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局勢驟變引發全球矚目。據新華社消息,伊朗國防部長近日抵達中國訪問,這一動態背后,是中國在地區事務中發揮的關鍵作用。
以色列(資料圖)
自以色列與伊朗爆發沖突的十二日里,伊朗多處重要設施遭到襲擊。位于中部的核研究基地遭精確打擊,多座離心機受損,延緩核技術研發進程;阿巴斯港石油樞紐遇襲,造成原油出口量銳減,經濟損失達數億美元。據伊朗官方公布,沖突致使上百名平民傷亡,基礎設施損毀嚴重,民眾生活陷入混亂。
美國在此次沖突中的態度左右局勢走向。前總統特朗普公開表態,稱伊以沖突存在再次爆發風險,這番言論加劇國際社會對中東局勢的擔憂。美國情報機構內部對伊朗核設施受損程度評估不一,部分認為其核能力被嚴重削弱,部分則持保留意見。美國這種模糊的立場,不僅未能起到緩和作用,反而讓以色列在軍事行動上更加有恃無恐。
沖突引發國際社會強烈反應。德國之聲撰文指出,以色列此次軍事行動嚴重沖擊國際秩序,無視主權國家的合法權益,國際規則在沖突中面臨挑戰。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多數成員國要求雙方保持克制,通過外交途徑解決爭端,呼吁重啟和平談判進程。
以色列(資料圖)
中國在此次事件中展現大國擔當。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與伊朗外長通電話,明確表示堅定支持伊朗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外部勢力干涉伊朗內政。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在安理會上直言,任何國家都不應以武力侵犯他國主權,反對對伊朗實施非法單邊制裁,為地區局勢穩定劃出清晰紅線。
金磚國家組織借巴西之口發表聲明,強調對伊朗局勢的高度關注。聲明嚴厲譴責違反《聯合國憲章》對伊朗使用武力的行為,呼吁建立中東無核武器及其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區。金磚國家的集體發聲,壯大了國際社會推動和平解決沖突的力量。
伊朗(資料圖)
伊朗國防部長訪華,為雙邊合作帶來新契機。伊朗在戰后重建中急需資金與技術支持,期望與中國在能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深化合作。在軍事安全層面,伊朗希望借鑒中國先進的防空技術,提升自身防御能力。中國基于長期友好關系與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的責任,或將在多領域與伊朗展開務實合作。
中東地區局勢依舊復雜,伊以沖突根源尚未解決。伊朗議會已決定暫停與國際原子能機構部分合作,加沙地帶人道主義危機持續,這些問題都亟待國際社會共同應對。中國與國際正義力量的積極行動,為中東走向和平穩定帶來希望,但未來的和平之路,依然充滿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