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濱州市統計局發布公報,我市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順利完成。普查結果顯示,2023年末,全市共有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10.6萬個,與2018年末(2018年是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年份)相比,增長81.1%,從業人員110.7萬人,增長24.1%;個體經營戶32.0萬個,從業人員59.7萬人。
根據《全國經濟普查條例》規定和《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開展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的通知》、《濱州市人民政府關于開展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的通知》要求,我市進行了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普查的標準時點為2023年12月31日,普查的時期資料為2023年度,普查對象是全市范圍內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
2024年1月1日至4月30日,我市順利完成普查對象基本情況、組織結構、人員工資、財務狀況、生產經營、能源生產與消費、固定資產投資、研發活動、信息通信技術應用和數字化轉型情況、數字經濟活動、投入產出情況等有關數據采集工作,全面調查了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發展規模、布局和效益,摸清了各類單位基本情況,客觀反映了我市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改革,全力提升“八大品質”,著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對外開放、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的新進展。總體來看,我市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組織領導堅強有力、普查對象積極配合、實施推進規范有序、普查過程公開透明,全面摸清了全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家底,客觀真實地反映了濱州市經濟社會發展狀況。
第二產業方面,2023年末,全市共有工業企業法人單位18469個,比2018年末增長48.6%;從業人員43.3萬人,比2018年末下降1.9%。在工業企業法人單位中,內資企業18357個,占99.4%;港澳臺投資企業41個,占0.22%;外商投資企業41個,占0.22%。采礦業41個,制造業17880個,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548 個,分別占0.2%、96.8%和3.0%。在工業行業大類中,金屬制品業、紡織業、農副食品加工業企業法人單位數位居前三位,分別占24.7%、15.3%和6.2%。
第三產業方面,2023年末,全市共有批發和零售業企業法人單位35095個,比2018年末增長98.8%;從業人員15.2萬人,比2018年末增長82.5%。在批發和零售業企業法人單位中,批發業占55.7%,零售業占44.3%。內資企業34442個,占98.1%;港澳臺投資企業17個,占0.05%;外商投資企業 28 個,占0.08%。2023年末,全市共有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法人單位3804個,比2018年末增長14.3%;從業人員2.5萬人,比2018年末增長38.9%。其中,企業法人單位3653個,比2018年末增長20.6%;從業人員2.3萬人,比2018年末增長39.7%。
新興產業方面,2023年末,全市從事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產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231個,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的12.2%。其中,新材料產業79個,占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法人單位的34.2%;生物產業48個,占20.8%;綠色環保產業44個,占19.0%;新能源產業41個,占17.7%;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10個,占4.3%;高端裝備制造業10個,占4.3%。2023年末,全市共有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企業法人單位83個,比2018年末增長59.6%;占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法人單位的4.8%,比2018年末提高0.5個百分點。2023年末,全市共有規模以上高技術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79個,占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的16.2%。其中,信息服務法人單位22個,占規模以上高技術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的27.8%;專業技術服務業的高技術服務法人單位31個,占規模以上高技術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的39.2%。
記者 李偉偉 通訊員 路來軍 報道
來源:濱州日報
編輯:吳愛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