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選秀剛落下帷幕,楊瀚森意外高順位登陸開拓者,國內球迷一片歡騰,轉頭卻發現林葳沒能撈到哪怕一個次輪簽,這一幕其實不算意外,畢竟“21分先生在CBA混得風生水起,可放到NBA的選秀池里,還是差了點意思,很多人說他是中國后衛新生代的門面,但門面歸門面,進NBA這扇門,還真不是靠一手漂亮數據就能敲開的,這一局擺明了,林葳就是被“現實教育了。
細看林葳這兩年在CBA的表現,確實夠硬,三年打下來每年都在進步,場均得分從15.5一路飆到21分,尤其今年外援進場多了,本土球員生存空間被壓縮,他還穩居得分王,說他是國內后衛里的“尖子生不過分,可問題也明顯,國內后衛的人才斷檔早就不是新聞,像郭艾倫、孫銘徽這些人,年紀上來,狀態下滑,00后能拿得出手的后衛其實就那么仨倆,林葳算是其中最亮眼的那個,年紀小、爆發力強,放在CBA,他確實有資格橫著走,但NBA的門檻,真不是靠CBA的數據就能抬腳邁過去的。
NBA看重什么,大家都清楚,身體天賦和技術兼備才是硬通貨,林葳的問題恰恰就在這,國內賽場他能靠手感和效率刷分,放到美國那些小后衛堆里,速度、彈跳、對抗、體能,幾乎每一項都遜色一截,說難聽點,就是硬件不夠,軟件也沒拉滿,運控、組織、持球爆點,都不是NBA后衛級別,哪怕是CBA的外援,很多都是NBA邊緣人,來了照樣能在中國“降維打擊,這就是現實,CBA和世界頂級聯賽的差距,有時候不是靠努力和熱情就能彌補的。
當然也別光看短板,林葳的投射能力確實在國內同齡人里一騎絕塵,三分線外敢出手、手感穩,打關鍵球有膽量,這些都是他的加分項,只可惜NBA選秀不是比拼單項能力,而是要綜合素質全方位拉出來對比,尤其后衛這個位置,競爭太卷了,美國本土后衛每年一茬一茬冒出來,身體素質和球商都不差,林葳拿什么和他們搶飯碗,說到底,NBA需要的不是CBA的“刷子,而是能真正融入高強度體系的拼圖,這一點上,林葳還是差了點意思。
選秀落榜其實也不是世界末日,回頭看看這幾年,國內不少球員都靠試訓和夏季聯賽爭機會,比如崔永熙去年也沒被選中,后來還是靠籃網的短合同刷了存在感,林葳這次獨行俠試訓表現還算可以,雙方也有過接觸,外界有消息說可能給個合同試試水,但真要靠這個打上NBA常規賽,難度比選秀進隊還大幾倍,畢竟落選球員能留下來的鳳毛麟角,大多數轉一圈還是回了CBA,現實就這么骨感。
有球迷說,年輕人敢闖敢拼值得點贊,林葳如果愿意在美國熬一兩年,說不定能熬出頭,其實道理都懂,但說白了,NBA不是公益實驗田,球隊要看投資回報率,給一個落選中國后衛機會,意味著要壓縮本土新秀和老將的空間,這種博弈下,林葳想要逆襲,難度可想而知,能不能拿到10天短合同都懸,更別提輪換時間了,你說巧不巧,這種“看上去有戲,實際沒戲的局面,這幾年中國球員在NBA見太多了。
站在懂球人的角度,林葳的落選,其實是中國籃球現狀的一個縮影,后衛線一直是短板,高個子像周琦、王哲林、楊瀚森這些,偶爾能被NBA看中,后衛這條路,基本上就是陪跑,CBA和NBA的后衛對抗等級,完全不是一個維度,別說挑戰NBA,就連在亞洲杯、亞運會這種國際賽場,國內后衛遇到歐美、澳洲的高壓防守,失誤和崩盤都是常態,不是某個人的問題,是整體體系和培養環境決定的結果。
當然也不用一棒子打死,林葳畢竟才21歲,心氣正盛,哪怕現在沖擊NBA沒成,也不代表未來沒機會,畢竟籃球這事兒,有時候就看運氣和窗口期,萬一哪天CBA再出一波“超級后衛,整體水平上來,林葳也許能再搏一把,但現實是,眼下他應該踏踏實實把CBA打透,哪怕不去NBA,也能做本土頂級后衛,別讓自己的黃金年齡在無謂的等待和漂泊中浪費。
總結來說,林葳落選NBA,既是個人能力和NBA門檻的真實反映,也是中國籃球整體困境的縮影,獨行俠遞出橄欖枝,算是杯水車薪,機會有但不大,冷靜來看,林葳現在要做的,是把握住CBA舞臺,把自己的短板補齊,等到真正有能力和NBA后衛掰手腕時,再沖一次,沒什么丟人的,籃球這條路,有時候慢一點反而更穩,畢竟,真正的強者,是能把手里的每一張牌都打到極致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