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球員NIL狂攬2800萬美元,狀元熱門弗拉格年薪吊打職業新人——光是這個標題,恐怕已經讓不少球迷看傻了眼,畢竟以前大家聊起NCAA球員,印象里還是一群靠獎學金撐日子的學生,結果時代變了,現在的大一新生直接橫掃代言市場,一年到手的數字比不少NBA邊緣人還要多,你說這像話嗎
翻翻新聞里爆出來的合同金額,弗拉格跟NB簽1300萬美元,Fanatics再來1500萬,這倆合約就沖上2800萬美金,關鍵這還只是明面上的頭部大牌,像什么佳得樂、沃爾瑪這種巨頭也都在排隊送錢,NIL新政以來,大學球員的商業價值徹底被點燃,昔日“純粹校園籃球的濾鏡直接碎了一地,網友們調侃“還打什么NBA啊,大學里都能躺贏,你說狠不狠
當然,仔細看合同細節,NB和Fanatics這兩單大概率是多年代言總價,不太可能一年全到賬,不過在NIL市場這種水漲船高的環境下,也不排除品牌一次性給到位,畢竟搶人大戰拼的就是速度和氣勢,Howard Bryant的說法雖然有水分,但按照圈內普遍估算,弗拉格大一的實際年薪也有700萬美元起步,這比當年Zion、莫蘭特們剛進聯盟的工資還要高,誰能想到現在的大學籃球已經卷成這樣
話說回來,這波NIL紅利不止弗拉格一個人吃到,最近加拿大韓裔新秀謝維安-李轉學去了佛羅里達,NIL年收入直接突破600萬美元,北卡等名校組陣容的預算能砸到2200萬美元,核心球員三四百萬起步,連替補都能分點湯喝,難怪現在那么多不上不下的球員都寧愿多混幾年大學,誰還急著進NBA啊,職業賽場再怎么卷,首輪末尾的合同也就兩三百萬一年,還不一定有穩定出場時間,這波NIL直接把大學籃球變成了“半職業聯賽,你說巧不巧
問題來了,NCAA原本是靠“學生運動員標簽吸引流量,現在一大波球星成了貨真價實的“吸金機器,大學籃球的生態還能回到過去嗎,這種“躺賺模式會不會讓球員心思不在球場,反而變得更看重商業利益,甚至影響比賽純粹性,這幾年NCAA賽場的關注度和熱度確實一路飆升,社交媒體上“點贊回懟的流量更猛了,但場上的技術含量和競爭強度其實沒掉,反倒因為金錢刺激,球員更拼了命刷表現,畢竟NIL合同說到底還是看你有沒有人氣和實力,擺爛是沒市場的
再說回弗拉格,這小子高中就是狀元熱門,到了杜克依舊是頂流,場上表現一騎絕塵,媒體和球探都說“天賦肉眼可見,獨行俠隊連面試都懶得做,直接明牌狀元簽給他,連備選名單都沒看,球隊管理層和教練組提前為他開門,安排專訪走流程,雙方互相心知肚明,弗拉格就是今年的頭號種子,選秀前已經提前鎖定,剩下就是靜待6月26日選秀大會走個形式
有人說,這么早就被“封神,壓力會不會太大,其實NBA歷史上也不是沒見過大熱新秀掉鏈子的,關鍵還是看心理素質和適應能力,況且弗拉格手里握著4年6200萬美金的新秀合同,外加無數品牌代言,真不差那幾個零花錢,對比上一代“為夢想打拼的球員,這屆孩子們顯然更懂得利用流量和資本,既能打球又會賺錢,這種“全能型選手才是籃球產業升級的縮影
但話說回來,NIL讓大學球員提前變現確實有利有弊,一方面可以緩解家庭壓力,提升生活質量,另一方面也可能加劇校園“軍備競賽,強校強隊更容易吸引頂級球員,資源進一步集中,中小球隊生存空間被進一步擠壓,未來NCAA會不會變成少數豪門的“內卷游戲,還得看聯盟后續怎么調控,球迷們也只能邊看邊吐槽,畢竟大錢面前,規則總是滯后的
總結一下,弗拉格這波操作算是把NIL紅利吃到極致,大一橫掃2800萬美元,年薪吊打職業新人,既是自身實力的證明,也是市場變化的產物,大學籃球的天平已經徹底傾斜,未來還會有更多像他一樣的天才少年提前鎖定財富和名氣,至于這套玩法能持續多久,NCAA還能不能守住最后的底線,留給球迷和聯盟思考的空間還很多,熱鬧才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