戶的專屬陪伴。
團隊介紹:
廖周應成:CEO,香港大學圖形學博士休學創業。本科上海交大,碩士馬普所。近十篇頂會論文超 500 引用量。首創了無骨骼 3D 角色動作遷移及視頻驅動 3D 角色綁骨。金屬樂隊鍵盤手,曾進行江浙滬巡演。
Haroldle Liu:產品聯創,華五人工智能博士。曾在游戲、互聯網大廠擔任 AI 產品經理。AI 游戲、虛擬人相關豐富產品落地經驗。
Taku Komura:首席科學家,香港大學正教授,前愛丁堡大學正教授。擔任圖形學頂會 Siggraph asia 大會主席。首創了深度學習驅動的 3D 角色動畫,項目 AI4Animation 在 Github 獲得 8k+ star。
框泠泠游戲
一句話介紹:讓游戲成為 AI 時代的新媒體。
項目簡介:框泠泠游戲致力于用 AI 工具鏈與專家知識庫抬升策劃杠桿,將游戲打造為下一代信息傳播與表達的核心媒介。公司深度重構游戲生產方式,形成行業平均 4-6 倍的穩定精品游戲產能,面向 P 端和 B 端用戶提供從策劃、設計到發行的全流程解決方案,讓任何有知識、有故事的人都能在 5 個月內成為一名游戲制作人。
公司不僅探索戀愛、沙盒等主流游戲類型,還致力拓展游戲的媒介邊界,探索 AI 時代游戲化在數字醫療、教育、新聞傳播等領域的信息表達與沉浸敘事能力。旗下代表產品包括《戀愛從離別開始》《她山:逐日耕記》《Kiss or Kill?戀愛裁決!》《代號:小畫家》。
團隊介紹:
宙間(魯宇時):創始人/ CEO,中央美術學院數字媒體本科,多次創業者,資深視覺從業者,游戲技術策劃;主導游戲產品獲 Game Connection,騰訊游戲創作大賽等多項大獎。
宋涵:聯合創始人/ CCO,中央美術學院視覺傳達本科、中國傳媒大學廣播電視碩士符號學學者,深圳市插畫協會成員,作品《九垓游》《蟻后》《弗雷德甘達》等入選全國插畫雙年展、金海豚動漫節、德國科隆影像節;曾作為游戲編劇就職于《天諭》等多個商業游戲項目。
第一性原理AI多肽藥物發現平臺
一句話介紹:我們構建了一個端到端的多肽藥物發現平臺,打通了數據、AI、第一性原理與實驗驗證的閉環。
項目簡介:打通“從數據到藥物產品”的 AI 多肽藥物開發平臺,依托獨有的高質量數據、自研的定制化算法,以及融合 AI 與藥物研發實戰經驗的跨學科團隊,實現了模型即產品、產品即知識產權的閉環體系,具備持續放大的競爭優勢。完全自研 SOTA 多肽計算平臺,僅用一周、萬分之三成本,平臺設計出體外藥效超越上市多肽藥物的分子。
目前已與一家跨國藥企簽署付費訂單,并共同持有合作項目的核心權益。同時獲得來自全球 Top 藥企的千萬級資金和孵化支持。
團隊介紹:
創始人/ CEO,擁有香港大學量子化學與人工智能交叉領域博士學位,在醫藥 AI 領域深耕超過 10 年。曾任職于全球頭部藥企研發中心首位 AI 研究員,參與 AI 驅動的新藥研發項目,擁有豐富的一線實踐經驗。此外,還具備頂級投行新興行業研究背景,兼具科技洞察力與產業視角。
CSO,比利時根特大學計算生物學博士,師從基因組學奠基人之一。有 10 多年計算生物學賦能藥物研發實戰經驗,曾任多家全球頭部藥企計算生物學負責人。
Diatom Biolab
一句話介紹:基于芯片的通用生物實驗室,打造生物發現的“AWS” 。
項目簡介:Diatom Biolab 使用全球領先的數字微流控技術,開發了基于芯片的通用生物濕實驗室——生物服務器 。通過在芯片上操控攜帶各種分子和細胞的微液滴,結合不同的反應條件模塊和傳感器模塊,生物服務器可以執行高通量、模塊化、自動化的生物實驗,實現效率的指數級增長。生物服務器不僅是生物實驗服務的供應商,也是高質量生物數據的生產商。生物服務器將重構生命科學的基礎實驗設施,讓生物發現和軟件開發一樣簡單可及。
團隊介紹:
張旌: 聯合創始人/CEO,武大弘毅本科,澳國立基礎醫學博士;從 0 到 1 體外診斷設備和試劑開發經驗;13+年分子生物學實驗經驗。
王啟寧:聯合創始人/CTO,北理工本科,UCLA 機械工程博士;領導建立全球首個數字微流控云端制造平臺;8+ 年數字微流控研發經驗。
CJ Kim:聯合創始人/顧問,數字微流控技術發明人;UCLA 教授, IEEE/ASME/AIMBE Fellow;創立兩家公司,被惠普和 Illumina 收購。
Bonjour!
一句話介紹:Agent 經濟時代的 UpWork,分鐘級成交的 Agent 人力滴滴。
項目簡介:我們認為未來 5 年內,世界將演變為一個由 AI Agent 主導的意圖驅動型連接網絡,替代當前以 UI 為核心的點擊式交互模式。所有具備交互能力的個體和實體(人、產品、服務、公司)都將被 Agent 化,Agent 成為互聯網的最小交互單元,并主動發起每日數以萬億計的連接行為。Bonjour 正在打造一個支持千億 Agent 對話、協作、匹配與交付的系統,當前從社交網絡切入,訓練每位用戶的專屬社交 Agent,對齊其行為偏好與社交記憶,通過虛擬對話精準匹配連接意圖。
隨著 Agent 數量的指數級增長,Bonjour 將演進為以 Agent 為接口的人-服務-資源流通網絡,重塑社交平臺范式。目前平臺已吸引 4 萬多名高精準用戶,覆蓋 95-10 后的開發者、設計師、創業者和科研人才,并在尚未開啟正式融資前獲得超 7.5 萬元用戶自發捐贈。
團隊介紹:
謝政:CEO,15 歲開始編程,18 歲輟學進入互聯網公司,一年后 0-1 做出 iOS 付費榜榜首應用(獨立負責產品設計開發運營),后被調回主業務負責百萬日活 App,直到 21 歲創業。
易啟智能
一句話介紹:基于空間推理的 AI 決策大師,從 AI 臺球教學開始。
項目簡介:易啟智能是一家專注于“空間推理”能力研究與應用的AI公司,致力于打造AI決策大師。項目首選臺球作為突破口,利用VLM加RL的算法模式,在真實場景中訓練AI模型,驗證并推動空間推理的商業化落地。首款產品已在臺球廳成功部署,能從選球策略、瞄準到姿勢矯正,提供全流程的智能輔助,顯著提升用戶的球技。團隊成員來自清華大學,兼具深厚的AI科研背景和豐富的臺球實戰經驗。項目的長期愿景是將空間推理能力擴展到更多行業,最終實現服務于所有智能體的AI決策大師。
團隊介紹:
薛傳奕:CEO,清華本科 + 直博,商湯主導算法落地經驗,頂會 RL 論文 * 2,1000+h 深度臺球愛好者。
史明磊:CTO,清華本科特獎 + 直博,深度臺球愛好者。
夏子睿:清華本科 + 直博,清華本科特獎候選,全棧開發經驗。
張憶程:清華本科 + 直博,硬件設計經驗,深度臺球愛好者。
蔚瀾芯源
一句話介紹:做計算芯片里的“通用引擎”,重構邊緣計算的底座,帶來 30 倍的能效提升。
項目簡介:蔚瀾芯源專注于邊緣計算芯片設計,依靠先進的 Dataflow 架構。我們面向多樣化、快速演進的邊緣智能應用,包括 AI、導航、SLAM、點云、圖像處理等多種應用,帶來最高 30 倍的能效提升。我們是國際上做的最好的學術團隊之一。目前團隊已完成 Dataflow 芯片的流片,是全球能效最高的 Dataflow 芯片。
團隊介紹:
李兆穎:創始人,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發表 16 篇頂尖會議和學術期刊論文,全球首次利用圖人工智能執行加速 Dataflow 芯片編譯,流片出世界上能效最高的 dataflow 芯片,曾經和 AMD 在內的多家公司合作研發。
