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0月16日深夜,駐華印度外交官正沉浸在睡夢中時,突然被一陣急切的聲音叫醒了。
等他半夢半醒地睜開眼后,猛地發(fā)現面前竟然站了幾個陌生人,頓時嚇了一大跳。等他徹底清醒后才發(fā)現,這幾個人竟然是我國負責接待外賓的工作人員。
原來,工作人員們在外面敲了半天的門,發(fā)現沒人開后便直接翻墻進來了。
印度外交官有些納悶,究竟是什么事這么著急找他?
結果,只聽到對方開口道:先生,抱歉打擾了您好夢,但有重要的事要告訴你,我國正式向貴國宣戰(zhàn),我國解放軍明天就會向印軍發(fā)起進攻……
野心勃勃的鄰國
從新中國成立之后,世界各國的目光便匯聚在了這個東方巨龍身上。
有些從前和我國一樣積弱的小國,他們在見到我國憑借自己的力量獨立自主后羨慕不已,然后開始紛紛效仿我國的革命經驗。
但也有一些霸道的國家,他們不愿意看到我國強大,于是不斷在我國周邊挑起事端,企圖阻礙我軍發(fā)展。
這些國家中,除了西方國家外,還有我國曾經的友好鄰邦——印度。
說起來,印度這個國家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也飽嘗了和我國一樣的苦難經歷。
他們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直到1947年英軍撤軍后印度才重新掌握了國家主權。
然而,他們對待這段苦難歷史的態(tài)度卻讓人匪夷所思。他們似乎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他們不僅保留了英軍為他們灌輸的文化與習俗,甚至說英語的人比說印度語的人還多。
除此以外,他們竟然還繼承了對方的野心。
在辛亥革命期間,我國正處于一片混亂中。英軍將這當成了擴張兩國邊境線的大好機會。
于是他們便趁此機會將兩國的邊界線向北推移了大約一百公里,明目張膽地將我國大部分領土納入了他們的地界。
不過還沒等他們實行具體的侵略行動,英軍便迫于形勢從印度撤軍了。
而隨著他們的離開,印度便獲得了崛起的機會。
他們忘記了被別國入侵的痛苦,堂而皇之地繼承了侵略者的思想,以“麥克馬洪線”為理由不斷對我國進行挑釁。
然而,面對敵人的這種荒唐的言論和行徑,我軍自然是提出了嚴正的聲明與抗議。
自從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便已經明確宣布不承認之前簽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其中就包括“麥克馬洪線”。
對于印度提出了不合理要求,我國也一直主張通過友好協商來解決。
但對方卻賊心不死,在我軍忙著抗美援朝戰(zhàn)爭時,他們便時不時地越過邊境線,開始騷擾當地的軍民。
即便如此,我國依舊顧及著兩國友好鄰邦關系,一直保持著克制。
到了1954年,為了緩和兩國關系,周總理甚至親自前往印度訪問,并與尼赫魯政府簽訂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協議。
然而對方嘴上大聲喊著和平,實際上卻依舊小動作不斷。
戰(zhàn)斗一觸即發(fā)
在短短的兩年間,他們并不顧兩國之間的協議,強占了我國2000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
而我國一忍再忍,但他們卻將這種忍耐當成了懦弱,行為更加肆無忌憚起來。
此后,印軍開始不斷在我國邊境推行“前進政策”,強占了中印邊境線東段九萬平方公里的我國領土,以及西段3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隨著形勢越來越緊張,周總理在1960年親自飛到新德里,與尼赫魯當面會談。
然而對方的態(tài)度卻始終惡劣無比,竟然還提出大片領土的要求。
這就是明晃晃地破壞我國主權了。眼見最后的努力也沒取得成果,我軍也剩下了開戰(zhàn)這一條路。
1962年10月,印度開始向我國發(fā)起大規(guī)模軍事進攻,我軍的耐心耗盡,終于開始著手準備作戰(zhàn)安排。
在做軍事反擊準備時,毛主席在辦公室徘徊了很長時間。雖然他這一生見過很多大場面,但每一場戰(zhàn)爭在他心里都不是兒戲,每一位戰(zhàn)士的生命都應該珍惜。
但為了千千萬萬人民的幸福生活,對敵人進行反擊,他也并不后悔。
只是讓他搞不懂的是,印度為何要來侵犯,我國對他們一直都保持友好態(tài)度,甚至在千年之前,雙方都還是互相幫助,進行友好貿易的鄰邦。
況且兩國在近代還都受過殖民的痛苦,按理來說更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才是。
后來主席開會時還無不感慨地說:“我思考了整整十天十夜,始終不明白尼赫魯為什么要對我們發(fā)動戰(zhàn)爭……”
經過一番慎重考慮后,主席終于下定了最終的備戰(zhàn)決心:對于印軍的入侵,絕不退讓,力爭避免流血!
