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廣東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布一例狂犬病致死病例。
據悉,近期廣東省發生1例狂犬病病例,病人被狗咬傷,5天后傷人犬死亡,而病例一直沒有前往犬傷門診進行規范處置,約3個月后出現恐風、狂躁等發病癥狀,發病3天后深度昏迷,醫治無效死亡。
狂犬病發作有什么表現?
狂犬病的潛伏期為5天至數年(通常2~3個月,極少超過1年)。臨床上主要有兩種類型:狂躁型和麻痹型。
狂躁型患者突出表現為極度恐懼、恐水、怕風、發作性咽肌痙攣、呼吸困難、排尿排便困難及多汗流涎等,恐水、怕風是典型癥狀。
麻痹型患者沒有典型的興奮期及恐水現象,而是出現高熱、頭痛、嘔吐、肌肉癱瘓、大小便失禁等癥狀。
狂犬病病死率接近100%,一般在發病3~6天內死于呼吸或循環衰竭。所以一定要重視起來!
首先介紹一個概念——“狂犬病暴露”:
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不能確定健康的狂犬病宿主動物咬傷、抓傷、舔舐粘膜或破損皮膚處,以及開放性傷口、粘膜接觸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動物唾液或組織。
根據方式和程度,將狂犬病暴露分為三級,每一級都有相應的預防處置方法。
01
需要按照狂犬病暴露進行處置的動物
犬、貓、狐、狼、豺、鼬獾、貉、臭鼬、浣熊、貓鼬等食肉目動物是狂犬病病毒的儲存宿主,均可感染狂犬病病毒成為傳染源,因此接觸以上動物,均要按照狂犬病暴露進行處置。
據報道,我國各地因動物致傷而就診的患者中,約80%-90%為狗引起,7%-15%為貓引起,4%左右為鼠類,其次為豬、蝙蝠等其他動物。所以說,千萬不要小看了喵星人的攻擊能力!
02
需按照狂犬病Ⅲ級暴露進行處置——蝙蝠
蝙蝠是狂犬病病毒的儲存宿主。
由于蝙蝠暴露可能為極難察覺的細微咬傷或損傷,因此建議蝙蝠暴露處置按照III級暴露進行處置。
03
通常無需接受狂犬病暴露后免疫預防的動物
嚙齒類(如花栗鼠、松鼠、小鼠、大鼠、豚鼠、沙鼠、倉鼠)和兔形目(包括家兔和野兔)極少感染狂犬病,也未發現此類動物導致人間狂犬病。
因此這類動物暴露通常無需接受狂犬病暴露后免疫預防。
04
不需要進行狂犬病暴露后免疫預防的動物
禽類、魚類、昆蟲、蜥蜴、龜和蛇等非哺乳類動物不會感染和傳播狂犬病,因此這些動物暴露不需要進行狂犬病暴露后免疫預防,不需要接種狂犬病疫苗。
05
被人抓傷或者咬傷怎么辦呢?
除了極罕見的通過組織和器官移植所導致的狂犬病傳播,狂犬病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從未得到證實。
因此,如果被人咬傷或抓傷,無需擔心感染狂犬病病毒,無需接種狂犬病疫苗。
06
被咬抓傷后,超過24小時接種疫苗還有效嗎?
有效。狂犬病疫苗一般越早接種效果越好,早打比晚打好,晚打比不打好,沒有發病前接種狂犬病疫苗都是有效的。
07
如何打狂犬疫苗?
我國狂犬疫苗接種程序主要為 “2-1-1”四針法 和 “5針法”。
不過這兩種針方法的最終效果沒有本質區別。
4針法比5針法少打1針,接種周期短,產生抗體時間早。但首次接種2劑可能接種后的反應略大。
08
需要打破傷風疫苗嗎?
破傷風由“破傷風桿菌”引起,它是一種厭氧菌,大多數在泥土、糞便、鐵銹里存在,暴露在空氣中無法存活。
但過于深的傷口因不容易與空氣接觸,形成了“無氧”的環境,則需要當心了。
被動物咬傷本身不會傳播破傷風,但如果造成的傷口過深或傷口被污染,則有感染破傷風的風險,需及時接種破傷風被動免疫抑制劑(破傷風抗毒素或破傷風免疫球蛋白)和破傷風疫苗。
此外,如果孩子按照國家免疫計劃程序規范、科學接種疫苗,18月齡以上兒童已經接種4劑百白破疫苗,6周歲以上兒童已接種5劑含破傷風成分的疫苗。
接種疫苗的保護效果可持續5-10年。
理論上說,16周歲以內的兒童受傷后均不需接種破傷風疫苗。
歡迎來到醫食參考新媒體矩陣
2023年疫苗接種攻略
陽過了,該怎么打疫苗?最全接種指導手冊來了
撰寫| 預防界綜合包包聊疫苗、中國新聞網
校稿| Gddra編審| Hide / Blue sea
編輯 設計| Alice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