楊雨霏:CTO,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 HIT 首篇 Dataflow 架構芯片論文,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獲得者。
Tulika Mitra:首席科學顧問,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校長,Dataflow 芯片 的領軍人物,獲得等額 1 億人民幣科研基金支持, Google Scholar 引用 11000 +。
萬物有靈 - 本體可進化具身智能
一句話介紹:本體形態可變、可自我學習實現的多場景多任務具身智能。
項目簡介:萬物有靈專注于開發本體形態可變可重構、可自我學習的智能機器人,通過機器人形態變化能力,動態適應不同場景與不同類別任務需求,以解決當前單一形態“通用”智能機器人并不好用的痛點。項目所開發機器人本體采用單元化設計架構,具有形態可變可重構的特點,以不同形態適應不同任務與場景,同時自研快慢系統具身大模型實現面向不同場景的自主能力。
團隊介紹:
印真:創始人 / CEO,上海創智學院全時導師、同濟大學教授博導,德國洪堡學者。師從仿生機器人領域權威專家,前德國馬普所智能系統所主任 Metin Sitti 院士,以及結構仿生學資深專家 Francois Barthelat 教授。長期從事仿生模塊化系統、物理智能研究,學術成果以第一/通訊作者發表于 Science, Nature Communications, IEEE RAL 等綜合與機器人頂級期刊與會議。
Peter Si:市場負責人,復旦大學工學學士、碩士,先后在兩家 A 股上市公司擔任副總經理,在行業市場和投融資方面有豐富成功經驗和人脈資源,擁有多行業下游市場資源。
范胤琛:運營負責人,復旦大學工學學士,上海交通大學 MBA,先后任職于頭部的知名外企及國內初創公司,并從 0-1 創業,在相關行業>10 年的公司運營管理成功經驗。
王佳琦:技術顧問,上海創智學院全時導師,畢業于香港中文大學 MMLab, 入選 Stanford Top 2% Scientists List 2024,主要研究多模態大模型,人工智能領域學術引用 11000+,主導研發系列多模態大模型下載超 400 萬次。
AI 黑客
一句話介紹:國內第一家做業務邏輯漏洞安全的企業。
項目簡介:AI 編碼正消除傳統 Web 漏洞,但 Transformer 難解業務上下文,業務邏輯成安全新核心。探微杜漸(2025 年成立)以“邏巡”與“Shai”AI 攻防平臺,專注解決業務邏輯安全,賦能 IT 與 AI 生態的自主智能防護。覆蓋 AI 生命周期的業務安全方案。目前核心產品 MVP(基于“邏巡”/“Shai”的解決方案)已獲數個國家級、省級項目意向訂單。
團隊介紹:
王敏偉:創始人/CEO/CTO,網絡安全專家,擁有在多家知名企業(Bybit、攜程、安恒研究院)擔任核心安全崗位的豐富經驗。tools 社區早期核心成員(ID: 小帥/ xsser),在《黑客防線》等業界知名刊物上發表過多篇影響力深遠的文章,并受聘為浙江工業大學與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捐課講師 。
張典:聯合創始人/COO,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專注于數智化組織與群體智能的研究。連續創業者,在深度學習及金融數據挖掘領域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
梁博文:聯合創始人,多倫多大學數學專業本科,新加坡國立大學計算機碩士。研究興趣聚焦于機器學習與 DNS 加密流量分析,擅長 AI 與網絡安全的交叉領域創新,曾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IUC)的網絡安全實驗室(ARCS)從事研究工作 。
According.Work
一句話介紹:打造「一人公司」協作網絡,充分釋放個體生產力。
項目簡介:最速曲線致力于打破傳統組織邊界,構建以結果為導向的個體協作新范式。在 AI 顯著提升生產力的當下,傳統雇傭關系開始制約個體價值和生產效率。我們通過構建全球開發者協作網絡,依托自動化行為追蹤與貢獻分析機制,實現基于智能合約的利益公平分配,以技術驅動的去中心協作模式替代傳統公司制。最速曲線本身也在實踐這樣的協作方式。
平臺在過去半年內高效交付 500 個開源 issue,吸引了累計 900 位外部開發者入駐,用戶月增長率 20%。我們正在平臺中持續引入 AI 技術,從任務智能分配到進度實時監測,實現對協作效率的不斷提升。
團隊介紹:
黃清昊: CEO,上海交通大學本科,前阿里云、字節工程師,Apache\LF 項目貢獻者,Github 有 1.2k 關注者。
張瀚群:CTO,OpenStack\CNCF 項目貢獻者,ACM ?春站亞洲區銅牌。曾任多家公司技術負責人。
王辰宇:CMO,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本科,曾任職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Dotdash Meredith 和字節跳動。伯克利領導力獎學金獲得者。
Liii STEM 三鯉理工套件
一句話介紹:科技寫作的 Cursor,對話般流暢完成學術編輯。
項目簡介:三鯉網絡通過打造科技寫作的 Cursor,致力于降低科技探索的門檻,提高科技探索的效率。可以讓用戶以所見即所得的方式百倍速編輯公式、圖表、代碼。Liii STEM 的社區版在全球有數千位活躍社區用戶,集中在高校和科研機構。
Liii STEM 目前已經初步集成 Matlab 和 Mathematica,未來我們希望打造科研的 Cursor,不止寫作,而且還可以用于科學計算、仿真,最終成為科技探索的入口。商業版從 2025 年 1 月開始付費內測,目前覆蓋全球 32 所高校,僅付費內測已經月入過萬。自研編程語言Goldfish Scheme 已進入國產編程語言藍皮書 2024,是其中唯一一門以應用場景驅動的國產編程語言。
團隊介紹:
沈達:創始人 / CEO / CTO,本科畢業于中國科大計算機系,譯有《Scala 實用指南》,Scala 社區活躍開發者,Apache Spark 貢獻者。參與 TeXmacs(Liii STEM 前身)開發 12 年。
李巖松博士:聯合創始人 / COO,Ph.D 畢業于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強化學習和博弈論方向。本科畢業于南方科技大學數學系。使用 TeXmacs(Liii STEM 前身)寫論文長達八年!八卦掌第七代傳人。
Prof. Massimiliano Gubinelli:學術顧問,牛津大學數學系教授,參與 GNU TeXmacs 開發 17 年。
李強:創業顧問,中國科大-德清阿爾法研究院副院長,曾任職世界 500 強、中國第一網絡安全上市公司、中國第一軟件上市公司高管。有千人團隊管理經驗。
SOMARobotics
一句話介紹:具身智能社區開發平臺,讓更多人參與通用智能的未來。
