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花高價買的進口保健品,可能是假的!
《瞭望》新聞周刊最新發布數據,2024年,全國市場監管部門共接收商品投訴舉報40.2萬件,同比增長19.3%。
其中,虛假宣傳,“真國產·假進口”成為訴求的高頻問題。
某電商直播間售賣的“新西蘭羊奶初乳高鈣粉”,被揭穿實際上為國產燕麥粉,廠家偽裝成“進口奶粉”,狂割消費者智商稅。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顯示,中國是全球第一大食品進口的國家。
然而,隨著“作假”的手段越發多樣,不少消費者被“全球購”“保稅進口”的標簽欺騙,進而購買到假商品。
尤其是保健品行業,2024年中國營養保健品市場規模突破6000億元大關。
此行業入行門檻低、利潤高,不少人對這一塊蛋糕虎視眈眈。
這些商家,究竟是如何將國產商品偽造成進口保健商品,賣給消費者的呢?
“人到了一定年紀,一定要為自己的健康著想啊,那么這款商品你絕對不要錯過了。”
“100%海外進口,保稅倉就近發貨。”
“已經售出近萬件,家人,再不下單就沒有了。”
大家聽到這樣的促銷話術,尤其還是功能多樣的保健商品時,是不是都忍不住下單?
一定要小心了,其中可能是個巨大的黑幕。
央視財經曝光幾款帶有“全球購”等字樣的商品,都是虛假且無效的。
例如,一款商品詞條為“專為女性定制”的Q彈軟糖型保健品,已售3.9萬件,且有平臺做背書,看起來很能讓人信服。
然而,當記者在海外商超上搜索該商品時,卻顯示查無此品。
而且銷售頁面沒有任何關于產品類別的展示,進口商品是假的這件事可以說是實錘了。
經過深入調查后才發現,這款產品成本,不過是售價的9%。成本9塊錢,賣你129元,含淚賺了100多。
同時曝光的還有好幾款號稱是保稅進口保健品,聲稱功效多多,品質上乘。
可實際上,作者暗訪后發現,這些假洋貨保健品的所有內容,都在內陸的某個廠區流水線上生產,說不定就在某個消費者家附近呢。
為了更“表演”得更逼真引人上當,“偽進口”產品背后已形成完整灰色產業鏈,從生產到銷售各環節都有專門應對審查的方法。
有專門的公司為這些保健品公司做“一條龍服務”,包括注冊海外公司指引、買商標、產品成分含量控制,服務都可以外包。
一個在國外沒有任何資源的人,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獲得海外進口的權利。
造假公司工作人員還稱:
將產品放在國內生產的,再把商品拉到了海外走了一趟,又回到了內地,再以“進口”名義高價賣給消費者,能節約極高成本。
經過一系列操作后,被商家以成本的5~10倍的價格售賣。
新聞曝光后,無數消費者吐槽自己曾受“全球購”字樣的影響,認為進口的就是好的。
但購買“進口”產品,使用過后才發現產品質量令人咋舌,不僅無效而且可能加重病狀。
這也不禁讓人反思,為什么在保健食品行業騙局會如此之多呢?
