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作為二十四史之一,由唐代名臣房玄齡等21人一同編撰合著。其中帝紀第一章就是講司馬懿的,里面有一句講述了件特別有趣的事:漢建安六年,郡舉上計掾。魏武帝為司空,聞而辟之。帝知漢運方微,不欲屈節曹氏,辭以風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堅臥不動。及魏武為丞相,又辟為文學掾,敕行者曰:“若復盤桓,便收之?!钡蹜侄吐殹?/p>
說的是東漢建安六年,郡里面舉薦上計掾的人選,時為司空的曹操聽說司馬懿的名聲很大,就決定要征辟他為官。司馬懿知道東漢王朝要完蛋了,但又不愿丟失氣節操守追隨曹操,所以假裝中風以不能正常生活推辭。
曹操聞訊惱羞成怒,半夜派人去秘密刺探,司馬懿躺在床上一動不動的。曹操升為丞相后,又征辟司馬懿為文學掾,并對前去征辟的人說:“如果他再找借口故作推脫,你就把他收監入獄?!彼抉R懿因此害怕地接受了任命。
這真是騙鬼,完全是給司馬懿臉上貼金、故意抹黑曹操的。甚至有人以此給司馬懿洗白,稱前半生忠厚、人緣好、一心為國的司馬懿,之所以給兩兒子鋪好篡魏自立的路,就是為了報漢室之仇。
如果曹操懷疑司馬懿故作姿態不愿仕自己,早派人去砍了,有必要這樣折騰一個未出仕的小人物嗎?而最重要的是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是曹操第一個官職(洛陽北部尉)的舉薦人。就憑這事,足以說明兩家的淵源。古時候,接受舉薦者跟舉薦人是相互依存,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綁定關系。
那司馬懿為何拒絕曹操的征辟呢?因為當時舉薦司馬懿做上計掾的官員名叫魏種,這人屬于曹魏班子內的小勢力兗州派的,曾被曹操視為忠誠自己的核心人員,結果當眾叛逃曹操。被這樣的人舉薦,再蠢的士族也知道拒絕,更何況司馬懿。
司馬懿想當官,那真是太簡單了。7年后,身兼曹魏文臣之首、潁川荀氏領頭羊雙重身份的荀彧發出舉薦,司馬懿十分干脆地跑去曹操的丞相府報到了。這也為后來的許多事埋下了伏筆。
我們都知道,曹操主要利用寒門和宗室打天下,士族頂多算半道加進來的合伙人。憑借著寒門和宗室的基本盤,曹操輕輕松松駕馭著朝野大局,沒人能動搖他。
到曹丕時代不行了,他沒有軍功,威望更是不夠,又想進一步立魏代漢,開創一個新的王朝,不頂著漢臣的名字了。于是專為拉攏士族的九品中正制出爐了,干凈、跟各方少瓜葛的寒門因此從曹魏政權基本消失。
曹丕重用宗室又防范宗室,他對關系近的親戚,如親生兄弟就極力防范;對遠房親戚卻十分信任,委以軍事大權。士族和宗室成為曹丕統治國家的兩架馬車,之后的輔政大臣也從這兩大群體中出。
魏文帝曹丕去世后,曹真、曹休、陳群、司馬懿為輔政大臣。魏明帝曹叡去世后,輔政大臣是曹爽和司馬懿。曹丕看似想得很周到,卻讓宗室跟士族變相對立起來,還變相讓士族團結在一起了。士族能代代出人才,宗室能嗎?而且這個宗室還是被閹割的宗室:僅限關系遙遠的宗室。
司馬懿起初是專做文職的官員,他能從小小的文學掾,經過16年時間做到“撫軍、假節,領兵五千,加給事中、錄尚書事”的重要大臣,離不開曹丕的信任。曹丕為什么這么信任他?無他,出身士族,家族不強。
曹丕死后的曹叡時代,司馬懿還能屹立不倒,靠的就是其軍事本領了。當時宗室的人才凋零得差不多了,士族里面地位最高、權力最大,又有一定軍事才能、領兵經驗的就他了。
從初步接觸軍事到正式帶兵,再到擊敗諸葛瑾、擒斬孟達,最后阻止諸葛亮北伐,成為曹魏軍功最大、威望最高的人,司馬懿證明了亂世軍事才能最重要,治政、撫民、出身等等都是虛的。
司馬懿帶領司馬家得勢,成為曹魏內部僅次宗室的大族,離不開“時勢”。自曹操開始,曹家的君主一個比一個年輕。曹叡死后是年僅8歲的曹芳當皇帝,司馬懿與曹爽共同輔政。從高平陵之變可以看出,曹爽是多么蠢笨的人。
可是曹爽又能在共同輔政的時候,擠走司馬懿,安插大量心腹在關鍵位置和急要衙門,成為手握軍政大權的“假皇帝”。高平陵之變后,司馬懿為什么反悔,違背洛水之誓,屠滅曹爽三族?
因為他迷茫了,發現當今天下再無能限制他的人,想做的事沒有做不成的。既然如此,何不更進一步?即便自己老了,后世子孫還可以。這就跟當年的曹操一樣,年輕時只想做護國衛土的征西將軍,跟人打著打著,實力越來越強了,就萌生出改朝換代的想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