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馬富春
盛夏時節,記者走進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干城鄉富民新村,眼前一幅美麗的新農村畫卷徐徐展開:寬敞平坦的道路,整齊劃一的新居,生機勃勃的田園,還有村民們臉上洋溢的幸福笑容。
這片新開發的熱土上,正書寫著一個黨建引領、產業興旺、鄉風文明的鄉村振興“富民”故事。
富民新村家家有產業,戶戶能增收
富民新村是個年輕的村莊,2017年4月開工建設,2018年8月竣工,安置來自古浪南部高深山區8個鄉鎮的1379戶4580人。
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富民新村新貌。受訪者供圖
實現“搬得出”目標后,如何做好搬遷后的“下半篇文章”,讓村民“穩得住、能致富”,成為富民新村黨委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發展特色產業,正是破題的關鍵一招。
在富民新村的日光溫室大棚,馥郁的瓜香撲鼻而來。嫩綠的瓜葉層層疊疊,油潤飽滿的香瓜沿著搭好的架子被吊起一米多高,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香瓜弧線”,在陽光下閃爍著誘人的光澤。
63歲的種植戶何振剛正在打頂抹芽、整條纏蔓,精心照料瓜苗。“現在一年四季都能在大棚里干活,村上還幫我們銷售農產品,我種的香瓜、人參果不愁銷路。在家門口就能掙錢,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何振剛樂呵呵地說。
目前,富民新村建成日光溫室820座、養殖暖棚940座,發展經濟林1055畝,牛、羊存欄4.1萬頭(只),年出欄約5.9萬頭(只)。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產業園、越海公司智能玻璃溫室、干城鄉村集體經濟產業園等相繼落地投產,以串收番茄、草莓、古浪香瓜為主的優質果蔬產銷兩旺,600多名群眾實現就地就業。
富民新村大棚種植產業園。受訪者供圖
隨著農業產業加速發展,富民新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提高,2024年達到11200元,較2019年的5065元增長2.21倍。村集體經濟規模也在不斷擴大,2024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278.76萬元,是2019年的5.67倍。
“新村的產業越來越興旺。家家有產業,戶戶能增收。”富民新村黨委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張延堂說,“我們不僅注重產業發展,還注重基礎設施建設,讓村民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適。”
打造宜居宜業的新型社區
在改善民生方面,富民新村下足了功夫。村“兩委”把提升基礎設施條件和公共服務設施水平作為著力點,建成黨群服務中心1處、完全小學和幼兒園各1所、標準化村衛生室6所,“一老一幼”關愛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富民大舞臺、標準化足球場等相繼投用。
富民新村群眾在富民大舞臺表演節目。受訪者供圖
“村里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的新局面正在形成,群眾更多更好地享受到發展紅利。”張延堂說。
村內生活設施不斷改善,水、電、路、網、綠地廣場及公共廁所等配套完善,實施天然氣入戶工程993戶,完成廁所改造1127戶,污水處理站及配套管網設施建成投用,宜居宜業新型社區基本建成。
“剛搬來時還有一些顧慮,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村里一年一個樣,我們做夢也想不到能過上這樣的生活。現在就一門心思琢磨怎么把產業做好,把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何振剛說。
村里持續推進環境優化行動。近年來在村內主干道及房前屋后栽植各類綠化景觀苗木23萬余株,栽植山楂、沙漠桃等經濟林果13.06萬株,完成以工代賑壓沙7602畝,動員群眾在自家庭院及房前屋后種菜養花。村里生態環境不斷優化。
2020年2月,富民新村入選第二批“國家森林鄉村”,2023年12月在全縣率先創建為省級“和美鄉村”。
文明之風吹拂美麗鄉村
隨著生產生活條件的極大改善,富民新村的鄉風文明不斷蝶變。
富民新村黨委書記張延堂(右)上門宣傳移風易俗政策。受訪者供圖
“我在外地上班,這次回來以后發現,我們村的風氣越來越好,大家不再攀比,婚喪嫁娶從簡操辦,鄰里關系更加和睦了。誰家有困難,大家都會主動幫忙,現在村里的人情味越來越濃了。”村民聞玉能說。
近年來,富民新村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將其作為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的重要內容。通過加強村規民約、發揮鄉賢能人引導約束作用,抵制高額彩禮、厚葬薄養等不良習俗。同時,建立“紅黑榜”評比、“文明股”分紅、巾幗家美積分超市、典型選樹等制度,開展“結對關愛·愛心甘肅”行動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表彰先進典型,樹立正確導向,引導村民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良好氛圍。
“以前村里辦紅白喜事,互相攀比、鋪張浪費的現象比較嚴重。現在有了村規民約和紅白理事會的引導,大家都自覺遵守,既減輕了經濟負擔,又增進了鄰里和睦。”張延堂介紹。
在基層治理上,富民新村全面學習推廣新時代“楓橋經驗”,探索實行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社區治理新模式。同時,充分發揮村綜治中心、“和為貴”調解室作用,組織村組干部、網格員等經常性入戶走訪,開展政策宣傳、矛盾調處,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們持續把精神文明建設作為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積極開展文明實踐活動,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提升村民思想道德素養,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精神力量。”張延堂說,村里不斷優化鄉村治理體系,積極引入數字化管理手段,完善村規民約,強化村民自治,提升治理效能,營造和諧有序的鄉村環境。
筑牢鄉村振興“紅色堡壘”
“我們始終把黨建引領作為村莊發展的核心力量,通過抓深抓實黨組織標準化建設,規范‘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組織生活,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說起富民新村的新生“密碼”,張延堂自豪地說。
富民新村黨委書記張延堂(左)在種植大棚了解生產銷售情況。受訪者供圖
近年來,富民新村黨組織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扎實推進基層黨建質量提升行動,將黨建工作嵌入到產業發展、基層治理、鄉風文明等各個環節,有效破解了移民安置村“管理難”問題。在黨組織的帶領下,黨員積極投身村莊建設,無論是產業發展還是環境整治,都能看到黨員忙碌的身影,他們用實際行動帶動群眾參與,凝聚起村莊發展的強大合力。
2019年8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富民新村視察調研并作出重要指示,全村黨員干部群眾倍感振奮、深受鼓舞,牢記總書記“老百姓的幸福就是共產黨的事業”的諄諄教導,探索形成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四聚四強雙提升”模式。村黨委先后榮獲“2021年度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全國文明村鎮”“甘肅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榮譽稱號,2021年9月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我們村的黨員就像一面面旗幟,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村民李玉林感慨地說。作為村黨委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的張延堂,更是用行動詮釋著黨員的初心使命,他先后被評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等,帶領群眾在致富路上穩步前行。
如今的富民新村,產業興旺、鄉風文明、生態宜居,黨建引領下的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廣。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