保健食品行業的騙局頻發背后,是因為這塊“蛋糕”變大了。
中國保健協會做的調查數據顯示,保健品在各類細分消費項目中占據前排位置,銷售總額高達千億元,銀發族貢獻了一半以上的消費。
以目前數據來看,老年人仍是保健品消費的主要人員,而且這個群體的規模,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還有不斷擴大的趨勢。
不僅老年人買,而且近幾年年輕人也開始占據市場份額了。
例如一、二線城市的白領、喜歡熬夜的大學生等年輕消費群體,逐步加入到保健品市場中。
他們在挑選保健品時,既用嘴巴嘗,也用眼睛看,不同的消費方向成為市場的一大潛力。
嗅到市場的商家紛紛趕來。
2024年,新注冊的此類企業數量約184萬余家,且注冊數量在逐年遞增。
為了搶奪市場份額,每個商家都使出渾身解數創造不同產品。
據相關數據來源,自2018年起,天某貓國際開始上架大健康品類的商品。
該平臺入駐的品牌和品類大幅增加,匯集了來自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品牌。
至2023年,平臺上保健醫藥品類的SKU(商品形態的最小管理單位)已經接近4萬個,近年來更是保持著20%的增長率。
以這個速度來計算,至2024年市場有近5萬個保健醫藥類SKU,種類多到令人眼花。
其消費場景更是隨處可見:
除了老年人的餐桌,寫字樓里白領們的辦公室辦公桌上,也會擺放1瓶或者數瓶保健品的瓶子,簡稱是打工套餐。
頭豹研究院數據顯示,有超過一半的中青年消費者,正在成為中國養生零食消費的主力軍。
養生零食屬于現代保健品的廣義范疇,未來他們還有望成為未來保健品市場的新增長點。
保健品行業的市場龐大程度,可見一斑呀。
雖說市場需求很旺盛,但現實中很多需求是被動制造的。
保健品市場的廣泛存在,正是因為存在著一個巨大的需求窗口,或者更準確地說,在利潤的驅使下,沒有需求也會被商家“做局”造出需求。
不同年齡段的人群會被創造出不同的保健品消費需求。
在過往的印象中,保健品更多地被視為老年人專屬,用于補充因身體機能下降而無法快速產生的成分。
商家正是利用這一點,設立名醫專家的頭銜,為產品推銷做背書。
不僅如此,商家會抓住老年人情感空缺的空子,前期與老年人打好感情牌,后期瘋狂推銷,口頭上說是為了老年人身體好的,而推薦他們使用保健品。
結果是老年人把上萬塊砸進去吃著“三無”產品,最后發現是騙局,而推銷人員早已拿著錢財遠走高飛了。
關于保健品的消費,年輕人與老年人的煩惱各不相同。
頭豹研究院數據顯示,在我國“養生+零食”消費賽道中,年輕群體占據半壁江山,也就是說,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關注生命與健康,加入到養生行列中。
不過,年輕人的養生方式屬于“朋克風”。
他們常常在辦公樓里一坐就是一整天,回到家后熬夜做自己的事情,一熬又熬到大半夜,靠外賣敷衍一下胃酸就結束了一天。
這樣的生活作息,傷肝傷心又傷肺,失眠多夢還脫發。
年輕人也是沒轍了,只好借助外界物品,減輕自己對不健康生活方式的焦慮。
比如魚油、維生素、益生菌、膳食補充劑樣樣都來,看似認真又好像有一絲敷衍。
他們一邊吃著護肝片熬夜,一邊吞著褪黑素刷手機,年輕人手里的保健品,不過是緩解現代生活負罪感的一個出口。
然而,企圖通過幾粒藥丸,就想解決生活中不健康作息帶來的根本性問題,是不可能的。
在物質富饒的今天,我們或許需要保健品,但是又不那么需要保健品。
其實很多焦慮,都是被商家創造出來的,是資本在做局。
同時,不少不法分子利用各種手段來造假,花樣層出不窮,讓人防不勝防。
作為消費者,我們既要擦亮眼睛,審慎選擇,從解決問題出發,而不是僅僅依賴外部手段。
也希望相關部門能夠繼續大力的打擊保健品造假售假行為,規范市場秩序。
讓真正有效的保健品能夠保護每一個消費者的健康。
參考資料:
1.財經網:保健品市場持續火熱,30歲以下年輕群體貢獻52%的訂單量
2.央視財經:查處保健品虛假宣傳等坑老行為
3.丁香醫生:天天吃保健品的人,都怎么樣了?
4.央視財經:央視曝光,宣稱保稅倉發貨的保健品或是假進口
5.瞭望:直播帶貨頻現偽進口食品
作者:疏疏籬落
編輯:柳葉叨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