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出行開啟招股,李書福拿下第十家上市公司
李書福的商業版圖再邁一步。
據悉,CaoCao Inc.(曹操出行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曹操出行”)于2025年6月17日至6月20日招股,計劃于2025年6月25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掛牌上市。
圖源:微博
曹操出行本次計劃全球發售4417.86萬股股份,其中香港發售441.79萬股股份,國際發售3976.07萬股股份,每股發售價為41.94港元。按照每股發售價計算,曹操出行預計募資18.53億港元,IPO估值約228.23億港元。
在本次IPO發行中,曹操出行已引入6名基石投資者,梅賽德斯-奔馳、未來資產證券(香港)、無極資本、國軒高科(香港)、億緯亞洲和速騰聚創,累計認購約9.52億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曹操出行于2024年4月首次提交上市申請,歷經三次遞表后,于4月獲得中國證監會境外發行上市備案批復,并于2025年6月10日正式通過港交所聆訊。
隨著曹操出行的發行上市,意味著其實際控制人李書福的資本版圖將進一步擴大。
曹操出行將成為繼吉利汽車、沃爾沃、極星、億咖通、錢江摩托、漢馬科技、力帆科技、路特斯、極氪后,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的第十家上市公司,進一步拼湊起李書福在出行領域的藍圖——
曹操出行作為吉利集團旗下唯一出行服務平臺,填補了李書福從“造車”向“移動服務”延伸的生態缺口,與吉利汽車、極氪(新能源)、億咖通(智能科技)等9家上市公司形成“研發-制造-出行-數據”全鏈條協同。
曹操出行的發展歷史
講到曹操出行,自然離不開曹操出行的發展歷程。
2015年,當滴滴與快的合并后掌控中國網約車90%市場份額時,吉利集團在杭州悄然注冊了“曹操專車”。
這個以歷史梟雄命名的品牌,起初被業界視為“車企對抗互聯網平臺的無奈嘗試”——畢竟傳統汽車制造商入局出行服務,彼時全球尚無成功先例。
為了做出差異化,曹操專車選擇以B2C模式為核心,“公車公營+認證司機”,車由曹操專車和吉利提供,司機公開招聘培訓。與C2C模式相比,從理論上來說,這種模式能讓曹操出行更好地控制服務質量,確保車輛和司機的標準化管理。
同時,曹操專車首批使用的吉利新能源車,成為了其“低碳出行”標簽的起點,這也促使曹操專車在2016年網約車新政出臺后,率先在20城取得了運營資質,避開了滴滴因合規問題遭遇的監管風暴。
2019年,曹操專車品牌升級為“曹操出行”,覆蓋35城,日訂單突破百萬,但市場份額仍不足3%。
但是這段“蟄伏期”為曹操出行積累了關鍵能力:標準化服務流程、新能源車隊管理經驗,以及吉利供應鏈的深度協同。
因此,曹操出行才能在2025年將業務覆蓋146個城市,2024年市場份額為5.4%,總交易價值170億元,成為國內網約車行業第二大平臺。
不過,曹操出行依舊面臨著不少挑戰——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顯示,按總交易價值(GTV)來計算,曹操出行2021-2023年穩居中國網約車行業前三,在2023年市場占有率為4.8%。
這一成績看似不錯,但與行業第一名滴滴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
同時,除了滴滴作為行業龍頭,以75.5%的市占率穩居C位,地位難以撼動以外,近年來,隨著出行市場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涌入這一領域,市場競爭愈發激烈,曹操出行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大。
這些競爭對手各有特色,曹操出行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就需要不斷創新和優化服務,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此外,曹操出行恐怕還面臨著盈利壓力。
