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汽車行業的,有那么幾年,業界熱衷“軟件定義汽車”,搞得好像是軟件代碼就能改變汽車功能。華為這么多年,也沒有賣過軟件,啥軟件都是要封裝到硬件黑盒子里打包賣的,純軟件公司,只能靠廣告、游戲盈利,汽車行業搞軟件定制服務的,沒有一家企業能夠實現規?;⒊掷m化的盈利。至于今天被包裝成人工智能的軟件服務,最終還是會回歸本質,這些軟件有沒有消費者愿意買單。
雖然政府希望汽車軟件能夠振作起來,靠著龐大的汽車需求,把我們的生產性服務業搞出特色,尤其是汽車嵌入式軟件、操作系統等,但現有軟件技術并非汽車核心價值創造者。雖然包括華為在內有一些企業確實做得不錯,但本質上還是硬件在發揮關鍵作用。炒作軟件定義汽車,目的是催生汽車軟件公司估值上漲。
目前的現實是,部分車企此前招募的軟件人才,自己是養不住的,幾千人的軟件團隊并不能解決產品的全棧自研。沒有外部軟件供應商的支撐,車企連基本的企業數字化都干不好,成本增加不說,性價比也未必能支撐接下來的市場競爭。至于車企擔心的核心數據泄漏風險等問題,得建立在車企能活下來的前提,如果為了數據安全,投入過量資金在軟件自研上,最終車輛產品不安全、企業活不下去,軟件能力再強也無濟于事。
汽車行業的規模,完全可以培育出一個汽車軟件生態,但前提是車企放棄軟件定義汽車的執念,專心在用戶安全這個剛性需求上,別杞人憂天擔心外部軟件公司掌握了數據,就會要自己的命。車企的命,歸根結底掌握在消費者手里,車輛數據歸根結底是車主創造出來的,如果這些數據不能用于服務車主,最終必將反噬車企。當年在軟件定義汽車這個概念下大舉投入軟件人才的車企,真的搞出來什么能用軟件定義的汽車么?是車身色彩可以數字定義,還是汽車保險費用可以數字定義,就是能賣錢的輔助駕駛,哪家不是靠堆硬件實現的。
雖然軟件定義汽車不成立,但并不是說汽車軟件不重要,恰恰相反,汽車軟件非常重要,在人工智能時代,數據應用尤其重要。車企應該放棄軟件全棧自研,削減人員成本,通過外部采購降本增效,支持行業軟件企業加快技術迭代,車企應當專注服務場景創新,車輛功能創新,通過功能定義,推動外部軟件公司,為消費者提供性能更好的車輛。隨著汽車硬件數智能化程度提高,幾乎所有零部件都將內置軟件,培育專業的第三方汽車軟件公司,將成為汽車行業競爭的下一個熱點。今天軟件定義不了汽車,為的是將來能夠定義汽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