項目簡介:SOMA Robotics 正在打造面向個人開發者、具身智能愛好者與 AI 極客的具身智能社區化開發平臺——以千元級桌面機械臂和配套的具身算法開發系統為入口,結合算法代碼、模型權重一體化存儲且可一鍵云端訓練的具身模型庫,以及支持可視化回放、數據分享與交易的具身數據中心,讓用戶“開箱即用”地采集數據、訓練模型并部署機器人。更重要的是,SOMA 正構建一種分布式、協作式的訓練開發范式——每一次操作都可轉化為可流通的數據資產,社區成員可共同定義任務、共享與交易數據、協同迭代模型。憑借“輕硬件 × 強平臺 × 活社區”的飛輪,我們立志成為“中國的 Hugging Face for Robotics”,讓人人都能參與并共同加速通用具身智能的未來。
團隊介紹:
陳天一:創始人/ CEO / CTO,擁有 8 年機器人開發經驗的全棧極客。佐治亞理工學院機械工程與計算機科學雙榮譽學士學位,曾在賓夕法尼亞大學 GRASP 機器人實驗室深造,專注于觸覺強化學習與靈巧操作控制,期間參與多項跨模態智能策略研究。2024 年從賓大輟學,創辦 SOMA Robotics,從零打造出首款千元級具身智能產品。
素源矩陣 EcoMatrix
一句話介紹:中國材料工業的 Palantir,萬條產線原生 AI 搭檔,釋放材料無限潛能。
項目簡介:素源矩陣是面向材料工業的原生 AI Agent 決策+控制系統,以科學智能與知識驅動的新型工業 AI,深度融合材料機理與工藝經驗,讓制造從“經驗試錯”走向“結果確知”,真正實現材料在生產中價值最大化,引領智造新模式。
首款產品「小泥智能體」已在頭部水泥產線落地,AI 性能行業領先,單線年降本超 1200 萬,減排二氧化碳 1-2 萬噸。
團隊介紹:
那榮鈺:聯合創始人 / CEO,參與過多款亞馬遜明星產品的從 0 到 1 落地, IDSA IDEA Jury,布朗大學與羅德島設計學院雙學歷,工業技術世家出身,長期關注材料工業中的智能化決策與人機協同的邊界問題。
韓家樂:聯合創始人 / CTO,畢業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本科)與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生),美國能源部IMPEL提名,曾在伯克利勞倫斯國家實驗室參與前沿材料研究,具備材料科學與 AI4S融合的深厚技術背景,在多篇國際頂級期刊會議發表成果,推動團隊的科學落地與產業轉化。
100% 可復用火箭
一句話介紹:打造 100%可復用火箭,延伸人類活動空間的高度。
項目簡介:2019 年,冕巢航天的前身團隊基于自主研發的環縫塞式發動機,率先提出可復用火箭末級的概念并啟動研發工作。2021 年正式成立北京冕巢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圍繞航空航天領域開展業務,專注于通過可重復使用的火箭末級實現火箭復用率無限接近 100%。我們將為早期的火箭研發企業提供火箭核心零部件和解決方案,為衛星企業提供高效高速高性價比的發射服務及高空實驗平臺,致力于成為商業航天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團隊介紹:
梁智斌:CEO / CTO,華南理工大學本科,擁有扎實的技術儲備與豐富的實踐經驗。曾開發過固體燃料發動機、探空火箭、柔性機械臂、無人機等項目,部分成果多年后仍處于先進水平。帶領團隊斬獲眾多創新創業獎項,攻克技術難關。
鄭立勛:CMO,985 本碩博,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聯合培養博士,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后,具有豐富的校友資源。
李羿葶:COO,華東師范大學本科,華南理工大學碩士,擁有十余年管理和項目運營經驗。
半導體工藝仿真軟件
一句話介紹:為半導體制造設備和工藝提供精確仿真解決方案的新一代 AI 驅動型軟件供應商。
項目簡介:瀾紫微電子旨在開發一款半導體工藝仿真軟件,為半導體制造設備和工藝提供精確的仿真解決方案,志在成為半導體制造 CAE 市場的領導者,與 ANSYS、COMSOL 等國際知名仿真軟件競爭,推動國內半導體制造技術的發展。
軟件產品專注于光刻、刻蝕、薄膜沉積和清洗等相關半導體制造設備和工藝流程,基于先進的等離子體仿真技術、半導體工藝仿真引擎和人工智能算法,模擬光刻機、刻蝕機等半導體制造設備工藝環境和工藝效果,幫助工程師找到最佳半導體制造設備設計方案和最優半導體制造工藝參數,以降低設備開發成本,縮短研發時間和提高工藝良率。
團隊介紹:
陳德熙:創始人/ CEO,清華大學本科及直博生,清華半導體制造協會會長,低溫等離子體物理專業背景,物理競賽全國第六名進入清華。
黃邦斗:CTO,中科院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清華大學本科及直博生,等離子體診斷與反應動理學領域專家。
蒲以康:導師,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教授,國內低溫等離子體物理的領軍人物,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博士。
物理世界MCP
一句話介紹:讓 Agents 學會使用物理世界工具。
項目簡介:WirelessX 是一家專注于無人設備智能化升級的硬科技公司。自研網聯控制器(物理 MCP)具備高穩定、低功耗、小體積的特點,支持農機、無人機、外賣車,工程設備等場景的遠程控制與智能化。是連接 AI agents 與物理世界的工具。目前已有 170 余萬銷售額,2025 年預計營收 1100 萬。已經拓展 10+ B 端客戶,覆蓋農業,無人機,外賣機器人等多個應用場景。同時,已成功完成 kickstarter 眾籌項目,客戶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泰國等國家和地區。
團隊介紹:
邵帥:創始人 / CEO,香港城市大學本科,俄亥俄州立大學博士,均為電子工程專業。曾任 Apple 高級硬件工程師、OPPO 技術總監,主導全線射頻系統研發。創業前任好未來集團學而思學習機硬件負責人,帶隊產品累計出貨數百萬臺,產值數十億元,是中美一線科技企業跨界硬件人才。
徐海:CTO / 自動化專家,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本碩博連讀,曾任株洲嘉成科技副總工、慧電科技總工等職務,擁有豐富的高端裝備智能化項目經驗。曾任清華機器人代表隊隊長,兼具學術深度與工程落地能力,是推動 MCP 技術工業化落地的中堅力量。
AidentAI
一句話介紹:公司運行時平臺,通過自然語言文檔,管理 AI 原生組織。
項目簡介:我們相信未來的公司會是人用自然語言(一個結構化文檔)來定義公司的方方面面。我們把結構化文檔變成一個公司運行時平臺,讓各個智能體和人在上面無縫協作。從營銷運行時切入,我們的智能體能夠承接營銷的需求文檔,自主調用各類工具產生營銷的圖片/視頻,完成發布,監控數據等。
團隊在海內外從 0-1,從 1-100 的經驗,在 Open AI 發布 Operator 之前即完成了操作瀏覽器的智能體,開源之后頗受歡迎。根據與美國 5 個初創公司營銷部門測試的營銷運營時數據,目前可以幫其節省 80% 的時間和金錢。
