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職場故事,總是影視劇行業最安全也最穩妥的營銷思路。
恭喜內娛,找到了新財富密碼。
■牛馬療愈學
《長安的荔枝》,絕對是上半年,最會拿捏情緒的國產劇。
表面是唐朝社畜的荔枝KPI保衛戰,實際是當代打工人的職場現形記。
片方深諳“讓古人替今人破防”的流量密碼,從劇本階段就精準拿捏“如何讓觀眾一邊罵老板一邊狂刷彈幕”。
每一集都能讓打工人拍大腿:“這不就是我上周的周報?!”
營銷團隊更是鬼才,直接拿現代職場痛點當劇本大綱,數據大爆也是意料之中。
原著作者馬伯庸在接受采訪時也說過,他對劇本修改很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把原本“娛樂圈”味很重的臺詞,變成“班味”的語言。
這些策劃的成果也反應在了流量熱度和密密麻麻的招商名單里,講職場故事,總是當今影視劇行業最安全也最穩妥的營銷思路。
開播前就有65個招商,一集節目放了10個廣告。
官微上掛出的IP聯名品牌,涵蓋衣食住行文旅,應有盡有。
內娛找到了新的財富密碼:當代牛馬療愈學。
■職場眾生相
雷佳音演的底層小官,臊眉搭眼往那一站,名字里又是“善”又是“德”,一臉被生活教做人的滄桑。
中年背上房貸、被同事抱團甩鍋,還倒給人家數錢……被職場搓磨過的人,高低能對主角有幾分共情。
劇里當面一套背地一套的同事、卸磨殺驢的領導和專挑領頭羊下刀的環境……
每一個拿出來都像在照鏡子,照出職場里吆五喝六的魑魅魍魎。
也又一次印證了那句打工人真理:在職場里做個好人,真難。
李善德打工的部門,是唐朝司農寺上林署,他在里面干上林署監事,一個從九品小官。
這里面的彎彎繞繞可不少。
唐朝實行三省六部九寺五監制,三省六部不必多說,那都是握著實打實權力跟銀子的核心部門,985畢業的高材生都得削尖了腦袋往里擠。
排在三省六部后面的九寺里也有鄙視鏈,最光鮮的要數掌管禮樂祭祀的太常寺,后世知名度最高的得是掌管刑獄的大理寺。
創作團隊顯然沒打算講上述高級部門里精英打工人的故事,那和普通觀眾的生活太遠。
主創們找到了觀眾最能代入的末流部門——司農寺,主角也不是什么開了金手指的爽文富二代,只是一個上林署監事,芝麻綠豆大的小官。
這里沒什么生死攸關的大事,最發愁的也就是今年的梅花能不能趕上花期按時開放,識趣的打工人都懂,摸魚就是此處的生存之道。
這不,圣旨發到司農寺的時候,背景里圍了一圈人,當著領導的面,大伙一塊在上班時間聚精會神地斗雞。
清水衙門好啊,好就好在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長安的荔枝》揭示的第一重職場真相:領導買的是打工人的時間,多干活賺到的錢也不會有一個鋼镚掉進社畜的口袋,一匹匹牛馬何必要撐起那么強的責任心呢?
真在職場干幾年就會明白,卷王扎堆的部門只會聚集各式各樣的卷王,而李善德賣命的邊緣部門,盛產奇形怪狀的臥龍鳳雛。
有自家兄長在吏部任職的關系戶,每天耳濡目染的都是兄長的教導,吾日三省吾身念叨著“切不可仗勢欺人”。
有幫領導打雜的馬屁精,正事沒有,但領導家里什么擺設,領導中午吃什么飯放什么味的屁他必定門清。
而且伺候完自家領導也不忘給其他權貴捧臭腳,經常放各路貴族來林苑打獵,自己再琢磨著收好處。
還有一把年紀擎等著退休的老頭子;在上林署呆了多年但連棵柳樹都種不活的廢物點心,時不時把公司的錦鯉換成不值錢的鯽魚,倒買倒賣賺差價……
要不說馬伯庸那十年班不白上,上林署群像基本上涵蓋了大伙想吐槽的全部極品同事類型,每一個都在方便觀眾發小紅書對號入座。
廟小妖風大,水淺王八多,這么一群異彩紛呈的妖魔鬼怪,真趕上頂頂難搞的任務怎么辦?
