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是,譚凱自幼便經歷了父母的離異,這樣的家庭變故導致他的性格變得孤僻且古怪。
老師甚至對他的母親說:
“你好好教育吧,他將來要進監獄的。”
幾十年的時間已逝,譚凱不僅幸免于牢獄之災,更是逆襲成為了一位備受尊敬的杰出演員。
母親在欣慰之余,內心又充滿了酸楚和無奈,
對于兒子的選擇,她既感動,又心疼。
01
譚凱,1972年于山東青島出生,他的父親是一名平凡的工人,而他的母親,僅是一名電車售票員,收入極其有限。
妹妹問世后,家中爭吵愈發頻繁,直至某日,父母將家中可摔之物盡數摔毀,遂辦理了離婚手續。
父母離婚之后,譚凱和妹妹都跟著母親生活,
對于譚凱而言,他所難以承受的并非是物質生活的匱乏,更甚者,是他人那異于常人的目光。
在這樣的眼光下,譚凱也是越來越孤僻內向,不善言辭。
譚凱曾目擊數人將妹妹團團圍住,對她冷嘲熱諷,說她是個沒有父親的流浪兒。
譚凱只覺得一股怒氣直沖腦門,撿起一塊石頭就沖了上去,
最終,老師明確表示他將來必入監獄,而母親更是怒氣沖沖地揍了他,強行將他拖到別人家中去道歉賠罪。
譚凱始終困惑不已,不明白自己究竟犯了何錯,為何母親會對他施以懲罰,甚至要求他向她道歉。
母親為了謀生而忙碌,面對兩個孩子的照料,她感到力不從心,因此不得不將譚凱托付給外公外婆來照看。
而譚凱的命運,也因此發生改變。
譚凱的外公是一個手藝人,是一個非常好的木匠,
他不使用一顆釘子,就可以打造出非常精美耐用的家具或者農具,
而且,他擅長木雕技藝;首先,他在木料上勾勒出草圖,隨后,在刻刀的打磨下,各式圖案逐漸顯現出鮮明的立體感。
栩栩如生,讓譚凱大開眼界。
他向外公詢問這些技藝是如何習得的,外公則神秘地向他透露,只要他認真學習,同樣能夠掌握。
譚凱在閑暇時刻便協助外公處理事務,外公手持墨斗,邊彈線邊向他傳授為人處世的智慧:
規矩是做事的基礎,若想出色完成任務,務必準確劃線。只要遵守規范,任務便已完成一大半。
在祖父的悉心指導下,譚凱不僅汲取了諸多處世哲學,更掌握了繪畫技藝。
他的畫作中的五位上將形象各具特色,面容各異,更難得的是,即便不顯怒容,也自有一股威嚴之氣,神采奕奕,外公觀看后不禁連連贊嘆。
說他將來準能成為一個畫家。
02
譚凱的記憶力非常出眾,在初中時期,他只需在考試前投入幾天的努力,便能夠將整本歷史書籍熟記于心。
但這依然改變不了他總是全班倒數的事實,因為他偏科太嚴重了。
他的數學課本上描繪了眾多人物形象,這讓氣急敗壞的老師經常讓他站在一旁接受懲罰。
臨近畢業之際,他意識到自己并不適合繼續學術道路,于是決定轉向學習美術。
以專業第一的成績,考入了青島六中的美術班。
事實已經證明,譚凱在美術領域展現出非凡的天賦,經過一年多的系統學習,他已然成為班級中的優秀生。
他的作品,還被學校收藏。
那時,譚凱最大的夢想就是考中央美術學院,將來當一名畫家,
可在臨近畢業的時候,一位老師的話,徹底改變了他的一生:
“中央戲劇學院的舞美設計專業正在招生,你可以去試試。”
譚凱聽從了導師的建議,選擇了報考中央戲劇學院,然而在當年的考試中,由于過度緊張,他未能如愿,最終未能成功入學。
當時,譚凱的母親每月僅能拿到幾十元的薪水,為了資助他的學業,她可以說是傾囊而出,毫無保留。
譚凱正為如何向母親解釋而犯愁,然而母親早已洞察了他的心思,并安慰他道:
“今年沒考上那就明年再考,沒關系,媽媽永遠都支持你。”
譚凱心中充滿了感動,然而他深知自己不能成為母親的累贅,于是他扛著畫板,踏上了前往青島火車站的路途。
找了一個人流量多的地方,幫人畫人像速寫,五塊錢一張。
最初,他感到些許尷尬,特地購買了一頂鴨舌帽,刻意將帽子壓得很低,唯恐被人認出他的身份。
后來畫的多了,他也就放開了。
譚凱接待的第一位顧客,是一位容貌姣好的少女。畫完肖像后,少女顯得非常滿意,她愉悅地支付了費用。