團隊介紹:
陸繼恒:創始人/ CEO,俄亥俄州立本科,康奈爾碩士。Groupon /Meta 資深工程師。連續創業者,函子科技創始人/ CEO,獲得奇績,線性資本,紅杉中國投資。
盛宇雷:聯合創始人/CTO,南京大學本科,卡耐基梅隆碩士。Meta Staff 工程師/工程經理,商業化產品 leader,幫助 WhatsApp 商業化擴展到 >200 億人民幣年化收入,從0-1搭建 AR / VR APP Store。
Sylvia Liu:COO,美國西北大學。Meta 數據科學經理,Snap 戰略/分析負責人,愛奇藝總監。連續創業者,獲得過真格基金投資。
賈志圣:創始設計師,有贊/支付寶全棧設計師。
Infotopia (南腔北調)
一句話介紹:Z 世代 Voice Agent 社區,音頻自我表達與分享平臺。
項目簡介:Infotopia 的愿景是幫助 Z 世代獲取稀缺的“認同感”。我們選擇音頻作為表達的核心載體,這一承載更多個體情緒和信息量的形式。我們的核心功能是個性化音頻 Agent,讓“AI 采訪你”。我們認為“采訪”是自我表達和認同的最高配置解法,通過把這個稀缺權力賦予普通人,可激發更多用戶的表達。其次,用戶的表達可被 AI 重新組織,轉化為全新內容供給。我們長期希望人與人與 Agents 之間形成全新場域,不同用戶的表達,現在可被打破時間空間限制,被 AI 重新組織為新的話題中心和分發節點,形成一場場有趣的“圓桌對談”。
團隊介紹:
張力文:CEO,香港大學金融學士,曾任職于香港家族辦公室及美元基金,B 站 24 年新人 up 主,作品在 30 天內突破 50 萬播放。
耿敘洋:CTO,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數學和經濟學雙學士,AI-Native 全棧工程師,獨立開發并上線多款產品,曾任職于某 CVC 負責 AI 領域投資工作。
智能體大地圖
一句話介紹:智能體大地圖,AI 的空間智能躍遷引擎。
項目簡介:智能體大地圖是一項為機器人、無人機等智能體打造的空間智能基礎設施,旨在解決當前智能體對遙控與預設的過度依賴,以及脫網便癱瘓的問題。我們通過極致輕量化的建模引擎、機上最快的實時重建與推理能力,使智能體具備自主感知、實時決策與穩定脫網運行能力。作為對大模型認知與思考能力的配套數字基建,大地圖構建了感知—決策的空間智能閉環,幫助普通智能體實現從響應式控制到自主智能的躍遷。
團隊介紹:
朱禹涵:創始人 / CEO,武漢大學碩士,曾打造百萬流量項目。
林杉:CTO,武漢大學碩士,其帶隊研發產品曾入駐大疆行業生態。
王家樑:技術合伙人,香港中文大學博士,在機器人與自動化領域發表多篇頂刊頂會,同時精通五國語言。
情境交互智能
一句話介紹:面向深度用戶場景的交互智能“Her”。
項目簡介:模思智能的方向為下一代強交互基礎模型,通過理解用戶全面而廣泛的上下文(情境)提供極度擬人、自然的下一代交互體驗,并最終構建陪伴用戶終身的智能助手“Her”。公司當前主營業務為高表現力的語音交互解決方案,通過極度逼真擬人的語音合成技術與高智能度的端到端語音大模型,變革以往機械、單一、無情感的呆滯交互,并面向智能營銷、智能客服、智能終端等領域提供下一代的類人交互體驗。
團隊介紹:
李世民:CEO,復旦大學計算機專業博士,深耕情感智能、語音對話領域,曾發表國內首個基于離散化技術的端到端大語音模型 SpeechGPT。
邱錫鵬:CSO,復旦計算機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優青,曾主導發布國內首個類 ChatGPT 大語言模型 MOSS。
程沁源:CTO,復旦大學計算機專業博士,深耕強化學習、大語言模型和語音模型領域,MOSS 團隊核心成員,主導的中文幻覺評測論文被 DeepMind 和 OpenAI 引用。
費朝燁:CDO,復旦大學計算機專業博士,書生浦語大模型核心研發成員,具備千卡的大模型調教經驗。
得斯筆記
一句話介紹:人與 AI 協作的思維工作臺,實現人機意圖對齊、加速創作與思考。
項目簡介:得斯筆記(Dessix)是一款打造高效人機協作的思維工作臺,旨在讓 AI 真正理解用戶,成為思維的延伸。依托創新的動態上下文聚焦技術,Dessix 能夠精準感知用戶的意圖,實現人、筆記與 AI 在共知域中的高效思考和內容創作。Dessix 不僅支持任意模態的信息輸出(如內容撰寫、信息源定制),幫助用戶定義專屬的信息消費算法,加速想法的多模態表達與傳遞,還在積極搭建接口平臺,讓用戶的意圖無縫傳遞到智能設備和服務中。產品已上線,活躍用戶付費率達 8%,并已在多家客戶中實現商業驗證。
團隊介紹:
向松濤:創始人 / CEO,前螞蟻金服、字節跳動架構師,國內首批小程序虛擬化引擎和瀏覽器虛擬操作系統研發者,具備深厚的技術功底和架構設計經驗。
李福祥:聯合創始人 / CGO,前聯想集團 DaaS 華南區總監,數字化轉型顧問與知識管理專家,印象筆記首批授權認證咨詢師,擅長從 0 到 1 搭建業務體系并實現指數級增長。
何周航:技術負責人,北京工業大學建筑學本科,擁有 9 年技術經驗,雪球專欄作者(700w+ 瀏覽量),專注于產品優化和流暢體驗設計。
CinoCoreHealth
一句話介紹:臨床醫療Cursor:一個能在復雜醫療場景中交付結果的人機協同智能體平臺 。
項目簡介:CinoCore Health 基于 Agentic AI 打造臨床醫療領域的 Cursor ,旨在通過“人機協同”模式,在臨床科研、診療、管理等復雜業務場景中幫助用戶提質、增效。其應用成果已獲得全球頂級期刊(如 BMC Med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及學術會議(如 World Conference on Lung Cancer)的認可與發表。CinoCore 致力于成為 AI4Health 的價值引擎,為行業提供高價值、高質量的應用級數據 。
團隊介紹:
陳凱申 :CEO,保送外交學院,擁有超過 10 年的醫療創新領域經驗,曾就職于頂尖咨詢公司 L.E.K. 以及醫療大數據公司 LinkDoc。曾深度參與全球最大的腫瘤回顧性隊列研究項目,并主導了全國首個腫瘤數字療法的產品研發、注冊以及商業化。
王昆 :聯合創始人, 華西臨床醫學博士,擁有超過 15 年的醫療行業工作經驗 。曾主導研發超過 20 個醫療 AI 工具,累計服務患者超過 20 萬。
徐其華:聯合創始人, 南京大學人工智能學院碩士,曾就職于 Alipay 及 LinkDoc 等業務驅動的知名數據公司,并擔任創新業務的架構負責人。
密瓜智能 HAMi
一句話介紹:讓異構算力因開源 HAMi 而好用,最大化 GPU 利用率,為效率而生。
項目簡介:密瓜智能專注提供讓異構算力因開源而好用,最大化 GPU 利用率的核心方案。技術基座是自主開發并開源的 HAMi 項目,唯一專注于異構 GPU 統一調度的開源項目,目前已是 CNCF 項目。通過靈活、可靠、按需、彈性的 GPU 共享來提升利用率,插拔式、輕量化、無侵入地部署在任意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環境中,可支持 NVIDIA、昇騰、沐曦、寒武紀、海光、摩爾線程,天數智芯等異構芯片。截至目前,HAMi 生態已有全球 15 個國家 350 名貢獻者參與。同時超過 120+ 全球用戶,覆蓋金融、物流、智駕等行業。
