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5日,河南一位高考女生查分288分,全家歡呼慶祝的視頻登上熱搜,甚至被人民日報轉發,引發廣泛討論。在“唯分數論”盛行的社會背景下,這個家庭的“反焦慮”態度讓許多人感動,但也有網友質疑,這是否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流量炒作”?畢竟,女孩的母親是一位探店博主,而女孩本人也在事件發酵后迅速開通賬號直播。
這場爭議背后,折射出社會對“低分慶祝”的復雜態度,這究竟是真正的教育覺醒,還是消費高考情緒的流量生意?
女孩的母親在視頻中表示,“288分是她高中三年考得最好的一次,我們不和別人比,只和昨天的自己比。”這種“進步即勝利”的心態,在高考焦慮蔓延的當下,顯得尤為珍貴。母親強調,女兒“三觀正、善良、有規劃”,比分數更重要,這與當前教育界提倡的“多元評價”理念不謀而合。
尤其是近年來,青少年抑郁、自殺案例頻發,家庭的支持比高壓教育更能讓孩子健康成長,這個家庭的慶祝,讓“非學霸”群體獲得了關注。
然而,隨著事件發酵,更多信息被挖出,母親是探店博主,此前發布的視頻流量平平,而高考查分視頻卻一夜爆紅,粉絲暴漲。女孩迅速開通賬號直播,甚至有人調侃“288分不能上本科,但可以起號做網紅。”這些細節讓部分人認為,這場“288分慶祝”可能并非純粹的家庭溫情,而是精心策劃的流量營銷。
質疑者并非空穴來風,母親蘭女士的探店博主身份、女兒迅速開啟直播帶貨的行為,讓事件蒙上商業色彩。網友還扒出視頻中刻意營造的“自然慶祝”細節:從賣關子報分數到家人鼓掌的精準配合,與部分自媒體“反向營銷”套路高度相似。當教育敘事成為流量密碼,公眾擔憂善意被消費、真誠被消解,正如工地搬磚月入過萬、輟學女孩創業等營銷套路曾引發的信任危機。
更深層的矛盾在于,當教育成就成為可表演的“內容產品”,是否會讓普通家庭陷入新的焦慮?有家長坦言:“看到別人慶祝低分,反而更焦慮孩子的未來”。這種撕裂折射出流量時代的情感異化,真實與表演的邊界愈發模糊,公眾對“真誠”的渴求與對“套路”的警惕形成激烈對沖。
此外,人民日報的轉發,讓事件進一步升溫,但也讓部分網友質疑:“官方是否在鼓勵低分狂歡?須知,河南2025年高考本科錄取率僅約40%,意味著60%的考生無法進入本科院校。
但有網友擔憂,如果低分也能獲得流量紅利,是否會讓孩子覺得“努力無用”?盡管職業教育發展迅速,但社會對學歷的隱性歧視仍然存在,288分在河南甚至難以進入優質專科院校。部分批評者認為,與其慶祝低分,不如推動教育資源均衡,讓每個孩子都有更好的選擇。
這場風波終將過去,但其引發的思考具有持久價值,當724分狀元與288分女孩同登熱搜,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分數差異,更是教育生態的縮影:前者代表傳統成功路徑的極致,后者昭示多元價值的崛起。正如上海社科院研究員所言,年輕父母的教育觀轉變標志著“適應性生命”時代的到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