李善德所在的部門嗚嗚渣渣養活了一群人
先說任務是什么:當今圣上老人家想吃上一口鮮荔枝,于是需要找一個人把“一日色變,兩日香變,三日味變”的新鮮荔枝,從千里之外的嶺南運到長安。
這工作放在古代,難度堪比要一個文科生徒手搓火箭,誰干誰死,偏偏攤到了上林署這群飯桶頭上。
黨同伐異的廢物們一拍即合——把部門里唯一干實事的老實人推出去頂鍋。
這也是《長安的荔枝》撕下的第二塊職場遮羞布:最清閑的部門里,最先被擠下牌桌的一定是那個卷王。
苦難會流向最能吃苦的人,工作會流向最能干活的人。
同事們連理由都找好了:雖然沒了他,就沒人干他干的那些活了,但是沒了他,我們也沒那么多活了啊。
翻譯過來就是:誰讓李善德那么能干,耽誤我們撈錢不說,還顯得我們一個個都是酒囊飯袋。
傻不拉幾的李善德不只錯在埋頭干活,擋了別人的路還不自知,他最大的問題其實是沒有勘破職場的第三重真相:不要在這里懷抱幻想。
冤種如他在崗位上像老黃牛一樣勤勤懇懇耕耘多年,落了個錢少事多的下場,二十貫錢都得拉下臉找小舅子籌措,但依然對職場懷抱著天真而幼稚的幻想,指望著自己有一天能熬出頭,守得云開見月明。
他哪能想到,哪天太陽打西邊出來,從來沒給過他好臉色領導對他露出了笑臉,不是因為他這錠金子終于發光,而是領導終于給他這把破破爛爛的冷灶,尋覓到了一口好鍋。
在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甩鍋宴上,平素冷言冷語的同事們都變得無比和顏悅色,一人沖著李善德來一句恭維。
這個說這差事了不起,嘉獎甚多,那人說這是給圣人辦事,貴不可言,幾句話就把李善德釣成了翹嘴。
李善德就這么被忽悠著簽下了朝廷頒發的敕令。
等他后知后覺回過味來,發現好差事其實是催命符,又想跟同事們討個公道時,同儕們一個個翻臉比翻書還快。
就這么著,一肚子壞水的普通人們一人挖一個小坑,坑坑洼洼湊在一起,剛好放進一尊李善德的棺材。
■好人無處可逃
《長安的荔枝》主創在接受采訪時說過,他們要展現的不只個體的故事,還要通過個體的經歷,折射出當時整個朝堂的運作邏輯。
原來在上林署里,李善德是是人善被人欺的背鍋俠,放到整個大唐等級森嚴的職場生態中,上林署這個排不上號的屁大部門,也不過是和李善德一樣的怨種。
大唐集團的CEO一個不著邊際的靈光一現,位高權重的能人們都知道不行,但沒有人敢說一個不字。
于是人人揣著明白裝糊涂,人人敷衍塞責,那些愚蠢的、荒謬的、匪夷所思的命令就這樣一層層擊鼓傳花,最終落到個一線員工的面前,和底層小蝦米的身家性命一起,成為大人物們茶余飯后的佐餐甜品。
你李善德死不死,與我唐玄宗又有何干?
等李善德真的千里迢迢來到嶺南,又會發現給圣人運荔枝這么件對他來說天大的事,也不過就是他自己剃頭挑子一頭熱。
整個鏈條的上下游同儕全都在看他熱鬧,他自己著急忙慌拉會、撕資源、對齊顆粒度,一轉頭看到隔壁部門的老大搬了個小板凳抓了把瓜子,拿他的上躥下跳當猴戲欣賞。
老油條們一個個態度奇好,嘴上功夫玩得門清,但實際上的錢、財、物一毛不拔。
李善德就像每個不諳職場真相的打工仔一樣,最開始試圖守規矩、辦實事,自己受了點義務教育,就以為仁義禮智信能像規訓自己一樣規訓旁人。
等碰了個頭破血流才發現,壓根不是一個小人或者一群小人的事,而是這個世道就沒給想好好做事、做點好事的打工人留活路。
于是李善德變了,他試著忘掉過去賴以生存的立身之本,學著和大家沆瀣一氣,學著扯虎皮做大旗,試圖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他去向上林署要經費,口蜜腹劍的同事們反復推諉,他就拿出“給圣人辦事”的大帽子,劈頭蓋臉砸向對方,逼得對方不得不乖乖掏錢。
在嶺南照樣籌措不到經費,他最會鉆營的小舅子建議,利用信息差,把皇上要的“荔枝鮮”說成是“荔枝煎”,這個要命的差事就變成了躺著賺錢的美差,借此忽悠胡商入局。
既然大家都在擊鼓傳花,那只要他把這個雷塞給了別人,不就炸不到自己了嗎?
雖然他李善德是個沒權沒錢的芝麻官,但芝麻官底下還有商人,商人底下還有百姓,只要他想,把自己也變作這鏈條上的一個零件,便總能讓榨油機里淌出新的血汗。
可他李善德做不到。
有人在他面前被騙、被忽悠、被推入家破人亡的絕境,他就做不到坐視不管。
這么一個心慈手軟的濫好人,被丟進冷酷的職場里,能落個什么下場?
被吃干抹凈?敲骨吸髓?
《長安的荔枝》電視劇還沒講到,但原著有寫。
李善德費勁千辛萬苦把荔枝運到了長安,最后發現功勞被人搶了,罪過自己擔著,本該是大功臣的他轉眼間就被貶謫到千里之外,流放嶺南。
你以為這就是結局了?
被幾代蛀蟲銹蝕日久的大唐頹勢盡顯,荔枝送進宮沒多久,安祿山之亂就把皇帝老兒也趕出了長安。
雷真的炸了,身處其中的人又怎么可能不被碎片蹦到呢?
倒是李善德這個不懂汲汲營營的愚人,提早一步被趕出了權力中心的榮華富貴,但也錯過了長安的刀光劍影。
他和家人一起去到嶺南,踏踏實實守著自己的一方荔枝,終于發現旁人眼里的濕熱苦暑之地,也有不一樣的風景。
監制 / 費加羅夫人
微博 / @費加羅夫人
部分素材來源/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