團隊介紹:
張瀟:創始人 / CEO,開源信徒,多個 CNCF 項目發起人、維護者。HAMi 項目維護者。10 年云計算經驗、DaoCloud 容器團隊負責人,主導產品連續多年入圍 Gartner 魔力象限,國內唯一。喜烏龜,養寵 10 年經驗。
李孟軒:聯合創始人 / CTO,清華?學計算機碩?,前第四范式異構算?技術負責?,架構師,第一、第二屆網易 NEXT 陰陽師項目亞軍。
時維感知
一句話介紹:首個基于第三代人工智能的超低功耗傳感信息處理芯片。
項目簡介:杭州時維感知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使用第三代人工智能技術構建超低功耗傳感信息處理芯片。我們的產品將作為全傳感場景通用平臺,大幅降低傳感信息處理功耗。我們的目標是在傳感領域徹底替代 DSP,讓神經擬態的第三代人工智能成為新一代智能傳感架構。
團隊以第三代人工智能 SNN 為架構,研制出神經擬態高精度傳感算法,賦予 SNN 通用傳感的能力。相比于傳統的 AD 轉換 +DSP 芯片,我們的產品可以將功耗降低 100 倍,靈敏度提升一倍,并保持 MHz 量級最大采樣速率。重點考察雷達和機器人靈巧手等新興應用領域,已對接數十家下游科技公司,并已有意向訂單簽署。
團隊介紹:
張子堯:創始人,CEO,劍橋大學博士,光電傳感、通信領域專家。曾代表劍橋 CPS 主導英國 EPSRC 四校合作項目。蘇州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光電領域外部專家。
孫磊:CTO,浙江大學博士, ETH-INSAIT 人工智能研究所研究員,事件算法、 SNN 專家。發表多篇 CVPR、ECCV、ICCV 等頂會論文,發明 SNN 神經擬態高精度測量方法。
馬瑞:COO,埃因霍溫理工大學博士, 劍橋大學研究員,光纖傳感、集成光學領域專家。擁有豐富的硬科技賽道創業經歷。
通關達工業技術
一句話介紹:以電液壓人工肌肉技術為核心,賦能仿生機器人行業,制造低成本電驅動人工肌肉。
項目簡介:世界首個堆疊電極型電液壓人工肌肉,公司的核心技術積累起始于 2021 年創始人的發明。自概念提出伊始,創始人歷時兩年多摸索加工工藝和供應鏈,成功將雙螺旋堆疊電極結構應用于電液壓執行器。公司的核心技術于 2021 年獲得中國發明專利授權,于 2024 年獲得美國發明專利授權。電液人工肌肉能為仿生機器人提供更多的關節自由度,同時產品具備靜音、節能、防水等諸多技術優勢。
團隊介紹:
關春東: CEO / CTO,畢業于東北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從事多年知識產權工作,本項目核心技術的發明人。
VectorStory
一句話介紹:批量生產 AI 時代最好的故事內容。
項目簡介:自主研發 AI 創作工具并培養網文創作人才,通過優質內容創造新的平臺。100 多位付費學員,多部海內外網文平臺上榜作品,月收入 100k+。
團隊介紹:
趙天銓:創始人 / CEO,10 年大廠產品經驗,前知名網文平臺產品負責人,前在線教育公司總監,發表熱門短篇網文多篇。
高日中:聯合創始人 / CTO,海外知名高校博士,資深算法科學家。曾任海外頭部量化基金核心策略研發工程師,在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算法優化方面擁有多年實戰經驗。國內首批 Agent 工程師,大模型專家。
菜菜:聯合創始人 / COO,知名網文作家。
天羅地網
一句話介紹:天地基一體智能太空監測網,高性價比重構空間態勢感知基礎設施。
項目簡介:天羅地網是鏡盾科技致力構建的天地基一體的智能空間態勢感知 ( SSA )網絡,為軌道交通管理、衛星運營、衛星保險、火箭企業等客戶提供高時效性、高精度、高覆蓋率的空間目標監測數據和基于獨家數據的動態分析服務。
我們自主研發地基衛星觀測系統、天基飛躍載荷,并結合全球觀測站點資源,打通從硬件設計、圖像分析算法到實時態勢研判的全鏈條能力。相比同行企業,具有顯著成本優勢及數據獲取效率優勢。
產品已在高軌監測等領域實現穩定運行并滿足客戶需求指標。目前,公司正加速全球站點布局,預計 2025 年底實現全經度覆蓋,能為全球客戶提供高效、可信的太空目標監測解決方案,助力軌道資產安全與太空動態洞察。
團隊介紹:
劉博洋:創始人 / CEO,北京大學天文學本科,國際射電天文研究中心博士。天文/航天領域頭部創作者,全網粉絲 210 萬+。2022 年研發空間站跟蹤軟件 SatTrackJoy,拍攝中國空間站全構型獲央視等媒體報道。曾獲知乎“年度新知答主”稱號,在“燈塔計劃”資助下建成“天羅地網”測試網。
王卓驍:聯合創始人/首席科學家,清華大學物理學學士,清華大學天文學系光學工程師。曾任國內首個商業空間望遠鏡“仰望一號”觀測與數據主管,參與清華寬視場巡天望遠鏡(MUST)光學工程,負責“天羅地網”高軌巡天原型機設計與數據分析。在國內外民間 SSA 社區具有廣泛影響力,具備地基、天基觀測豐富實踐經驗。
形 Xing
一句話介紹:首款全平臺 ai 原生繪圖軟件。
項目簡介:從零重寫繪圖軟件,打造了全球首款原生支持 AI 的“筆”繪工具,而非制作 Photoshop 插件,目的是從頭設計 AI 時代的繪畫和影像創作邏輯。繪圖只是起點,我們關注的領域是更廣泛的創作、自我表達工具。相比于文生圖,強調用“筆”來原生態引導圖像 AI 生成以及進行精準控制和修改,“圖+文”生圖擁有更高的使用效率以及更貼合圖像創作直覺。“形”可以在保留用戶原有創作思路和流程的前提下提升 5-10 倍創作效率,是傳統工具和文生圖 app 的完全替代品。
團隊介紹:
林驍: 創始人 CEO + CTO,2025 屆佐治亞理工計算機本科生,擅長各類創作,有 6+ 年電子繪畫經驗、2 年視頻創作經歷(最高有 38 萬粉絲),鋼琴 8 級會即興演奏、小號 9 級(當過樂隊首席)。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了兩篇機器人論文。
王肖揚:聯合創始人 / 設計,2026 屆佐治亞理工工業設計本科,曾獲 IF、IDE 等國際設計大獎。
王翼天:聯合創始人 AI 開發,2027 屆佐治亞理工計算機本科生,曾獲全國經濟學奧林匹克競賽微觀經濟學金獎、英國物理奧林匹克競賽全球銀獎。
Datapresso
一句話介紹:Agent 工具調用數據合成基建。
項目簡介:智萃數據 Datapresso 是國內首批致力于提供高質量“工具調用”數據的超級基礎建設,構建了完整的數據流水線,能滿足頭部大模型公司、垂直 Agent 企業及評測機構的數據合成、觀測、評估的全方位需求。同時,通過內部強化訓練的數據飛輪,讓稀缺的數據石油變得源源不斷,觸手可及,為下一代“大模型即智能體”時代按下加速鍵。
團隊介紹:
Wendy:CEO, 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在 ICLR、CVPR、NeurIPS 等多個 AI 會議發表論文,博士在讀期間在華為諾亞 AI 研究實習。
Sharon:COO,南京大學本科,華威商學院碩士,多年創業公司戰略/產品經驗,曾負責新品牌與新品類的從 0 到 1,推動百億目標從戰略到落地;學生期間曾獲得 5+ 全國創業大賽前三,歐萊雅商賽英國 TOP10。
