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深秋,上甘嶺597.9高地籠罩在硝煙中。一名瘦小的衛生員在昏暗坑道里穿梭,20多名重傷員痛苦的呻吟在巖壁間回蕩。
突然,她停在一名腹部中彈的排長身旁——他的膀胱即將脹裂,導尿管因戰場條件簡陋完全失效。沒有猶豫,這個15歲的少女俯身用嘴含住導尿管,用力吸吮。
當尿液終于排出,滿臉通紅的曹排長淚流滿面,而少女抹去嘴角的液體平靜地說:“死都不怕,我還怕什么?”
她就是王清珍,上甘嶺戰役中最年輕的衛生員之一,也是電影《上甘嶺》女衛生員王蘭的原型。
1951年,當15歲的王清珍剪短頭發混入志愿軍隊伍跨過鴨綠江時,領導曾因她年紀小而想安排留守。
這個鐵路工人的女兒倔強抗議:“不讓我去,我要求去!光靠男同志們也不夠呀!”她甚至數日不與人說話,直到部隊默許她奔赴前線。
彼時沒人能預料,這個“像男兵一樣”的小姑娘將在煉獄般的上甘嶺創造生命奇跡。
上甘嶺戰役爆發后,王清珍所在的45師衛生所陷入物資斷絕的困境。
在美軍每秒6發炮彈的轟炸下,她展現出驚人的創造力:
取水:融化被炮火熏黑的積雪,用罐頭盒煮沸消毒
繃帶:收集照明彈降落傘,撕成布條包扎傷口
藥棉:拆開自己單薄的棉衣,取出棉花高溫處理后使用
“最艱苦時,她一人照顧20多名重傷員”,一位截肢戰士問她怕不怕,她昂頭回答:“你們不怕,我也不怕!”——次日這位戰士因失血過多犧牲,她強忍淚水轉向下一個傷員。
戰役第18天,坑道里傳來曹排長痛苦的呻吟。腹部中彈的他膀胱脹如皮球,導尿管因戰場簡陋完全失效。
王清珍嘗試按摩、熱敷均無果,眼見生命垂危,她突然俯身含住導尿管。連續幾口吸吮后尿液終于排出,曹排長得救了,而少女吐掉口中的血尿,繼續奔向其他傷員。
這一幕被秦基偉將軍寫入回憶錄:“這個姑娘為了解除戰友痛苦,情操之高尚令人肅然起敬”。
更艱巨的任務在等待她。黃繼光遺體被抬下陣地時,胸口留下碗口大的彈孔,雙臂因僵直高舉無法放下。
王清珍和女兵們含淚工作:先用溫水浸泡三小時軟化血衣,再用剪刀剪開粘連的血肉;為放下烈士手臂,她們輪流用熱毛巾敷焐關節,最終為他換上整潔的軍裝。當黃繼光面容安詳躺臥時,王清珍的指甲已在操作中滲出血絲。
1953年3月,王清珍因戰地救護榮立二等功,胸前掛上二級戰士榮譽勛章。
五年后,當她在北京影院觀看《上甘嶺》時,被衛生員王蘭在炮火中歌唱的畫面震撼落淚。
直到特等功臣趙毛臣告訴她:“王蘭就是按你們這些護理隊員塑造的”,她才知自己竟是原型之一。
面對突如其來的榮譽,這位退役后成為醫療器械廠女工的英雄異常平靜:“電影中的王蘭是千萬女衛生員的代表,我只是做了該做的事”。
1961年國家號召老兵歸隊,她再次穿上軍裝,最終以15軍衛生處副處長身份退休。
退休后的王清珍化身“上甘嶺精神”的傳火者:
百余場報告:擔任多所學校輔導員,講述真實戰場
妙手仁心:用精湛針灸為特等功臣趙毛臣癱瘓老伴治療兩月,助其恢復自理
抗洪前線:1998年長江洪災,62歲的她親赴簰洲灣大堤為戰士包扎傷口
2021年,85歲的王清珍獲評“全國先進軍休干部”。孫子劉航回憶:“奶奶從不主動講戰爭故事,直到我在軍史館看見她站在黃繼光雕像前給孩子們講課,才懂她的重量”。
2023年10月29日,湖北孝感殯儀館挽聯如雪。黃繼光連長的兒子萬愛軍輕撫靈柩:“清珍阿姨,那面有您簽名的戰旗已珍藏在丹東紀念館。”
一旁,電影《上甘嶺》中張連長原型之女張愛民含淚誦讀:“憶昔鴨綠江,烽火蔽天日……”
王清珍的骨灰盒上覆蓋著鮮紅黨旗,盒內靜臥著她珍藏半世紀的物件:半截照明彈傘繩繃帶、一只變形的罐頭盒,還有1953年那枚二等功勛章。
當哀樂奏響《我的祖國》,人們仿佛又看見五圣山坑道里那個哼著《南泥灣》的少女——她的歌聲穿透七十年硝煙,至今仍在中華民族的精神高地回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