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重慶正緊扣“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總綱領總遵循,系統謀劃推進“六區一高地”建設。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在加快建設“六區一高地”的過程中,人才是第一資源,可謂具有“牽一發動全身”的重要作用。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是全市科創和產業發展的主戰場、主陣地,近年來,在引進培養人才的同時,力求破除人才所有制思維,構建更加靈活高效的市外人才作用發揮機制,吸引集聚外部才智資源,服務現代化新重慶建設取得新突破。
6月5日,重慶日報頭版+“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市域實踐”專欄報道: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充分放權賦能,人才創新創業活力涌流——一片熱土地 引來“金鳳凰”。
▲重慶日報報版2025年6月5日頭版報道
原文如下
前不久,一項名為“微型近紅外光譜儀”的科技創新成果實現量產交付。
這個產品榮獲“2024西部(重慶)科學城十大科技創新成果”,從設計研發到量產交付,只花了7個月。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謝會開是該產品的團隊負責人,在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兼職擔任北理工重慶微電子研究院院長、首席科學家。他憑借出色的技術創新能力和成果轉化貢獻,被認定為“金鳳凰”杰出人才。
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是全市科創和產業發展的主戰場、主陣地,近年來,在引進全職“高精尖缺”人才、培養使用本土人才的同時,破除人才所有制思維,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共享理念,構建更加靈活高效的市外人才作用發揮機制,吸引集聚外部才智資源,服務高新區高質量發展。
創新點:雙聘制
圍繞科創平臺科技攻關需求,對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通過雙聘制入駐實驗室的人才,可同等享受科學城高新區的‘金鳳凰’人才政策,真是太好了!”金鳳實驗室項目負責人何永紅教授說。作為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院教授,何永紅多年從事醫學光學技術應用及儀器開發的交叉學科研究。
所謂雙聘制,是指圍繞科創平臺科技攻關需求,在不轉人事關系的情況下,簽訂科研任務書,明確聘用雙方權利義務,從而實現人才共享共用,推進科技創新。
“實驗室賦予我們科研自主權,可自行組建科研團隊、自行決定技術路線、自主使用科研經費,極大調動了團隊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充分保障了團隊的高效運作和科研目標的實現。”何永紅教授介紹,科研團隊入駐以來,成功研發出首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熒光明場多功能數字切片掃描系統,實現了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該系統在熒光串色問題解決上實現了行業內領先、與國際領先技術接軌,在光學成像領域實現了對幾大進口品牌的反超,獲評“2024年度重慶市十大科技進展”。
據統計,金鳳實驗室自揭牌以來,聚焦“重大疾病的下一代診斷”核心任務,構建科研矩陣、廣攬優秀人才,已通過雙聘制集聚科研團隊55個、科研人員566人,集中發布原創性科研成果2次、13項;引育科技型企業20家,累計實現產值1.2億元。
總體看,科學城高新區聚焦全市“416”科技創新布局,在重大科創平臺創新實施科技領軍人才雙聘制,給予人才技術路線決定權、經費支配權、資源調配權和人才舉薦權,極大調動人才創新創業的熱情,推動創新成果涌現。
創新點:鏈式效應
引進領軍人才、帶來項目、培養團隊、攻克關鍵技術、壯大產業
2023年,中子科學(重慶)研究院在科學城高新區成立。兩年多來,該院建造了超高流強穩態氘氚中子源大型科學裝置,其關鍵技術指標參數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為我市中子科技與核醫藥產業的發展提供戰略助力。
“這個研究院是鳳麟核集團與西部(重慶)科學城共建的,主要從事中子科技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技術開發和產業轉化,由吳宜燦院士和其領銜的‘鳳麟核’團隊打造。”研究院副院長閆少健說。
目前研究院最耀眼的成就,是超高流強穩態氘氚中子源大型科學裝置。建成后將有力支撐聚變能、先進核裂變能等先進核能系統研發與核技術應用研究,開展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等多學科多領域的科學實驗。同時,在中子治療、中子檢測等應用研究及新技術孵化方面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中子科學(重慶)研究院成立,離不開高新區的人才創新機制。比如,為其配套了人才公寓,解決了安居落戶等問題。再如,幫人才尋找合適的平臺公司,提供知識產權評估、產業分析等幫助,邀請專家共同分析研判、幫助企業順利完成國家級科研項目申報工作。
引進人才,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高新區推出了“人才+項目+團隊”一體化引培模式,實現“引進一名領軍人才、帶來一個項目、培養一支團隊、攻克一批關鍵技術、壯大一個產業”的鏈式效應。
據科學城高新區黨工委黨群工作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以“人才+項目+團隊”方式落地投用的產學研機構已有38個,如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滬渝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集聚研發人員5600余人,實現世界首創納米時柵精密位移測量技術、全國首套完整硅光工藝、國內首款多體智能軟件“微著”、全市首個AI大模型“兆言”等多項重大成果的產業化運用。
創新點:政策矩陣
“金鳳凰”政策為基礎,送出“新鳳”人才、雙向離岸創新創業“政策包”
重慶邁德凱醫藥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起輝,是“金鳳凰”人才支持政策的受益者之一。他本是留學歸國的高校教師,在科學城高新區創立了公司,“免專家評審”入選“金鳳凰”人才庫。
“企業建立之初,科學城高新區給了我們一筆資金支持,藥品研發與制造等工作才能很快展開。”張起輝說。
“金鳳凰”人才支持政策,是科學城高新區面向海內外高層次人才提供的一系列政策舉措,包括支持人才平臺建設、促進人才創新創業實踐、保障人才安居樂業等。
落戶科學城高新區,張起輝相繼突破了如沙丙蝶呤、伊莎佐米等藥物的制造工藝難關,達到國內國際先進水平,解決了國內部分緊缺藥品生產技術的“卡脖子”問題,還順利通過了日本、歐洲和美國的多項認證,成功打開了海外市場。
據介紹,科學城高新區出臺一系列專項政策,支持市外高層次人才兼職創新、項目合作、離岸研發、自主創業等,同等享受“金鳳凰”人才成長成就激勵、安居保障等全部政策支持。目前已助力32個海外、28個市外人才項目落地發展,集聚引進兼職創新、自主創業“金鳳凰”人才104名。
在“金鳳凰”人才支持政策基礎上,科學城高新區還出臺了“新鳳”人才政策、人才雙向離岸創新創業政策等,不斷拓展人才支持對象和人才創新實踐領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