In.Doctor-多生理信號監測智能隱形眼鏡
一句話介紹:革新無創多生理指標監測解決方案,時刻做您健康的 AI 隱形守護者。
項目簡介:In.Doctor 致力于革新可穿戴傳感路徑,構建 8um 級無創高精度生理信號監測系統。基于核心授權專利技術,在高保水透氧基底上搭建多疾病指標監測、行為輔助養成一體化的多生理信號監測智能隱形眼鏡。在未來,我們將用更全面的傳感類型結合更高效的數據分析及 AI 診療平臺,搭建下一代健康監測 Agent。我們堅信,每一位公民都想要并且需要一位家庭醫生。In. Doctor 將竭盡所能,用更好觸達的方式讓每一個人都有能力,也有條件對自己生活乃至生命負責,時刻做您健康的 AI 隱形守護者。
團隊介紹:
安栩瑤:創始人/ CEO,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博士,初級技術經理人,曾任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研究生會主席/團委常務副書記。具備兩年以上千人團隊管理經驗,以操盤者身份舉辦 3000+ 人活動十余次。擁有近 10 年生醫工項目經歷,以博士生身份獲批深圳市醫學科學院項目。
馬新岳:聯合創始人/ COO,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博士,擁有 8 年的團隊管理和運營經驗,碩士期間帶領百人團隊孵化逾萬次訪問量的公眾號專欄,具有千人活動領導組織能力。
謝昊蘇:聯合創始人/ CTO,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博士,有豐富的傳感器和電路電子技術經驗。主導 MEMS 傳感器全流程研發,主導工程樣機調試,通過第三方檢測認證,推動產品在多場景驗證,累計交付樣機 100 件。
孫樹清:技術顧問,清華大學研究員,20 余年海外研究經歷,回國后深耕柔性可穿戴設備方向 18 年,參與主持 2 項科技部 973 項目,6 項國自然項目,持有數十項核心專利。
魯樹立:市場顧問,格林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所在企業年產值超 8 億元,作為連續成功創業者,其領導的公司獲評國家高新技術企,對醫療市場需求具有精準把控能力。
RealSim
一句話介紹:自動駕駛和機器人數據閉環工具鏈,讓數據真正閉環。
項目簡介:千岑智能致力于提供自動駕駛和機器人的研發工具鏈,加速客戶研發迭代效率、安全、系統可靠性。公司核心產品 RealSim,以自動駕駛仿真系統作為切入,覆蓋數據閉環系統,進而構建統一的自動駕駛和機器人研發平臺。公司產品已交付多家頭部車企、自動駕駛公司。
團隊介紹:
張平:創始人/ CEO,前阿里達摩院自動駕駛仿真負責人,連續八年深耕自動駕駛工具鏈體系化建設和落地。
許英杰:合伙人。前阿里達摩院資深架構師,擅長大型復雜商業系統的架構。搭建國內最大自動駕駛仿真云系統。
劉俊權:合伙人。前達摩院資深仿真系統架構師,熟悉物理建模、三維渲染、三維重建、IL / RL Learning,對國內外仿真系統有深度研究。
藍色涌現科技
一句話介紹:基于機器人與 AI 技術的海上迪士尼。
項目簡介:通過機器人 + AI 智能硬件創新變革海上娛樂體驗。以智能釣具系統為切入點,逐步變革從個人、整船、多船的娛樂體驗,構建海上迪士尼的全海娛樂聚合體。團隊是平均 3 年釣齡、7 年機器人研發經驗的 95 后機器人團隊,多產品正在預售或發布并準備量產。
團隊介紹:
吳賽爾:CEO,前知名機器人公司合伙人。南京大學本科,香港科技大學博士輟學。
蔡圣栩:COO,機器人隊隊長,高中因技術方案進入 DJI 實習、入選小米谷倉,完成數次眾籌,包括超百萬美金眾籌營銷、產品、研發、量產閉環。
蔣明軒:市場合伙人,F1 inschools 全球第二。羅切斯特本科、杜克大學碩士,曾負責鈦動科技北美業務。
周藝品:美國智造與研發合伙人,RM 國際賽區最佳戰績機器人隊隊長。在美十年工程經驗。
中型電動無人機
一句話介紹:專注中型電動飛行器出海市場,變革傳統通航領域。
項目簡介:聚焦中型電動無人機研發,致力于使用新能源和智能技術變革傳統通航領域。首款主打產品適用于大型農場和林草植保作業,較傳統形式可降低 50% 成本,提升 15% 作業效果,可為相關客戶降低千億作業成本。后續拓展物流和載人版本。團隊具有噸級固定翼設計、三電設計和智能自主系統設計能力,可快速實現中型電動飛行器研發。目前,團隊與多家大型農業服務企業達成合作意向,部分客戶提供意向訂單。
團隊介紹:
司佳佩:CEO,西北工業大學畢業,曾就職于大疆和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等多家知名企業,具有豐富的研發、市場和管理團隊經驗。
王亮:聯合創始人 / 首席科學家,清華大學副教授,氣動領域專家,現任寧波低空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技術資源和市場資源豐富。
Flexim
一句話介紹:全球首款具身連續體機械臂,讓開放式創新突破應用邊界。
項目簡介:公司致力于研發全球領先的連續體機械臂,攻克可靠性難題,具備高精度、長壽命和輕量化等優勢,成本顯著低于行業水平,安全性大大高于市面上商用具身機械臂,可實現人機共存環境。其安全靈活輕巧的結構性特點,實現在特種作業、智慧農業、低空經濟、智能工廠等場景中,推動萬億市場革新性產業升級。目前已與多家頭部上市公司企業達成超千萬元戰略合作。
團隊介紹:
創始人/ CEO,香港大學博士,武大本碩,發表過 Nature 子刊和主流國際機器人期刊會議多篇。參加電子設計及機器人領域競賽皆獲全國一等獎。
聯合創始人/ COO,倫敦大學學院碩士,南加州大學本科。AI 領域連續創業者,前奇績 Fellow 負責人,具備多段零到一團隊產品搭建經驗,以及豐富的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相關資源。
POET
一句話介紹:深度嵌入企業工作流程的 Agent。
項目簡介:全景效應通過深度集成私域知識和企業工具讓 Agent 像企業員工一樣工作。用 Agentic OCR 幫助企業將海量非結化數據數字化并給企業自建搜索引擎,通過人機協作打造企業知識飛輪。極致技術打磨高可靠性完成任務,構建企業內人與 AI 協作新范式。
團隊介紹:
周驍聰:創始人/ CEO,清華計算機系本科,面壁智能商業化技術前負責人,抖音廣告體驗前負責人;數千萬級 AI 項目落地經驗;KDDCup 世界冠軍,Kaggle 平臺排名前萬分之四。
Ivy ZOU:CFA 聯合創始人/ COO,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碩士,頂級私行 + 北京市政府 + 資管機構從業背景;推動科創板數億補貼政策落地;百位億元級客戶 + 20 家企業客戶咨詢經驗,產品設計及組建機構銷售網絡經驗。
產研團隊來自清華、浙大、字節、AI 創業公司等。
星炬智械
一句話介紹:AI 重構產線設計,定義下一代 AI 原生的智能產線。
