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現在遇到一起都說行業很難的人,大多是在經營上經歷過我國發展的黃金時期,也就是1992年-2020年,然后,整個意識上都是充滿了對過往經濟飛速發展時期的留戀。然后憧憬著我國經歷過一個經濟起伏周期后,希望未來三到五年后生意能更好做。
如果是這樣的心態,那你大概率是要失望的。中國過去三十年的高速發展,不是我們有多厲害,而是我國經歷了民族苦難后恢復性發展。我們常說我們通過幾十年的的發展,抵上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幾百年的發展,但事實是,我們有十多億人口的紅利,不但勤勞刻苦,而且還是一個基礎消費的大市場。只要我們站在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基礎成果之上,就會產生高速發展的成果。
舉例而言,我們高速發展時期,從工業制造,到互聯網發展,哪樣不是仿照資本主義的發展模式,再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加上勤勞刻苦才干出來的。摩托車制造仿照日系的技術路線、淘寶仿照亞馬遜、百度仿照谷歌......
當我們從生產到供應都蓬勃發展的時候,大家賺到了錢,就開始改善自己的生活,于是,從房產到汽車,成為了證明自己事業有成的象征,按揭也要購買。尤其是房產,在畸形發展的時代,任何商品在購買和使用以后,都是要貶值的,可房地產是買到就是賺到,這更進一步讓民眾加杠桿去購買,等任何行業最終都會回歸理性以后,居民竟然發現自己債臺高筑,于是,開始謹慎消費,這就是2022年疫情放開后局面。而消費的緊縮牽一動全身,其他行業也發展到了瓶頸期。
到了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的是自省,穩固好自己的基本盤,理性的審視自己,打造好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不是繼續通過價格戰,搶銷量差價來維持自己的基本盤。在沒有更新的技術模式和發展路線創新時,起碼要做好服務,延伸產業和利益鏈條才是正確之選。而那些嘆氣和懷念前兩年好做的人,就是在留戀過去而沒有勇氣去面對未來。
以摩托車行業為例,全國燃油摩托車每年內銷也就500萬輛左右,平均全到了1輛/280人占有率,比日本的1輛/60人的占有率還要低4倍多。以一個人口為50萬的縣級城市來算,平均的年摩托車銷售量也就1780輛左右,這里面還受經濟發展、地方政策因素的影響。如果僅想通過賣一輛摩托車賺取差價的話,能有多少?何況現在還受互聯網銷售的影響。
所以,要想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還能生存,就只能靠多品牌經營、多品種經營,服務為導向,線上線下兩條線經營,最好還能拓展出租賃、二手車交易等多項業務,才有可能盈利生存。如果還想通過賣車就賺得盆滿缽滿,那是不可能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