譚凱很自豪,于是又在那張畫上寫下了自己的簽名:
“你是我第一位顧客,我給你簽個名,以后就不簽了。”
當時,那個小姑娘雙眼冒著小星星,無比崇拜的看著譚凱。
隨著時間的推移,就連周邊的交警也對譚凱印象深刻,他們不僅在指揮交通的同時,還主動地為他進行推廣。
“想要畫像的去那邊,小伙子畫的可好了。”
譚凱在賺取收入的同時,與不同的人交談,其中包括意志堅定的殘疾人士,以及剛經歷失戀的年輕女子。
如果不是要上學,譚凱甚至想過當一個流浪畫家。
經過一年的磨礪,譚凱的心態變得更加成熟,他憑借全國第一的優異成績,順利地被中央戲劇學院錄取。
他很自信的對母親講:
“我會自己賺錢養活自己,您在家照顧好身體就行。”
03
為了賺錢,譚凱一邊學習一邊做各種兼職,
大學時光里,他不僅登臺表演,擔任過美術設計,甚至一度身兼副導之職,更曾親自背負攝像機,為他人助力。
慢慢地,他的興趣也從畫畫上轉移到了電影上。
譚凱在大學畢業后,憑借出色的學業表現,成功被分配至《北京青年報》旗下的某廣告公司工作。
不僅為他提供了每月7000元的薪酬,還為他配備了住處和車輛,更值得一提的是,還協助他成功獲得了北京戶口。
譚凱在那個時期,堪稱一畢業便登上了人生的高峰,他的收入遠超當時平均工資的十倍。
別人都羨慕他有一個好工作,他卻一點都高興不起來。
在廣告公司,他的主要職責是與客戶進行交際應酬,而長安街周邊的廣告,絕大多數都是由他們公司負責設計和制作的。
可譚凱卻是一個喜歡應酬,也不善于應酬的人。
他曾在洽談合作的過程中,不幸因言語失誤,導致原本即將簽約的客戶最終選擇放棄。
為了挽回損失,譚凱只能一杯又一杯的喝酒,
最終合同簽了,但他也住進醫院了。
在2000年的某日,譚凱踏入了理發店,他一面端詳著鏡子里映出的自己,一面聆聽著店內播放的旋律。
當耳邊傳來“跟著感覺走,抓住夢的手”的歌詞時,譚凱一下就忍不住哭了,
搞得理發的小哥手足無措,不知道出了什么事。
看著鏡子里面容浮腫,身材嚴重走形的自己,譚凱做了一個決定,
那就是辭職,和自己不喜歡的工作說拜拜。
同事聽聞他打算離職,無不愕然,須知彼時譚凱的月收入已接近兩萬元。
同事問他,你辭職了怎么活,住哪里?
譚凱很誠實的回答:
“該怎么活就怎么活,走到哪里就住到哪里。”
聽到他這個回答,同事的第一反應就是他瘋了。
04
辭職之后,譚凱一邊找工作,一邊瘋狂的健身,
經過接近一年的努力,譚凱成功減去了四十余斤體重,站在鏡子前,他終于露出了心滿意足的微笑。
就當他憂愁作業時,恰巧遇到北京電視臺招掌管人,他抱著試一試的情緒就去了,
一張寫的滿滿當當的稿子,譚凱只用了不到半個小時,就完徹底全的記了下來。
出色的記憶力和表現,讓他從上千名應聘者中鋒芒畢露,
進入北京電視臺后,他先后掌管了《天下天天談》、《世界你好》等節目,
盡管收入還不到之前的一半,但他卻做的非常開心。
當時,譚凱的主業是掌管人,副業卻是幾個朋友的免費司機,
他有幾個朋友是演員,每次趕時間去劇組試戲,都會讓譚凱幫助,
因為譚凱有一輛老舊的切諾基。
假如朋友試戲被選上了,譚凱就蹭朋友一頓飯,
假如沒被選上,他還要自掏腰包請朋友喝酒,安慰朋友不要氣餒,
長期下來,譚凱搭上了很大一筆油錢,朋友想補償他,他卻說什么也不接受。
2002年,譚凱載著朋友去《苦菜花》劇組試戲,
他人在演的起勁,他在旁邊也看的起勁,
成果到最后導演誰都沒看上,就看上了他了:
“我覺得你形象不錯,你有沒有興趣來試試。”
成果,譚凱在30歲的時分,以《苦菜花》中的英雄于德海正式出道,
盡管他沒有專業學習過,但演技卻一點不輸專業演員。
通過這部戲,譚凱拿到了兩萬多的片酬,
所以他決定辭職,成為一名專業的演員。
05
憑仗長相上的優勢,譚凱并不缺戲拍,可幾年下來,他演的大部分人物都是配角,
我們看著他臉熟,但轉眼就又把他給忘了。
真正讓譚凱在影視圈鋒芒畢露的,還是2009年和胡歌合作的《神話》,