項目簡介:星炬智械是聚焦非標自動化與智能裝備領域的 AI 制造技術服務商,提供面向產線設計的多智能體平臺及智能制造單元。公司由清華院士團隊 + 大廠 AI 技術專家領銜,致力于用 AI 重構產線設計,定義下一代智能產線。依托沉淀 20 年自動化產線設計經驗積累,為全球制造業客戶提供產線設計優化、存量產線升級到智能工廠重構的全周期解決方案及軟硬件產品。
團隊介紹:
張秉楨:CEO,清華大學,師從歐陽明高院士。連續創業者,數千萬營收前第四范式事業部產研負責人。
王靖淞:清華大學,大模型算法專家。曾任某具身智能創業公司 CTO,前第四范式算法總監。
胡錦陽:運營負責人,10 年自動化產線經驗,跨國機械制造集團副總經理,深耕工業數字化&智能化。
何寧:商務負責人,24 年商業化落地經驗,曾任第四范式副總裁,曾任 SAP 行業銷售總監。
偶域 KIGLAND
一句話介紹:手辦級 COSPLAY 面具,AI 時代二次元“SHEIN”。
項目簡介:偶域 KIGLAND?? 是專注于 “手辦級” 角色扮演面具的 AI 驅動消費品牌。打造二次元文化的 SHEIN /小米。通過自研的 AI 模型與小單快反體系,精準解決了細分市場中 “量產質量低、定制成本高” 的痛點,從 5000 元創業,已實現超百萬年營收,用戶覆蓋中、美、日、俄、新加坡等國際市場。未來,KIGLAND 將進一步布局 AI 時代的文娛消費品及人形機器人外觀制造領域,重新定義人們的角色表達與社交體驗。
團隊介紹:
李明威:CEO,連續創業者,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士,速滑運動員/教練/裁判,外包實習于招商銀行哈爾濱信息部,海外谷歌創業團隊工作經歷,有著 Web3、文娛消費品、展會行業經驗,曾是 S23 奇績校友。
馬涵:COO,連續創業者,出身裝備制造業工廠世家,曾就職于中信網安、聚享互娛 MCN 機構。
施響:CTO,英國伯明翰、帝國理工 AI 碩士背景的計算及人工智能工程領域技術專家。曾是 S23 奇績校友。
王森:CMO,曾醫美行業從業者,操盤過億規模醫美業務。曾文娛行業從業者,在哈爾濱名下有多家餐飲、桌游店。
Elser.AI
一句話介紹:全球首款“消費級”動漫生成 Agent。
項目簡介:公司致力于打造全球動漫愛好者的創作與消費平臺。我們為創作者提供高效的一站式動漫生成 Agent。我們為消費者提供融動漫觀看、IP 互動、融合社交于一體的下一代娛樂社區。用 1% 成本制作消費級動漫成片,擁有行業頂尖的 AI 動漫生成質量以及創新的社區娛樂玩法和體驗。
團隊介紹:
劉耕:創始人,可能是最懂美學的 AI 產品經理。北京大學美學博士,辭去武大副教授加入字節跳動。曾打造百萬 DAU 動畫產品。
張國棟:CTO,北京大學碩士。可能是程序員里最好的 HR,組建 8 人技術團隊為愛發電 2 年。
孫蘭昌:工程架構負責人,北京郵電大學碩士,搞定 60% 以上技術棧只是他的量化起點。
Wave:算法負責人,專打精銳的算法天才。頂賽冠軍,2025 Best Paper 得主。
Francis:合伙人,牛津大學碩士。鏈接大半個中國 AI 學術界的真大佬。
李哲:運營負責人,北京科技大學碩士。可能是最會搞流量的程序員,搞自媒體一個月賺 30 萬。
JMuse 科學研發 Copilot
一句話介紹:自動使用科研工具,自篩選、學習、迭代的“科學智能”。
項目簡介:JMuse 打造“會學領域知識、會用專業工具”的科研 Copilot。Agent 可自動抓取最新論文、調用仿真與數據分析軟件,協助研究人員完成文獻閱讀、實驗方案設計、結果驗證等全流程工作。現從材料學場景切入,已與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玻璃組及某光通訊企業研發部開展聯合驗證。
JMuse 自研的 LLM 持續預訓練、記憶模塊與模型融合技術,將海量新信息(數萬文檔)無損內化到模型中,而非僅做摘要,實現對研究項目和特定學術領域的完整精確理解,賦能 AI Agent 執行復雜、新穎的科研任務。AI 助手可自動驅動文獻庫、仿真軟件、Python 環境等多工具協作,減輕重復性操作。在試點項目中,Agent 自動生成并評估 200 萬次/天實驗參數組合,為研究人員篩出最優方案。
團隊介紹:
Jerry Ding(丁大路):CEO,卡內基梅隆大學–機器學習碩士,在 CMU 研究 AI 持續學習與可控生成,2018 年自研做出 AI 聲音克隆模型。曾任 AWS VectorScan 團隊負責人,負責高性能計算研發,在 TPC-H 評測上速度提升了 15%。2018 年實習的時候,為大數據公司 Sumo Logic 節省了每年 200 萬美元級別的計算成本。
崔越:COO,北卡教堂山商學院,曾任工業 AI 團隊 BU 負責人,負責 AI 在半導體行業從零到全面落地。負責制定公司業務策略、市場推廣與客戶成功,搭建專業 B2B 銷售流程。
Prof. Bhiksha Ramakrishnan:技術顧問,卡內基梅隆–計算機系教授,Language Technologies Institute 的教授,主要研究端到端語言模型。Bhiksha 教授結合其在學術研究上的資源與經驗,助力我們不斷吸收學術前沿并轉化為應用成果。
空間視頻相機
一句話介紹:打造空間視頻內容生產和分享的生態系統。
項目簡介:空間視頻相機項目由視徠科技運營,聚焦打造空間視頻內容生產和分享的生態系統。基礎業務包括研發極致空間視頻相機,以及基于該相機構建空間計算視頻內容云服務。空間視頻相機未來會追求極致畫質,在解析力,色彩,幀率方面做到極致。在防抖,功耗方面提供極致體驗。云服務不同傳統云服務,而是基于云和開源 NAS 進行構建。空間視頻相冊用來管理用戶創作的內容,基于相冊打造內容分享社群,基于內容分享社群構建點播業務以及嵌入廣告商店等業務。基于云服務和空間視頻相冊構建 B 端內容服務(如沉浸式課堂教育)。長期業務涵蓋空間視頻數據業務及下一代機器人雙目視覺系統。
團隊介紹:
王浩: 創始人/ CEO,前華為 P 系列/ Mate 系列手機研發工程師,具備豐富技術積累與供應鏈資源,擅長洞察用戶需求及從 0-1 構建新產品。
獨角獸積木
一句話介紹:AI 積木伙伴,讓孩子的拼搭變成冒險,在冒險中一起成長。
項目簡介:獨角獸積木致力于打造一款和孩子一起成長的 AI 積木伙伴,通過場景主題、背景故事、任務目標、多模態交互的方式讓拼搭變成冒險。孩子在一次次冒險中拼搭出不同的造型,最終打造屬于自己的積木世界以及和積木伙伴的友誼。全球首款多模態 AI 積木伙伴,將于 2025 年與行業頭部廠商合作量產,經 MVP 驗證,該產品能讓孩子將其視為真實伙伴互動,同時獲得家長對其教育價值的認可。
團隊介紹:
Bruce:聯合創始人/ CEO,賓夕法尼亞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美團 3.5 年 AI PM;以用戶為中心并持續學習的產品人;16 歲一人去南非做義工;18 歲和同學暑假創辦留學機構;21 歲開發北美留學生生活用品外賣 App;一個有 freestyle 的 Rapper。
Bryan:聯合創始人/ CTO,賓夕法尼亞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百度 3.5 年算法工程師;本科創立 3D 打印社團;積木行業頭部廠二代;從小習武韌性極強。
直驅電機
一句話介紹:機器人的下一代動力。
