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幾天的時間,以色列與伊朗的空戰,以色列可謂占據了完全的上風。
先發制人的以色列,先是用無人機偷襲了伊朗的警戒雷達陣地和防空導彈基地,然后,又使用攻擊機群,橫穿約旦、敘利亞、伊拉克,對伊朗境內的多個目標進行攻擊。
在一系列的打擊之下,伊朗數10名將領和科學家被暗殺。多個重要軍事和工業目標被摧毀或重創,尤其是在以色列擁有代差優勢的空軍的襲擊之下,伊朗徹底喪失了制空權。
但是即便如此,伊朗依然進行了頑強的反擊,先后發起了十幾波導彈、數百枚導彈襲擊了以色列本土。
但是,由于以色列的信息封鎖,再加上在美國支持之下的強大的攔截導彈能力,伊朗的導彈襲擊雖然也給以色列造成了多個目標的損失,例如海法煉油廠、摩薩德總部后勤中心、發電廠、魏茨曼研究所等多個目標被導彈襲擊,但是,相較于伊朗的恐怖損失,以色列的襲擊損失要小了許多,最起碼,也沒有以色列的高官被伊朗炸死的新聞。
但是,打遍中東無敵手的以色列,一直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它實在是太小了,面積不過3萬平方公里,人口不到1,000萬。
如此小的國家,意味著以色列幾乎沒有什么戰爭潛力可言,戰略緩沖也約等于沒有。所以,對于戰爭,以色列可以贏100次,但卻承受不了一次的失敗。
這次與伊朗的沖突也是如此,伊朗確實損失遠比以色列嚴重,但是,伊朗是個地區中等大國,人口近億。
所以,雖然伊朗損失慘重,但卻有余力反抗,相反,以色列在襲擊之中,當攔截的導彈消耗殆盡、美國的援助又沒及時供上的話,那么,小小的以色列面對伊朗的導彈雨,很可能遭遇無法承受的打擊。
更何況,雖然工業損失慘重,但是,伊朗畢竟是中東少數幾個完成工業化的國家,伊朗也具備不錯的導彈和無人機生產能力。
所以,持續的消耗之下,伊朗完全可以以本蝕人。這大概也是美軍介入這場沖突的可能性越來越高的原因。
縱然美國政府及特朗普對于以色列的許多軍事行動并不認可,也并不完全符合美國的利益,但是,美國卻無法承受中東地區失去以色列的后果。
更別說,美國還有內部還有一支擁有極大權勢和影響力的猶太人集團。很顯然,在消耗戰中越來越頂不住的以色列,必然會加緊向美國求援,而美軍參戰的可能性也越來越高。
而面對美以聯軍,絕望的伊朗動用核武概率自然也在急劇上升。中東大戰,越來越危險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