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中國足球最近還有什么事能讓人眼前一亮,那肯定要數“蘇超爆紅這件事了,江蘇足球超級聯賽,業余草根賽事,硬是靠一腔熱情和地氣氛圍,搞出了全國級的流量,這兩年中國足球連續6屆無緣世界杯決賽圈,國足都快成段子手素材庫了,球迷熱情一度跌到冰點,結果蘇超一出場,愣是把一幫人從吐槽區拉到了看臺邊,熱鬧是真熱鬧,爭議也真不少。
問題來了,這熱鬧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外界怎么看,媒體怎么看,球迷又怎么看,北京日報的一番點評就把這事推上了風口浪尖,文章說蘇超“過度娛樂化,擔心“正向公共價值變成“空洞狂歡,甚至還扯到“飯圈“流量邏輯,意思很直白,怕蘇超熱鬧歸熱鬧,最后啥都沒留下,成了短視頻時代的快餐運動,氣氛組一哄而上,散場再沒人記得。
但網友那邊可不買賬,評論區直接對噴,什么“天天板著臉指導別人怎么高興,什么“群眾喜聞樂見你不喜歡你算老幾,各種回懟,點贊飆升,這場網上大討論,其實比場上的比賽還精彩,大家的情緒其實很真實——中國足球太需要一點正能量了,哪怕是自娛自樂,哪怕水平差點意思,總比一潭死水強。
其實仔細想想,蘇超的爆火有它的特殊背景,也有它的必然性,職業足球這些年一地雞毛,工資帽、限薪令、俱樂部欠薪、解散,國足成績更是拉胯到家,球迷們也不是不懂球,只是沒得選,突然有個地方聯賽,把足球又變成大家的事,城市歸屬感拉滿,熱情自然就起來了,和貴州的“村超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蘇超明顯更都市化、更有組織,玩梗、整活、接梗、對噴全都安排上了,既有比賽看,也有話題聊,這種氣氛,職業聯賽都羨慕。
但也不是說所有爭議都沒道理,娛樂化確實有風險,搞笑解說、飯圈拉票、網絡梗橫飛,久了難免讓人擔心會不會變味,比如比賽被流量牽著走,球員成了“網紅,球迷成了“粉絲,最后足球本身反而被邊緣化,這種現象在歐美體育其實也有苗頭,NBA、英超都被吐槽過“秀場化,但區別在于,咱們這邊職業足球還遠沒到那個高度,草根聯賽能點燃大眾熱情,本身就是稀缺資源,真要上綱上線,反而容易扼殺新鮮感。
回到球場上,蘇超的技戰術水平說實話和中超沒法比,別說亞洲一流,連國內職業隊都不沾邊,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它帶動了參與感,球員大多是業余選手,有的是工人,有的是白領,甚至還有學生,大家白天上班,晚上踢球,賽場邊上家長孩子也能來湊熱鬧,場面看著就像小時候的“鄉村杯,沒那么多規矩,但氛圍自在,足球回歸了本質,成了大家的運動,而不是少數人的表演。
有人問,這種草根足球能不能帶動中國足球整體提升,答案其實沒那么簡單,光靠蘇超一腔熱情,想“沖出亞洲走向世界顯然不現實,職業化、青訓體系、基礎設施,這些問題蘇超解決不了,但它至少讓更多人重新走進球場,哪怕只是為了樂呵一下,足球人口多了,氛圍起來了,總比什么都沒有強,這就像中國乒乓球,為什么能一直強,底子厚,參與度高,人才多,足球想要崛起,繞不過這個邏輯。
當然,也有人擔心,熱度一過蘇超會不會也涼了,畢竟之前“村超火一陣,后面關注度就下去了,這種擔憂不是沒道理,流量的世界很現實,今天你是爆款,明天就可能沒人提,但這不意味著努力沒有意義,關鍵還是看能不能沉淀出東西,比如更完善的業余聯賽體系,更好的社會參與模式,更有趣的球迷文化,甚至哪怕只是讓更多小孩覺得踢球是件酷事,也是進步。
最后還是得說,蘇超火了,說明中國足球的土壤并沒有徹底荒蕪,大家對足球還有期待,還有情緒,還有吐槽的欲望,這些都是好事,至于娛樂化、流量化,是不是“空洞狂歡,得看未來怎么走,足球最終還是得回歸比賽本身,熱鬧歸熱鬧,別忘了初心,別讓形式大于內容,別變成只剩段子的“抖音聯賽,那才是真的可惜。
一句話,蘇超的出現,是中國足球最低谷時的一抹亮色,有爭議很正常,但別把熱情當成原罪,別把草根當成笑料,真想讓中國足球好起來,先別急著下定義,給點時間,也許哪天,就真有人從這些草根賽場踢出來,誰說不可能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