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 楚天都市報
科技創新是湖北的最大優勢、金字招牌,是引領支點建設的第一動力。
目前,湖北省已打造了1家國家實驗室、8個大科學裝置、45家全國重點實驗室、163個國家級創新平臺以及10家湖北實驗室等重大平臺。其中,在鄂全國重點實驗室總數居全國第4位,取得“總量、牽頭數量、排名歷史最好成績”。
今年初,湖北“新年第一會”指明方向:欲在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中拔頭籌,必以科技創新為先鋒;要扛起中部崛起戰略支點大旗,須筑牢科技創新根基。
“科創引領戰略”被置于湖北支點建設七大戰略之一的重要位置,以科技為槳、創新為帆,驅動能級跨越、產業倍增、區域聯動等戰略實施,為支點建設注入澎湃動能。
今年4月,湖北省出臺的《關于實施科創引領戰略 整體提升支點創新策源力的行動方案》以清晰的“路線圖”錨定目標:2027年,全省創新策源力顯著提升;2030年,基本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2035年,湖北成為世界原始創新策源地、全國成果轉化優選地、全國創新生態高地。三大目標層層遞進,彰顯湖北從區域突圍到全球布局的雄心壯志。
六大攻堅領域、22項硬核任務,勾勒出湖北科創發展的奮進圖譜:
夯實支點創新策源力量根基。湖北將繼續鍛造高水平實驗室體系,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增強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和科研機構創新能力,壯大科技領軍企業隊伍,力爭到2030年新增1-2家國家實驗室或基地,已建在建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達到10個左右,培育一批龍頭型、高速成長型科技領軍企業。
優化支點創新策源空間布局。打造創新引領增長極、建強支撐全域的創新“金三角”、構建融入全國的創新“中三角”,力爭到2030年武漢科研城市和創新集群排名均進入全球前10,排名進入全國前50的國家級高新區達到5家左右。
加快支點創新策源攻關突破。進一步向基礎研究“無人區”發力,向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聚力,向未來產業“新賽道”蓄力,優化科研攻關組織機制,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重大任務凝練機制,打造“國家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國家量子聯合基金+省自然科學基金+省聯合基金”基金群,構建顛覆性技術全生命周期培育體系。確保每年迭代實現“61020”攻關突破,精準支撐“51020”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發展壯大。
加速支點創新策源成果轉化。優化成果轉化機制,健全轉化服務體系,完善科技金融支撐,強化知識產權運營與保護,建好用好科創供應鏈平臺,構建“數據增信”與“財政增信”聯動的增信體系,力爭到2030年布局100家概念驗證中心、200家制造業中試基地,發布600個典型應用場景,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上市公司數量占湖北全省境內上市公司的比重超過50%。
集聚支點創新策源高端人才。加大引才育才力度,完善用才重才機制,優化安才留才措施,加快實施戰略人才力量“十百千萬”行動,健全頂尖人才頂格支持機制,最大限度賦予人財物使用權,以家庭和團隊為單元完善高層次人才發展跟蹤服務機制。
營造支點創新策源一流生態。加強科技統籌,加大創新激勵,深化開放合作,營造良好氛圍,建立重大科技任務、財政經費投入等重點工作統籌機制,科技創新政策一致性審查機制和更加靈活高效的科研管理機制。到2027年,湖北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基礎研究投入占全社會研發投入比重分別達到2.9%和9%左右,到2030年分別達到3.2%和10%左右,打造極具活力、極富吸引力的一流創新生態。
以科創為筆,以實干為墨,湖北正為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凝聚磅礴力量,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編輯丨胡馨月
編審丨劉定文
新浪微博|@支點財經
地址|湖北·武漢·楚天傳媒大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