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很多背叛國家的人都是因為利益的誘惑,然而有一個人,只是因為沒有升職、轉正,便淪為了叛徒。
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個人問題,卻成了境外情報部門滲透的突破口。
最終此人走向了背叛道路,泄露了我國大量重要材料,甚至還驚動了央視。
在我們的生活中,表面上看一切都風平浪靜,但實際上卻充滿了風險,尤其是境外反華勢力。
比如,劉連昆,他本是解放軍少將,只因退休前沒能戴上那頂象征更高榮譽的中將帽,怨氣便在心中生根發芽,成了臺灣情報部門眼中最理想的突破口。
而聶某某,原本是國家涉密單位的中年員工,一次處長提拔的失敗,成了壓垮他職業忠誠的最后一根稻草,再加上炒股虧損的窟窿,讓他徹底倒向了金錢的深淵。
最典型的,是那個自詡“天才”的向某,他原本是一名駐外勞務派遣人員,他享受著高薪,卻因無法考入公務員體制而備受煎熬。
他把自己的失敗,粗暴地歸咎于“國家辜負了天才”,這種扭曲的自負,讓他走上了主動尋求背叛的道路。
有一次境外情報機關人員主動與向某取得了聯系,不僅承諾會給他高昂的報酬,同時還會主動為他提供留學的機會。
面對境外勢力的行為,向某選擇了妥協,毫不猶豫的接受了對方提供的間諜經費,將大量國家機關的核心機密泄露給了境外勢力。
不過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向某的行為很快被國安部發現,他本人很快就被控制住,面對警方的詢問,向某為了逃避法律的責任,謊稱是遭遇境外間諜的策反被迫成為間諜。
警方還是發現了他本人是主動投靠的事實,最終向某被判間諜罪。
對于向某的行為,顯然是處于個人原因走向間諜道路,此前我國也曾發生過類似現象。
前駐韓大使李濱,曾被韓國情報部門想用金錢收買,但卻被對方拒絕。
可韓國人并沒有放棄,而是花了大量時間研究這個人,最終找到了他性格或生活上的某個“弱點”,一擊即中,錢沒辦成的事,攻心術辦成了。
有的人是在燈紅酒綠中慢慢糜爛,前駐日武官王慶簡,沒能扛住東京繁華物質生活的腐蝕,一步步被拉下水,從接受吃請到出賣情報,界限變得模糊。
最致命的,是劉連昆,他本人是解放軍少將,在退休后不僅泄露了解放軍未來幾十年的軍事戰略重點,更是在1996年臺海危機最緊張的時刻,向臺灣方面泄露了大陸軍事演習的底線,“演習是空包彈,不會打過海峽中線”。
這些行為都讓我國損失慘重,尤其是他們這些身居高位的大官。
任何的間諜行為,總有一天會被曝光出來,這次向某被抓案件中,他本自以為是主動出擊的獵手,殊不知從他發出第一封郵件起,他就已經成了國安部監視的對象。
他與境外機構的每一次通訊,收到的每一筆經費,都被一一記錄在案。
境外機構給他畫了一個大餅,先給幾十萬,然后再考一次公務員,設法滲透進更核心的部門,事成之后幫你全家移民。
向某信以為真,拿著這筆錢回國,信心滿滿地遞交了第二次報考涉密崗位的報名表。這張報名表,成了壓垮他的最后一份物證。
在他準備踏入考場時,國安干警從天而降,這場“深度潛伏”的黃粱一夢,還沒開始就已終結,等待這些間諜的,是冰冷而公正的判決。
其中,劉連昆,1999年被捕,對罪行供認不諱,最終以叛國罪被判處死刑,聶某某,被判處無期徒刑,陸建華,獲刑20年。李濱,獲刑7年。
而被捕后的向某,還在徒勞地辯解,聲稱自己是被脅迫的,這些都在法律面前都是徒勞,如果是被冤枉的,那么當初為什么還要行犯罪行為呢?
越覺得自己懷才不遇,越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當槍使”,這話真沒說錯,向某自詡 “天才”,可真天才哪會把失敗賴給體制?你看他駐外時拿著高薪還嫌身份低,考公落榜不琢磨咋提升,反倒覺得 “國家虧欠我”。
這邏輯就跟喝涼水塞牙怪井太深一樣離譜,境外間諜瞅準的就是這種人的心態,幾句 “懷才不遇” 的捧殺,再加筆 “留學移民” 的甜頭,立馬就讓他把國家機密當投名狀交出去了。
說到底還是他個人問題,每年考公失敗的人那么多,難道他們都當間諜了?如果將個人原因歸結到社會問題,顯然不正確,向某的行為也給我們一個警告,千萬不要因生活的困境,走向不歸路,最終只會害人害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