數據顯示,2021至2024年6月底,曹操出行的營收分別為71.53億元、76.31億元、106.68億元和61.60億元。
從營收數據來看,曹操出行的業務規模在不斷擴大,市場拓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同期對應的凈利潤分別為-30.07億元、-20.07億元、-19.81億元和-7.78億元,曹操出行從成立至今已經虧損超過130億元。
究其原因,運營成本高昂可能是導致虧損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B2C模式下,曹操出行需要承擔車輛的購置、維護、保險等費用,以及司機的工資、培訓等成本。這些成本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而不斷增加,給公司的財務狀況帶來了較大的壓力。
顯然,雖然背靠吉利集團這棵大樹,但是曹操出行還需要更多磨練更核心的競爭力和處理資金壓力,才能在上市后良好發展。
畢竟,去年嘀嗒出行、如祺出行相繼在港交所上市,但這兩家公司的上市表現并不理想。
嘀嗒出行采用輕資產的C2C模式,專注順風車與出租車領域;如祺出行則是重資產的B2C模式,背后依托廣汽集團。
上市之后,兩家公司股價持續下跌。這對于曹操出行而言或許是前車之鑒,需要努力避免。
就目前來看,曹操出行仍然依賴聚合平臺。
2022至2024年,曹操出行來自高德、美團等聚合平臺的訂單占比從49.9%飆升至85.4%,三年增長71%,第三方傭金成本逐年攀升,盈利空間受擠壓。
基于此,曹操出行選擇了押注定制車和Robotaxi服務。
就定制車方面,曹操出行的定制車訂單占比從2022年4.8%躍至2024年25.0%,GTV貢獻達25.1%;3.4萬輛定制車隊通過換電技術,實現每公里成本0.47元,較行業低40%。
就自動駕駛平臺及商用Robotaxi服務方面,曹操出行于2025年2月在蘇州、杭州啟動Robotaxi示范運營,采用吉利“千里浩瀚”自動駕駛方案;同時聯合吉利研發L4級專屬Robotaxi定制車,計劃2026年底量產,目標削減50%人力成本。
借助這兩方面的布局,曹操出行將打通“車輛定制-自動駕駛-運營平臺”全鏈條,成為國內首個全域自研Robotaxi生態。
值得一提的是,曹操出行此次港交所募資將主要用于改進車服解決方案和改善服務質量、提升并推出定制車、提升技術及投資自動駕駛、擴大地理覆蓋范圍等。
可見,曹操出行已經在努力解決自身問題和直面挑戰,不過,曹操出行或許需要在2026年前跨越“技術-規模-盈利”三重門,否則恐陷長期輸血困局。
李書福的商業帝國
回顧李書福過去幾十年的經歷,可以說是商界傳奇——
從19歲正式創業起,李書福開過照相館、冰箱配件廠、冰箱廠,還賣過建材、踏板摩托車,數次體現了他的經商天賦。
1997年,李書福以“汽車=四個輪子+兩張沙發+鐵殼”顛覆性認知進軍汽車業,奠定“汽車狂人”標簽。
2001年,李書福帶領吉利成為中國首家獲資質的民營車企。
但是吉利僅在國內取得成功,對于李書福來說還遠遠不夠。
2010年,吉利以18億美元收購福特旗下沃爾沃,獲得3家工廠、1萬+專利及全球研發體系。
吉利收購沃爾沃
李書福用虧損資產換取新能源技術儲備,反哺吉利汽車升級,這無疑成為了一場傳奇般的收購案例。
此后,在李書福的主導下,吉利在全球范圍內的汽車行業都進行了大規模的收購或投資。
比如控股英國路特斯(51%股份)、收購倫敦電動汽車(LEVC),入股阿斯頓·馬丁(7.6%),收購雷諾韓國汽車(34.02%),構建了多品牌梯隊。
吉利品牌矩陣 圖源:吉利控股集團官網
此外,李書福的目光并未局限在汽車領域,不斷地進行生態擴張。
比如孵化“曹操出行”,移動出行布局,打通新能源汽車從制造到運營的閉環。
還有2022年收購魅族,定位高端手機聯動車機生態,協同低軌衛星網構建全球化布局優勢。
如今已經手握10家上市公司的李書福,依舊在持續擴展商業邊界,可以想見,在未來,李書福或許還會有更多的上市公司,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 | 李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