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克劍
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今年6月25日是第35個全國“土地日”,“土地日”是國務院確定的第一個全國紀念宣傳日,為此,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為保護土地而設立專門紀念日的國家。隨著新型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城市土地的開發利用已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城市土地開發利用過程中也暴露出諸多問題。一方面,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人口持續涌入、各類產業項目紛紛落地、對土地的剛性需求不斷攀升,而城市可供開發的土地卻日益稀缺,土地供需失衡的矛盾逐漸顯現。另一方面,土地開發的粗放與低效問題依然存在——部分地區在土地利用規劃上缺乏科學性與前瞻性,存在盲目擴張、重復建設等現象,導致土地資源浪費;一些舊城區、城中村等地存在建筑密度高、土地利用效率低等問題,未能充分發揮土地的潛在價值。此外,城市土地開發利用還面臨著生態環境破壞的風險,如部分開發項目忽視對自然生態系統的保護,對城市生態平衡造成了嚴重影響,削弱了城市的生態服務功能,影響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面對此類問題,要加強規劃引領,提升土地利用的科學性。依據城市發展戰略、人口規模、產業布局等,編制詳細且具有前瞻性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明確不同區域的功能定位和開發強度,避免無序開發;注重規劃的動態調整,及時根據城市發展變化和市場需求,對規劃進行優化完善,確保規劃的適應性和有效性。通過科學合理地規劃,有效統籌土地資源的分配與利用,打造功能齊全、生態宜居的城市空間。
針對存量土地開發利用,要深入挖掘土地潛力,促進產城融合。通過政策引導、經濟激勵等手段,加大對閑置土地、低效用地的清查和處置力度,鼓勵企業對閑置土地進行再開發或轉讓,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對于舊城區,通過對老舊小區、舊廠房等進行改造升級,優化土地利用結構,提升土地價值,為城市發展注入新活力;對于城市在發展工業過程中面臨的土地短缺和原有工業用地利用率低的問題,推進“工業上樓”,持續破解空間難題、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導入高端產業和先進產能,為制造業提供有力空間保障。通過在城市土地開發中,不斷提高土地綜合效益,合理布局產業園區,配套完善居住、商業、教育、醫療等生活服務設施,打造宜居宜業的城市環境,吸引人才集聚,促進產業發展;同時,產業的發展又能為城市帶來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為土地的持續開發和城市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形成良性循環。
針對城市土地用途管制,要在保障公共利益的基礎上,建立健全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嚴格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用途進行開發建設和管理。對于涉及公共利益的土地,如科教文衛等公共服務設施用地以及生態用地等,要給予優先保障,確保土地資源更好服務于全體居民。同時,要加強對土地市場的監管,嚴厲打擊違法違規用地行為,維護土地市場的正常秩序。
此外,要強化生態保護意識,實現綠色開發。在城市土地開發利用過程中,始終將生態保護放在首位,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加強對自然生態空間的保護,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嚴格限制在生態保護紅線內的開發建設活動;采用生態友好型的開發模式,推廣綠色建筑、建設生態廊道、實施生態修復工程等,減少土地開發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增強城市的生態韌性和環境品質。
城市土地開發利用關乎著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與居民的幸福生活,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和努力,通過節約集約用地、嚴守耕地紅線,以更加科學、合理、高效的方式開發利用城市土地,讓每一寸土地都能在城市發展進程中綻放新的光彩,實現土地開發利用與土地保護和諧共生,共建宜居、宜業、宜游的中國式現代化美好家園。(作者王克劍:城市建設雜志社社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