他在劇中所扮演的“項羽”,令人印象深刻。
殊不知,為了得到這個人物,譚凱吃足了苦頭,
因為導演說項羽是一個膀大腰圓的將軍,需求他增肥。
所以譚凱只能暴食暴飲,吃了吐吐了吃,只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就胖了20多斤,
這才有了劇中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
拍完《神話》之后,譚凱又為了拍《來不及說我愛你》快速減肥,
這一年折騰下來,他盡管名望有了,但整個人也瘦弱了不少。
2011年,譚凱在《中國遠征軍》中扮演了一個大反派的日本人,
原本他是有一些排斥,可在看了劇本之后,他又答應了下來,他說,
一個演員不應該用能不能紅來挑選劇本,只需劇本好,不紅也演。
憑仗這樣的敬業情緒,譚凱把這個人物演活了,以至于多年曩昔,
還有觀眾誤解他是日本人,這讓他很是哭笑不得。
在許多同行眼里,譚凱是一個令人難以捉摸的人。
一方面,他是一個作業狂人,只需開始拍戲,就會進入徹底忘我的作業狀態,
不怕臟,不怕累,也不怕危險。
可另一方面,他卻是一個對日子品質很有要求的人,
每到一處拍戲,他總是背著一個大大的背包,里邊裝著咖啡機、紅酒、造型美麗的酒杯、咖啡杯,還有唱片機,
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是來享用日子的。
晚上沒事的時分,他就會放自己喜歡的唱片,在舒緩輕松的音樂中,喝一杯現磨咖啡或許喝一點紅酒。
按道理的講,這樣的人應該很難共處,很矯情,
就像許多明星相同,帶四五個助理,穿鞋都需求他人幫助。
可譚凱卻不,不論去哪里拍戲,他都是一個人,所有的東西也是一個人拿,
他人問他,你為什么不帶一個助理呢,他很清醒的回答:
“我怕我會成為一個只會對他人指手畫腳的廢物。”
他的這份清醒,打臉了多少明星。
除此之外,他在拍戲的時分也是沒一點架子,和那些群演都能渾然一體,
不忙的時分,他還會幫他們畫畫,十分的平易近人。
06
2012年,譚凱現已40歲,
這一年,他的母親生了一場大病,差點脫離他。
通過這件事之后,譚凱就想讓母親和他一同住,可母親舍不得脫離青島,
所以譚凱爽性在青島貸款買了一套房,脫離北京常住到了青島。
朋友都
朋友都勸他,脫離北京勢必會影響他的發展,可他卻笑著對朋友說:
“我便是想掙點錢日子,沒太高要求,母親拉扯我養大很不容易,我一定要好好孝敬他。”
譚凱只需不拍戲,都會陪伴在母親身邊,母親盡管年歲大了,但依然堅持親身煮飯,
各種山珍海味,譚凱差不多都吃遍了,可母親做的飯,他怎么也吃不行,
母親見他吃的香,就把煮飯當成一天中最重要的事。
譚凱的所有朋友都知道,只需他不拍戲,不論多重要的應付或許聚會,他從來不超過晚上10點,
因為他知道,不論他回去的有多晚,母親都會顫顫巍巍的站在門口,等著他回家。
盡管譚凱足夠孝順,卻有一件事做的欠好,那便是他的婚事,
如今他現已51歲,卻仍然未婚,這也成為母親的心病,母親不止一次的說:
“等我走了,你怎么辦。”
譚凱不忍母親傷心,總是開玩笑說:
“您一定會長命百歲,您等我,我一定會結婚的。”
其實譚凱并不是不想結婚,而是原生家庭的破碎,對他的損傷有些大,
他想要的,是那種志同道合,一旦結婚,就一輩子不離不棄,永久不會離婚的婚姻,并且他還不想找圈內人,
這就更增加了尋找難度。
現在譚凱對于婚姻現已沒有太大的期待了,畢竟他都現已年過半百,
他現在最大的夢想,便是等將來不拍戲了,退休了,
就在青島的海邊臨海而居,制作一個大大的書房,每天看書、畫畫、喝咖啡。
假如累了,就面朝大海,把孤帆和白云盡收眼底,
假如倦了,就騎著摩托車去兜風,戴一個墨鏡,又帥又拉風。
這樣的日子,只是想一想,就現已很讓人羨慕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