戰(zhàn)斗命令下達后,負責對外宣布開戰(zhàn)的工作就交給了周總理處理。
半夜驚醒的印度外交官
之后,總理便馬不停蹄地將羅瑞卿與耿飚叫到了身邊。經過一段時間的討論后,眾人最終決定將外交工作交給有經驗的耿飚。
不過總理也規(guī)定了具體通知的時間: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要在開戰(zhàn)的前一天晚上通知對方。
一開始眾人都還有些驚訝,哪有半夜送戰(zhàn)書的?但總理這樣考慮也是有理由的。
如果消息通知得太早,很有可能會給敵人充足的準備時間,這一仗我軍就是要速戰(zhàn)速決。
如果太晚的話又失去了宣戰(zhàn)的意義。
只有在開戰(zhàn)前一天晚上行動,才能起到既讓敵人措手不及,又能及時將消息傳達到位。
耿飚接到任務后二話不說立即行動起來。但不巧的是,當時印度駐華大使并不在北京。
工作人員們只好到大使館去找印度代辦。但他們在門外按了半天門鈴,敲了半天門,還打了幾通電話,里面都沒人響應。
大家猜測對方應該是睡熟了,于是只好爬墻翻了進去,走進屋里將這名代辦從床上叫了起來。
工作人員也不顧對方多么震驚,直接向他交代了上級的指示:先生,現在有重要的事情告訴你,我國正式向貴國宣戰(zhàn),我國解放軍明天就會向印軍發(fā)起進攻……
聽了他的話后,印度代辦徹底清醒了,他連忙打電話到國內通報了此事。
就這樣,在敵人還處于混亂狀態(tài)中時,我軍正式發(fā)起了對印反擊戰(zhàn)。
隨著中央軍委的一聲令下,我國西南邊防部隊便立即向敵人發(fā)起了猛烈的進攻。
一番浴血奮戰(zhàn)后,我軍在第一天就有了不小的收獲。
戰(zhàn)士們先是消滅了敵人在我國控制線的達旺、加勒萬河谷、克朗前節(jié)等地建立的幾十個據點,又殲滅了印軍第七旅,并活捉了少將旅長。
戰(zhàn)斗結束后,周總理親自出面向印方談判,并提出了三項和平建議。
結果對方還是不肯罷休,再次往邊境線調去了幾個“王牌部隊”,企圖一雪前恥。
對此,我軍也不慣著,立即發(fā)起了第二階段的戰(zhàn)役,再次殲滅了敵人五個旅,消滅了敵人將近九千人,并活捉了一名少將和兩名準將。
在我軍的強勢打擊下,敵人的防線幾乎全面崩潰。
就在敵人全面敗退時,我軍考慮到已經完成了震懾敵人的目的,于是主動撤回,并將收繳到的武器彈藥全都還了回去,還釋放了印軍俘虜。
經此一役后,印方雖然依舊心懷不滿,但他們終于看清了我軍的實力,再也不敢輕易冒犯。
而我軍則通過這場冷靜又強有力的打擊,粉碎了敵人的陰謀,以最小的代價贏得了軍事和政治上的雙重勝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