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只Labubu潮玩以108萬元天價登上熱搜時,另一場由游戲公司發起的盲盒風暴正席卷市場。6月1日,疊紙游戲旗下潮玩品牌DearNikki推出首款“暖暖”IP盲盒,18天內銷售額突破550萬元。在泡泡瑪特憑Labubu等“輕內容IP”主導潮玩市場的當下,疊紙以“重內容IP”破局,引發行業追問:暖暖能成為下一個Labubu嗎?
一、18天550萬:疊紙的盲盒“奇襲戰”
6月19日,DearNikki天貓旗艦店數據顯示:定價79元的“夢織序章”手辦盲盒銷量超7萬盒,疊加毛球掛件、金屬徽章等產品,總銷售額近600萬元。這一成績的達成近乎“靜默”——疊紙未做大規模宣傳,僅因5月底一次意外的頁面偷跑,消息經小紅書玩家自發傳播引爆。
“現貨策略”是關鍵勝負手。與游戲周邊長期預售模式不同,DearNikki首批發售全部為現貨,6月1日線上開售“秒空”,線下合作渠道X11門店排起長隊。充足的備貨與快速補貨機制,避免了玩家對“饑餓營銷”的詬病,卻也引來黃牛入場炒作。二手平臺上,隱藏款價格一度飆升至原價10倍,側面印證市場熱度。
二、暖暖的IP優勢:十年積累與情感投射
Labubu的成功源于其“丑萌反差感”和全球化設計,而暖暖的核心競爭力則是 十年游戲IP積淀的“情感資產”:
強角色認同:作為《暖暖環游世界》《無限暖暖》系列唯一主角,暖暖的“單純美好”人設規避了多角色IP的“端水難題”,玩家可無負擔投射情感。
零認知成本:超2億注冊用戶的游戲IP基礎,讓DearNikki跳過了“我是誰”的市場教育階段。
內容深度加持:暖暖背后的換裝世界觀提供豐富的二創素材,與Labubu等無故事IP形成差異化。
行業觀察者指出:“重內容IP潮玩化”是疊紙對潮玩邏輯的革新。泡泡瑪特依靠Molly、Labubu等“輕內容IP”打開市場,而暖暖證明故事性IP同樣能撬動潮玩消費。
三、挑戰:品控、定位與泡沫風險
首戰告捷背后,隱憂已然浮現:
品控爭議:部分玩家反饋手辦涂裝瑕疵、配件松動,對強調收藏價值的盲盒而言,品控是生命線。
品牌定位矛盾:旗艦店命名“DearNikki”(暖暖英文名)引發粉絲警惕。客服稱未來將拓展其他產品線,玩家直言:“若引入非暖暖商品,將抵觸消費”。
行業泡沫警示:Labubu近期價格崩盤敲響警鐘——某款產品兩周內從1600元暴跌至900元,因泡泡瑪特突然放量打破供需平衡。DearNikki需避免重蹈“黃牛炒價-泡沫破裂-玩家流失”覆轍。
四、潮玩產業變局:從“賭石”到理性回歸
Labubu的108萬元拍賣與DearNikki的550萬元銷售額,折射出潮玩市場的兩極現象:
投機亂象:盲盒機制催生“賭石心理”,限量款被資本裹挾為投機工具。
價值重構:二手市場為盲盒提供流動性,但長期需回歸“情感價值”本質。
泡泡瑪特已面臨挑戰。其2025年財報顯示,Labubu雖為全球頂流,但IP單一化風險加劇。DearNikki的突襲,則揭示了一條新路徑:游戲公司可借自有IP切入潮玩,實現用戶圈層突破。
結語:暖暖不止于“女性向”
DearNikki的首批用戶中,30%為非游戲玩家的潮玩愛好者,印證了疊紙“破圈”策略的可行性。然而,能否成為下一個Labubu,取決于三點:品控穩定性、IP專注度、抵御市場泡沫的能力。
當下,潮玩產業正從“郁金香狂熱”轉向理性發展。對疊紙而言,DearNikki不僅是新營收來源,更是其拓寬“暖暖宇宙”的關鍵落子。而市場的終極問題或許是:當盲盒熱潮褪去,人們是為“隱藏款”瘋狂,還是為“暖暖”的故事停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