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世道,對青年朋友十分不友好。
上一輩用自身的努力已經證明了“天道酬勤”的道理,而后便倚老賣老,以成功者的姿態來教育下一代。
卻不知真正具備教育資格的人,絕不是那些名利雙收之人。
看看古往今來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蘇格拉底、釋迦牟尼等人,哪一個渡人者具備錢和權。
而那些自認為憑借自身努力獲得成功者,不過是“貪天之功,以為己力”。
因此,他們沒有任何資格教育后代,如今的大學生也越來越聰明,既然奮斗無效,倒不如提前享受人生。
把人生當成一個享樂的過程,而不是故意把自己丟到熱鍋上,體驗團團轉的痛苦滋味。
就有這么一個大學生,在廣州工作幾年后,發現房價實在太高,即使工作一輩子,也無法買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
于是決定換座城市,換個活法,她又是如何操作的呢?是否值得新一代青年的效仿呢?
離開
這位姑娘的名字叫做小婕。
小婕出生于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在這樣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時代,有時候普通是一種罪過。
因為普通意味著沒有任何人脈,也沒有父輩積攢下的金錢積淀。
到了這個殘酷的社會之后,他們唯一能拼的就是自己的實力,可當實力和善良結合到一起時,似乎就成了“被欺負”的代名詞。
這不應該是這個社會本來的樣子,清朝時期,有一放羊的小孩在一涼亭里撿到一個包裹,打開一看,里面竟然是白花花的銀子。
孩子家中貧窮,他卻沒有將這些銀子拿回家中。
而是先將銀子藏起來,然后在涼亭內等待失主的歸來,果不其然,失主沒多久后匆匆返回來。
小孩子詳細詢問了信息,確認對方為失主后,完好無損地將銀子交給了對方,這個小孩不是別人,正是晚清著名的紅頂商人——胡雪巖。
也正是因為他的善良,他得到了一份到店鋪當伙計的工作,這是他人生當中至為關鍵的轉折點。
今日的社會,這樣的事情或許還有,但欺騙和欺辱占了其中一大部分。
小婕剛剛走出社會,還沒有意識到,憑借自己的努力,根本無力與整個社會對抗。
她越努力,就越會感覺無力,就像西西弗斯推石頭,每天重復著同樣的事情,其中產生的利潤卻裝進了別人的腰包。
而她就像地主家里的長工,只不過自己這種長工與地主家的長工在形式上有了些許的變化,但本質上大差不差。
一個心智還未達到成熟的女孩,面對這份無力感時,最先想到的就是逃離。
如同民國時代的娜拉出走,即使她們不知道出走之后能做些什么,也必須要邁出第一步。
就在這個時候,網上的一條消息引起了小婕的注意。鶴崗的房子十分便宜,最高的不過才五六萬。
渴望擁有一套房子的小婕立即開始在網上搜索。
果不其然,掛在網上的房子的確不算貴,雖然不像網上說的那么夸張,但是就二手房領域而言,鶴崗的房價的確不算貴。
以五十平左右為例,便宜的一兩萬,貴的也不過六七萬。
按照當前自己的存款,完全可以全款買下一套房子。
她先是通過電話聯系中介,詳細了解各個區域的周邊設施,以及裝修狀況等。
待到了解完大概情況后,她立即買機票飛到鶴崗,到看中的小區周邊親自看看情況,周邊的衣食住行還算方便。
尤其是物價,與廣州相比,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她決定定居鶴崗,頂層樓房雖然便宜,但是容易發生滲漏的現象,他不喜歡,底層則容易返潮。
她便選擇了一個中間樓層,平數在55左右,總價為4.2萬元。
交易完成后,她十分興奮,終于有了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再也不用操心其他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
她本無豪情壯志,只想安穩度過此生,這是最好的選擇。
因為是二手房,房主并沒有住多長時間,因此,她可以直接拎包入住。
她并沒有著急找工作,當前最好的做法就是享受幾天,沒有父母的絮叨,沒有工作的催促,她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
醒來之后,想起床就起床,不想起床就刷會手機,隨意瀏覽一些內容,只為了求得“舒服”二字。
她最不想看到類似的內容:別在最該奮斗的年紀選擇安逸。
她認為這不過是資本家用來剝削工人的口號,奮斗可以,是否可以足額給其分配勞動所得呢?
