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終于想通,主動做出讓步,同意中方主導上合,成立新開發銀行
據觀察者網消息,6月上旬,上合財長和行長會議在京召開,會議最后達成一致,由中方主導,成立新開發銀行。這一共識的達成,一方面標志著上合職能的轉變,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普京政府的妥協。
要理解克里姆林宮的立場轉變,我們需要回顧下俄羅斯在地緣博弈中的艱難抉擇。早在10多年前,中方就提出設立上合開發銀行,但普京政府就一直持反對立場,之所以這么抗拒,是覺得這會損害俄羅斯的利益,會沖擊俄羅斯在歐亞經濟中的影響力。
2006年,俄羅斯發起成立歐亞開發銀行,試圖提升區域經濟控制力,自然不會希望上合開發銀行從中分一杯羹。
但后面的變量我們也看到了,那就是俄烏沖突爆發,美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發動了全方位、無死角的制裁,就經濟角度來說,最為致命的就是把俄羅斯踢出了SWIFT系統。
為什么說這是致命的呢?因為一個國家如果脫離了SWIFT系統,就意味著在全球市場將舉步維艱,伊朗和朝鮮就是最典型的兩個例子,畢竟當今世界還是美元主導的貿易體系,而俄羅斯之前有三百多家銀行使用SWIFT系統。
對俄羅斯來說,被踢出這個系統,就意味著俄羅斯的油氣大亨,無法收到美元結款,國際上的買家,也無法將美元支付給俄羅斯。而俄羅斯的收入,有將近4成來自于油氣收入,如果無法開展國際業務,影響是致命的。
所以俄羅斯后面的舉動我們也看到了,其加緊向東看,中俄關系不斷升溫,俄羅斯對華出口的油氣量也在持續增加,當然,其他方面的合作也是如此。
另一方面,俄羅斯對中亞的影響力正在肉眼可見的下降,俄羅斯已經沒必要執著于那一點余暉不肯撒手。哈薩克斯坦和土耳其簽署150億美元能源合作協議,烏茲別克斯坦把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就連白俄羅斯也在接入中國跨境銀行間支付系統。俄羅斯如果還是之前那一套,最終受傷的也只會是自己。
相反,俄羅斯主動做出讓步,同意中國主導上合,成立新開發銀行,自己也能搭上順風車,從中得到巨大好處。一是可以更好對接中國市場,以及亞洲其他國家。第二就是對沖美元霸權體系,打破孤立局面。就這兩個好處,就讓普京政府難以拒絕,畢竟今時不同以往,識時務者為俊杰。
當然,上合新開發銀行的前路并非坦途。別的不說,印度對華戰略猜忌就是一個很大的變量,作為上合的一份子,印度始終是個不合群的存在,日前譴責以色列的聯合聲明,印度就拒絕簽字,所以要在內部形成合力,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們還不能掉以輕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