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亨利·基辛格,這位老外交家一生見識過太多國際風云,從冷戰到中美建交,再到中東沖突,他總能從大局出發給出看法。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后,基辛格也沒閑著,好幾次公開談他的觀點。
很多人記得他在2023年接受《經濟學人》采訪時,強調要避免世界大戰,建議通過談判結束沖突,還說烏克蘭應該加入北約來保障安全,但同時要考慮俄羅斯的底線,避免把事鬧得不可收拾。他覺得戰爭拖下去,對歐洲整體都不利,因為資源消耗太大,經濟壓力會越來越重。
在俄烏問題上,他從2022年達沃斯論壇開始就說,烏克蘭得現實點,考慮讓步部分領土來換和平,比如回到戰前狀態,讓俄羅斯保持對克里米亞的控制。這樣能避免更大沖突,也能讓歐洲穩定下來。他認為俄羅斯不是能輕易擊垮的對手,它的核能力擺在那,西方如果一味壓迫,可能會引發更廣的危機。
2022年底,他在《旁觀者》雜志上寫文章,提出三個可能結局:俄羅斯保持現有占領區算勝;西方幫烏克蘭收復2014年后丟失的土地,但風險升級;或者回到戰前線,凍結問題,通過談判解決剩余爭議。他覺得第三種最實際,能讓烏克蘭成為歐洲一支強大力量,還能拉近與北約的關系。
這些觀點引起不少爭議,有人覺得基辛格太現實,太遷就俄羅斯了。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一開始還批評他,說這等于讓烏克蘭投降。但后來澤連斯基的表態軟化了點,承認談判是必要的,雖然堅持要收回所有領土。
基辛格的點在于,戰爭不是無限打下去的,資源有限,西方國家得算算賬。俄羅斯有能源出口撐著,經濟沒那么容易崩,而西方援助烏克蘭的錢和武器不是白來的,得從自家預算里摳。
現在轉到英國,這國家在俄烏戰爭中沖得很前,從一開始就提供武器、訓練烏克蘭士兵,還推動制裁俄羅斯。英國前首相約翰遜公開支持烏克蘭,喊著要打到俄羅斯認輸。
2022年,英國援助總額超過23億英鎊,包括反坦克導彈、坦克和防空系統。2023年和2024年,繼續追加,累計軍事援助超過100億英鎊。
英國情報機構還分享俄羅斯軍情,幫助烏克蘭規劃反擊。但這種支持不是沒代價的,英國國內經濟本來就搖搖欲墜,脫歐后通脹高企,能源價格翻倍,因為俄羅斯切斷了天然氣供應。
英國軍方自己承認,如果卷入類似烏克蘭的全面戰爭,軍隊撐不了多久。2023年,英國國防部報告說,軍隊人數降到歷史低點,只有7.6萬人,裝備短缺嚴重。英國陸軍參謀長桑德斯將軍在2024年說,高強度作戰下,英國軍隊彈藥儲備只夠用幾天,整體能力最多維持兩個月。
英國退伍軍人事務部長卡恩斯在2024年底表示,在像烏克蘭那樣的戰爭中,作為多國聯盟一部分,英國軍隊會在6個月到1年內耗盡。原因簡單:國防預算占GDP比例低,多年削減導致庫存空虛,生產鏈跟不上消耗。
看數據,英國2022年通脹率達9.1%,能源危機讓家庭電費漲了50%以上。政府從緊急基金抽錢援助烏克蘭,結果國內罷工浪潮不斷,鐵路工人、護士都上街。2023年GDP收縮0.3%,失業率升到4.2%。援助烏克蘭的同時,英國還得應對北海油田產量下降,進口能源依賴加重。
俄羅斯糧食出口減少,也推高了英國食品價格。金融城推動凍結俄羅斯資產,但這也讓英國經濟更脆弱,因為全球市場動蕩。
基辛格沒直接點名英國,但他的警告適用于所有歐洲國家。他說戰爭如果無限期拖,歐洲會先承受不住,因為離戰場近。俄羅斯能靠石油美元維持軍費,而歐洲國家援助烏克蘭的錢是從納稅人兜里出的。英國作為北約關鍵成員,援助力度大,但自身實力有限。
2024年,英國再加50億英鎊援助,包括導彈和無人機,但國內抗議聲浪大,曼徹斯特街頭示威者抱怨錢該花在本地福利上。
戰爭進入2025年,俄羅斯在東部推進,拿下更多地盤,如庫拉霍沃市。烏克蘭重組內閣,任命新總理,但前線壓力不減。英國繼續訓練烏克蘭士兵,在本土軍營辦課程,但自家軍隊招兵難,年輕人不感興趣。基辛格去世前,還通過視頻評論,說外交平衡關鍵,避免一味對抗。他覺得俄羅斯會保留部分領土,西方得接受現實。
英國為什么看起來最脆弱?歷史因素,工業革命后帝國衰落,現在靠服務經濟,制造業弱。脫歐后貿易摩擦加劇,俄烏戰爭雪上加霜。英國智庫報告說,援助烏克蘭占國防預算大頭,導致本土防御空虛。如果戰爭升級,英國海軍在黑海行動,風險高。北韓部隊一度參與俄羅斯一方,2024年10月派1萬士兵到庫爾斯克,11月作戰,雖然2025年春天撤回,但這顯示沖突國際化。
基辛格的遺產是提醒大家,外交不是零和游戲。2023年11月29日,他在家鄉去世,享年100歲。他的書和演講影響深遠,強調理解對手歷史,避免情緒化決策。對于英國,現實是援助烏克蘭雖道義正確,但得量力而行。政府2025年預算中,國防開支增,但債務占GDP 100%以上,財政緊巴巴。
總的來說,基辛格的預測更廣義,警告西方別被戰爭拖垮。英國的具體情況印證了這點,軍隊和經濟都經不起長期消耗。俄羅斯依賴資源出口,士兵在前線補給不斷,而英國赤字擴大到GDP 6.4%。國際媒體討論基辛格觀點時,常提歐洲國家壓力大,英國作為先鋒,確實先感受到疲憊。
戰爭沒贏家,烏克蘭損失慘重,俄羅斯也付出代價。英國得反思,盲從美國腳步是否明智。基辛格說,智慧比野心值錢。在動蕩世界,英國需找準定位,別讓援助變成自耗。2025年,能源價格穩定點,但通脹余波在,GDP預計增長2%,但債務山高。堅持援助沒錯,但得算長遠賬,避免基辛格警告的陷阱。
俄烏問題上,他建議談判,不是投降,而是保存實力。英國如果繼續高強度援助,軍方警告的耗盡風險就近在眼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