項目簡介:在機器人領域,具身智能機器人正進入技術革命的下半場。作為核心部件,永磁同步電機難以勝任未來的需求,它已觸達物理優化極限,易發熱,損耗高。在此背景下,以高壓電場電荷力替代電磁力的無磁直驅電機應運而生,它提供了更輕、更高效的智能驅動解決方案:堵轉不發熱、成本低、大扭矩。我們第一款產品是人形機器人的髖部關節電機與永磁同步電機相比,我們的扭矩提升 40%,堵轉零發熱,續航時間提高 50%,專注于低速高扭矩場景。
團隊介紹:
GaawaiLO:CEO,中山大學力學博士,瑞典皇家理工學院與法國格勒諾布爾國立工程師學院電氣工程雙碩士學位,獲歐洲能源獎學金。曾在瑞典知名電機公司從事研發工作,獲優秀項目獎。持有多項發明專利,在 IEEE Trans 發表多篇期刊論文。
Changhu TANG:聯合創始人,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專業本科,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研究型碩士,多次斬獲全國機器人大賽一等獎及創業大賽獎項。擁有多年大廠從業經歷,在生產與加工領域積累深厚經驗,兼具全棧開發工程師能力。
Zixi LIANG:聯合創始人,德國亞琛工業大學與 Dunkermotoren 集團聯合培養博士,電機方向。目前擔任項目組無磁直驅電機 CAE 仿真工作負責人,通過建立多物理場耦合模型實現電荷力與扭矩協同優化,創新性采用參數敏感度分析方法提升電機性能。
Prof. Luca:首席科學顧問,IEEE Fellow(2022)國際電氣工程領域 TOP 1%高被引學者。主導歐盟 Horizon2020 項目(總預算 €12 M)發表 SCI 論文 120+。ABB 首席技術顧問今)西門子能源專家委員會成員,牽頭 ABB-KTH 聯合實驗室建設,3 項電力電子拓撲專利授權給特斯拉 Power Electronics 部門。
志丞科技
一句話介紹:自動化解析工業圖紙從而幫助實現工業自主化。
項目簡介:志丞科技專注于基于工業圖紙的智能解析獲得對應產品的 BOM 和 BOP 工作,通過大模型能力與智能工控機的軟硬結合,跑通“圖紙- BOM -工藝工序-操作代碼”的全鏈路,助力小批量多批次生產場景下的高效自主化生產。公司構建多模態大模型,已對 10 萬張以上的機加工和白電行業圖紙及工藝信息進行微調訓練,獲得由圖紙到工序/工藝的端到端大模型產品,最終直連產線設備形成自主化閉環。公司已在機加工和白色家電行業的多家龍頭客戶中建立商務合作關系,并獲得多家產業投資方青睞,正在面向多方向展開戰略合作。
團隊介紹:
李治平:創始人/ CEO,前百度智能云商業化算法項目負責人,負責主導多個項目落地實施,曾任跨國制造業數據部門 Tech Lead,主導公司數字化轉型,創造千萬美金收益。擁有豐富的 AI+X 產業落地經驗,涵蓋金融、政企、工業等多個領域。
邢其超:聯合創始人/ CTO,香港大學計算機碩士,前百度、巨量引擎核心產品負責人,專注金融科技與智能化產品,主導國際支付風控平臺孵化,曾推動智能審核、知識庫與 RPA 結合的運營自動化產品落地。
Memobase
一句話介紹:AI 應用的用戶上下文數據平臺, 提供上下文的存儲,記憶和理解能力。
項目簡介:Memobase 是 Context Data Platform, 我們為 AI 產品提供用戶的長期記憶,用戶畫像,興趣預測以及人群分析。Memobase 開源版本 1 個月內開發并開源完成,是第一個以結構化用戶畫像為基礎,主打用戶記憶的方案,且在長期記憶公開測試中取得了世界領先的表現。目前已有 7 個活躍種子客戶,其中包括一個擁有 400 萬+用戶的陪伴應用,3 個客戶已簽署合作。目前云服務日調用量達 60 萬+,支持 4 萬+ 用戶記憶。
團隊介紹:
葉堅白:6 年數據挖掘/開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LDS 實驗室; 先后在 MSRA, Jina,光年之外,沐言智語等公司進行數據挖掘, RAG,AI Agent 等技術研究。周末開源項目獲 Github Star 5000+。
劉建娜:專注海外 B2B,曾在 Geek+ 極智嘉和青云科技 KubeSphere 等知名技術公司主導海外 B2B 與開源項目的 0-1 增長。 具備扎實的全球市場拓展與開發者生態構建經驗。
趙晗博:將 Supermetrics 從 3 名員工擴展到 400+ 員工,ARR 超過 6000 萬美元。在 B2B SaaS 領域 15 年+ 經驗。
SoMark 文檔智能
一句話介紹:任意文檔轉換為機器可讀的結構化數據,尋找碳基到硅基傳遞知識的最優解。
項目簡介:SoMark 文檔智能準確、快速、經濟的將 PDF、PPT、圖片等各場景下任意格式文檔轉換為機器可讀的結構化結果,啟動僅需 1 張 3090 甚至移動端機器,最快 100 頁僅需 2 秒,為 LLM 的訓練及 RAG 等應用提供數據彈藥。團隊曾推出 C 端科研文獻閱讀工具《棵巖閱讀》,目前已服務 10 萬+ 科研人員,積累 1 億+ PDF 數據與處理經驗,目標解放所有非結構化數據。
團隊介紹:
邱彬洋:CEO,上海大學計算機本碩。從 18 歲開始多次創業,曾獲三創賽國一等獎等國家級賽事獎項。8 年 NLP 研究經歷,自研翻譯引擎低成本服務超過 60 萬人上億次翻譯請求。十級搖滾吉他手。
張鹿鳴:CTO,上海大學計算機本碩。8 年 CV 研究經歷。5 年文檔智能研究經歷。為 20 萬用戶 C 端產品設計架構。曾獲人工智能創新大賽一等獎等國家級賽事獎項。徒步 30 公里翻山跨省旅行。
江丹婷:COO,復旦大學傳播學碩士。獲得過多個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意創業類一等獎。6 年互聯網運營經驗,曾負責某國際快餐品牌的本地生活平臺運營,在 1 年內實現GMV從 2 億到 20 億的 10 倍增長,為當年該平臺西式快餐品類增速 top1 的品牌。大廠裸辭創業。
蜉蝣一粟游戲(Mayfly)
一句話介紹:用游戲進行傳承、科普與創新,我們做游戲的造紙術與印刷術。
項目簡介:北京蜉蝣一粟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以游戲為載體推動文化傳承、科普與創新,公司短期目標是制作科普和知識傳播類嚴肅游戲,探索打造新一代工程體系以提升團隊工程化水平,解決大廠游戲開發模式導致人員能力碎片化、去人性化的問題,我們是回歸人性化;長期目標是在工作室自負盈虧后,將工程體系外化、生態化,先推廣給精英和知識分子,再通過搭建平臺滲透到普通大眾;終極目標是順應 AIGC 時代趨勢,引領以樂趣與自我實現為核心的未來生活方式,讓游戲成為新一代知識繼承、傳播與創新的媒介。
團隊介紹:
黃高樂:CEO / CTO,以中南大學連續四年年級第一的成績直博北大,發現“圖形學救不了國產游戲”后退學肄業,字節跳動 4 年游戲研發工作經歷。
盧玉勝:COO,魯迅美術學院碩士,師從陳蘇平;放棄大學教職、獨立藝術家、連續創業者;聚焦傳統文化的現代性轉換;曾任美術館執行館長,橙光游戲素材庫供應鏈分公司負責人,論文《他是小姑娘-關于藝術表達的思考》,當代水墨作品《觀看的實踐》系列。
谷澤稆盛科技
一句話介紹:做的是 AI 園丁,讓每個人的家中都能擁有迪士尼式的庭院。
項目簡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