若是不能,讓他們奮斗的目的就是為資本家創造財富。
在這里,哪怕她一天不做飯,到樓房小餐館吃飯,一天的費用也不超過三十元,足夠她吃得好,吃得飽,她非常喜歡這種感覺。
只是時間久了后,她是否會適應當前的生活呢?
選擇
縣城婆羅門是一個十分恐怖的存在,以實例為證,暫且以化名來進行講述。
因為某地問題嚴重,上層派遣了小明到某地進行接受一把手職務,一把手在縣城絕對是土皇帝般的存在。
可是當他深入調查某個問題的時候,總是被人阻礙,好像前方總有一面無形的墻在阻礙著他前進,他只能作出相應的動作進行反擊。
結果就是他在當地縣衙的籃球場上,出現一個死嬰,被懸掛在籃球筐之上。
當他想深入了解這件事情的時候,卻根本沒有任何方向,這就是現實,赤裸裸的現實。
最后的最后,他被免職了,再后來,他離開了體制內。
這就是故事最終的結局,關于當年的事情,他沒有在媒體面前提到過只言片語。
馮軍旗也曾在個人著作《中縣干部》當中提到過類似的問題,據說當時這本書被列為了禁書。
由此可知,縣城婆羅門的影響之深,已經超乎了許多人的想象和預料。
小婕雖然從農村出來,就她人生有限的經歷而言,她還沒有意識到這些。
一個人總是在自己有限的經歷內,來總結一套所謂的人生道理。
小婕開始在鶴崗城內找工作,在這座閑逸的城市內,一個月的工資也就在3000元左右,與在廣州時期相比,有著天壤之別。
若是她還想賺點其他錢,簡直比登天還難,這座城市的經濟蛋糕已經被切割好,若是誰還想到其中分一杯羹,簡直比登天還難。
小婕漸漸地意識到了這些問題,好在她的欲望還不算大。
她之所以來到鶴崗,就是要遠離北上廣忙碌的工作,享受一下小城的靜謐和安詳。
她從來不求自己大富大貴,可是欲望這玩意兒總是不受人的控制,人總是不可避免地受到傷害,小婕漸漸地感覺到這點工資根本無法滿足自己的生活所需。
單獨一個生活在小城市,與單獨一個人生活在大城市,有著天壤之別。
單獨一個人生活在小城市,需要承受來自于小城市的各種流言蜚語。
即使這些流言蜚語大多都是虛假的信息,但是你無法去解釋,一解釋就是錯誤。
而生活在大城市當中,根本無須面臨這樣的問題,那座城市像自己這樣的人非常多,自己根本不需要關注這些問題。
生命此時向小婕展示出這樣一個答案:人生沒有十全十美,你選擇了這個答案,就會錯失另外一個答案。
小婕根本無法選擇,她應該怎么選擇?再次放棄在小城市的生活?回到廣州?
廣州不是她喜歡的地方,她必須要在這座小城內站穩腳跟,只有這樣,她才能安安穩穩地在這座城市里過完余生。
接下來她只有一條路:進入體制內。
隨著國家政策的發展,想要進入體制內,那些暗箱操作不再發揮作用,要想進入體制內,就只能是通過正規的渠道。
這是國家在發展過程中的進步,保證了體制內人員不被某一方所掌控。
可是小婕要想進入體制也是一個萬分艱難的事情,她不僅要與本地人競爭,也要與應屆畢業生競爭。
若是她真想一勞永逸,最好的辦法就是考取家鄉的體制內。
可是她已經在鶴崗買了房子,她別無選擇,可是在廣袤的東北地區,像她這樣渴望進入體制內的人大有人在。
她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成功,她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
參考資料:
1、年輕人去鶴崗的原因其實與鶴崗無關——《中歐商業評論》2022年第6期82-88,共7頁
2、在鶴崗躺平的年輕人——《中國慈善家》2024年第5期148-151,共4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