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第三十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電視論壇正式舉行。眾多業內知名導演、編劇、演員齊聚一堂,圍繞創作理念、市場需求、技術創新等方面展開深入交流。
為積極響應國家廣電總局“超高清發展年”的工作部署,為影視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本屆白玉蘭電視論壇正式發布“超高清創制片單”,《我們的河山》《曙光》《大生意人》《張謇》《櫻桃琥珀》《太平年》六部超高清大制作劇集驚艷亮相,在畫面質感、色彩表現、細節呈現等方面展現出了極高水準,為觀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
活動現場
烽火歲月,光影鑄魂。重大革命題材電視劇《曙光》聚焦1947年6月至1948年3月這一關鍵歷史時期,深度講述中共中央轉戰陜北,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指揮解放戰爭由防御轉為進攻,迎來新中國曙光誕生的壯麗篇章。全劇既展現了中共中央在山峁溝壑間指揮若定的宏大歷史敘事,又以細膩筆觸刻畫了革命先輩們鮮為人知的內心世界,全景式呈現了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歲月。
《曙光》主創主演合影
出品方陜西省榆林市委宣傳部部長徐剛出席此次論壇,陜西省榆林市易馬城影視演藝有限公司、北京歌華傳媒集團下屬北京電視藝術中心有限公司的相關人員作為出品方代表參加了此次論壇。此外,該劇的總制片人張逸松、總導演趙寧宇、編劇阮品棋、演員佟瑞欣、侯勇、王勁松、王可如作為主創代表登臺并發言,分享了《曙光》的創作經驗、技術應用與藝術思考,為超高清時代影視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諸多有價值的思路和啟示。
超高清技術:從“歷史再現”到“觸手可及”的革命敘事
總導演趙寧宇表示,為了真實再現那段歷史,《曙光》劇組歷經三年精心籌備,拍攝行程上萬公里,重走黨中央在陜北的轉戰之路,親身體驗革命先輩的足跡與紅色革命文化精髓。他談到:“我們把之前積累的戰爭大片拍攝經驗,以及最新的影視劇敘事、表演、創作觀念的變化融合到一起來創作《曙光》。劇組邀請到了強大的制作團隊和演員團隊,年齡跨度從90歲的牛犇老師到11歲的聶子一小朋友,實現了老中青少四代同堂。影片主創幾乎全是金雞獎獲得者,集結重兵打造出這部作品。”
趙寧宇強調,在敘事結構上,《曙光》采用大連續小單元的敘事模式,13集精彩的故事都是“相對”獨立的單元,從不同階層、不同人群的視角全景地看待解放戰爭重要轉折的歷史節點。這種敘事方式既保持了歷史脈絡的連貫性,又通過技術對每個單元的細節進行匠心挖掘,讓觀眾能夠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那段歷史。
編劇阮品棋表示,《曙光》首次把黨中央轉戰陜北這段歷史進行了準確的黨史定位和歷史定格,并以13集的體量展現了在電視劇主陣地,重大題材作品的宏大敘事以及超高清的細節。《曙光》要讓觀眾在超高清的視覺盛宴中,真切感受革命歷史的厚重與偉大。
據了解,《曙光》采用電影的拍攝手法和藝術手段,全程6K拍攝,真正實現原生4K+的技術標準,并配以HDR及5.1環繞立體聲的畫面及聲音配置,做到內容與技術完美匹配,不僅實現了畫面細節的極致還原,更讓觀眾在如電影一般的觀影體驗下了解黨中央轉戰陜北期間偉大、重大的歷史事件。通過無人機航拍與多機位沉浸式長鏡頭跟拍,《曙光》將陜北山峁溝壑的地理風貌與革命領袖的戰略決策融為一體,觀眾可以清晰看到手稿上的字跡、戰士衣襟的磨損痕跡,以及窯洞墻壁上的斑駁印記,這種高度還原的細節讓這段歷史場景的“真實再現”成為可能。
超高清賦能:從“角色塑造”到“靈魂具象”的表演升華
以往一些劇本中的精彩情節可能因技術限制無法完美呈現,但超高清技術則打破了這一壁壘,它讓《曙光》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立體鮮活,演員們的每一個細微表情、眼神變化都能清晰地傳達給觀眾,讓觀眾不再只是看故事,而是全身心地沉浸在那個特定的歷史情境中,去感受革命先輩們的理想信念與家國情懷。
主演佟瑞欣在劇中飾演毛主席,他分享了自己對超高清拍攝的感受:“以往的作品大多是長篇的歷史浩瀚描寫,而《曙光》讓觀眾可以像看微觀世界一樣,一點一點地剝開1947年改變中國革命局勢的細節。”他還分享了拍攝過程中的趣事,調侃自己和侯勇等演員經常與導演“斗爭”,因為導演為了追求極致的畫面效果,提出了很多高難度的拍攝要求,比如為了捕捉一些鏡頭,反復拍攝,精益求精。但正是這種匠心精神,讓他對這部作品充滿期待。
演員侯勇在劇中也有精彩表現,他從現場感受出發,談到了技術與藝術創作的結合。他表示,技術的進步對演員的創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化妝方面,為了在超高清鏡頭下呈現出更加真實的效果,他特意等待胡須生長至適宜長度后才開始拍攝。他認為技術的應用能夠促使演員在未來的創作中做大量準備工作,為觀眾奉獻出更高水準的藝術作品。
演員王勁松則從角色塑造的角度,談到了對角色呈現的感悟。他說:“《曙光》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歷史節點上,把很多‘小人物’放在前面,表達他們的兒女情長,表達他們的一茶一飯。更重要的是把領袖人物和這些‘小人物’編織在一起,這種情感的真實度和它的凝重力,正是我所想表達的。雖然這個角色很短,對于我來說很重。”
北京電視藝術中心簽約藝人王可如表示非常榮幸能夠參演《曙光》這部劇,與如此優秀的團隊合作。作為一個青年演員,面對超高清時代,她深知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需要更加錘煉演技,讓表演更加真實、細膩,讓角色經得起每一幀的考驗,不負熒屏,不負信仰。
以超高清為鏡,照見影視工業的未來
在超高清時代,影視作品的敘事邏輯、工業標準、文化使命正在發生根本性變革。它不再滿足于“講好一個故事”,而是致力于“還原一個時代”;不再停留于“感動觀眾”,而是追求“激活文化基因”。
《曙光》在超高清領域的突破,響應了廣電總局“高標準高質量完成4K/8K超高清制作,為行業樹立標桿”的號召,不僅是中國影視工業技術升級的縮影,也為重大革命題材電視劇的創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未來,隨著《曙光》的正式播出,中國影視工業或將在超高清時代掀起一場“像素革命”,讓革命精神以更富感染力的姿態走向世界,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覺與心靈的盛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