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6月15日,中國女籃第二場熱身賽如約而至,雖然對手只是波黑這種級別的隊伍,但該贏的還是要贏,關鍵是怎么贏、誰來贏、贏得值不值,上一場中國女籃把波黑狠狠摁在地上摩擦了46分,主教練都快看傻了,直接點名點贊張子宇,說她是職業生涯見過最有統治力的內線,這話聽著不夸張,畢竟2米26的身高在亞洲賽場就是外掛,首秀就砍下18分7板1帽,12分鐘上場時間,效率拉滿,波黑女籃派了兩三個人夾擊都擋不住她的高舉高打,這畫面多少讓人想起當年姚明在內線翻江倒海的場景,網友也直接封她“女姚明,這不是空穴來風。
但問題來了,這場比賽除了張子宇的驚艷,韓旭和羅欣棫的表現也得單拎出來說,韓旭打4號位明顯比打5號位自在多了,這次有張子宇鎮守內線,她可以解放到外線,手感和空間都起來了,15分4板5助的全能數據,打得那叫一個舒坦,羅欣棫更是8中6砍下15分,三分線外一發入魂,直接補上了李夢的空檔,這三個人合砍48分15板,差不多就是半支球隊的火力輸出,網友調侃說中國女籃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新三叉戟,而且年齡結構剛好,張子宇19歲,羅欣棫23歲,韓旭26歲,未來三屆奧運周期都能打,這種陣容在亞洲絕對是天花板級別。
當然了,吹歸吹,問題不能裝看不見,后衛線這場比賽的表現就拉胯不少,李緣10分鐘5投0中只靠助攻刷了點存在感,進攻端徹底掉鏈子,楊舒予7投2中拿了10分5板,整體效率說不上亮眼,遇到波黑還能刷刷數據,但真碰上日本、澳大利亞這種橫著走的強隊,后衛線的壓力會更大,王思雨靠罰球混了5分,失誤還來了3次,狀態明顯下滑,這和她之前在巴黎奧運會周期的表現完全不是一個水準,傷病、疲勞、心理波動,哪個都可能是隱形炸彈,后場如果起不來,前面三叉戟打得再好也容易被針對,這個點必須警惕。
其實宮魯鳴賽后說的話已經很有分量,他不藏著掖著,直言球隊還需要繼續磨合,亞洲杯目標就是爭冠,張子宇雖然首秀不錯,但技術和對抗還遠遠沒到頂級,尤其是體重和消耗都偏大,比賽里摔那一下,嚇得全隊心跳都漏半拍,和當年姚明崴腳的場面有點像,言外之意就是中國女籃現在的優劣勢都很突出,靠內線碾壓可以贏下大部分亞洲對手,但遇到風格靈活、節奏快、外線手感爆炸的日本女籃,考驗就真正來了,波黑只能算是熱身賽的小菜,日本才是中國女籃這批新陣容的試金石。
說白了,這場大勝其實沒啥太多懸念,甚至有人覺得贏得太輕松,反而讓人看不清真正短板在哪,但從整體來看,中國女籃現在的問題就是結構清晰但細節不細,前場三個人能打出亞洲最強配置,后衛線卻沒有絕對的攻堅手,遇到高壓和快攻防守,失誤和體能消耗都會被放大,尤其是張子宇這種類型的球員,天賦溢出但傷病風險高,必須科學管理出場時間,不然一旦倒下,整個戰術體系瞬間塌方,這不是危言聳聽,過去中國男籃也吃過類似的虧,不能重蹈覆轍。
其實球迷們都很現實,誰都知道大勝波黑沒啥含金量,真正的較量還得看接下來和日本的兩場熱身賽,這才是宮魯鳴要攤牌的時候,畢竟日本這些年在亞洲混得風生水起,外線射手群和整體配合都屬于世界一流水準,中國女籃想要從亞洲杯突圍甚至沖擊奧運名額,必須先把日本這道坎邁過去,這場比賽就算贏了40分50分,沒人會把它當成決戰時刻,但如果能把新三叉戟的威力延續到對陣日本的比賽,那才是真正值得點贊回懟的資本。
站在球迷和懂球人的視角,大家當然希望中國女籃能一路高歌猛進,但也要承認現在后衛線的短板是肉眼可見的,三叉戟模式能不能順利升級,關鍵還得看宮魯鳴和教練組的臨場調整能力,球員個人狀態只能保證下限,團隊協作和細節處理才決定上限,這不是喊喊口號能解決的,接下來兩場和日本女籃的熱身賽,才是真正的硬仗,屆時所有的優缺點都會被無限放大,到底誰能成為關鍵先生,誰會掉鏈子,誰能頂住壓力不擺爛,場上場下都在看,也都在等。
中國女籃這波新三叉戟的成型讓人眼前一亮,張子宇的天賦和統治力讓人想起了巔峰姚明,韓旭和羅欣棫一個內一個外,配合起來確實有點無解,但后衛線的隱患和整體團隊磨合還需要繼續打磨,這場大勝不能代表全部實力,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亞洲杯和奧運會的路上,每一場硬仗都可能決定最終的天花板,球迷們可以期待,但也得保持清醒,這批中國女籃不是無敵鐵軍,但只要能把現有優勢打穿,誰說不能再沖一波巔峰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