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毛主席親自宴請了一位“老朋友”唐生智。酒過三巡,唐生智突然放下筷子,聲音哽咽:“主席,我……我真的是個歷史罪人啊!”
所有人都知道唐生智講的是什么事情,十幾年前的南京保衛戰,國軍敗得慘烈,日軍隨后對無辜民眾發起了慘烈的大屠殺。
為什么唐生智會愧疚至此?他做了什么?
1937年11月,上海失守,日本正集結兵力撲向南京。國民政府急了,連開了幾天會,就為了商量一個問題:南京,守還是不守?
會議室里氣氛壓抑,李宗仁和白崇禧都搖頭,就連德國顧問都認為應該放棄。當問到唐生智時,他“騰”地一下站了起來,義正嚴辭地說,此處是國父的陵寢所在,必須要拼一把。他慷慨激昂,表示要和敵人干到底。
蔣介石一聽,表示滿意,終于有人站出來了,立馬讓唐生智擔任南京衛戍司令。唐生智也當場表態,會臨危不懼,沒有命令絕不撤退。
會議結束后,白崇禧奉命陪唐生智去勘察地形,這一看很糟糕,唐生智當時還生著病,到了平地上還能撐著下車溜達兩步,一遇到爬山,立馬就不行了,這樣的身體狀況,還指揮十幾萬大軍?
更要命的是,參加保衛戰的部隊,全是從上海敗退下來的殘兵敗將。有的部隊傷亡過半,有的連三分之一的兵力都不到,士氣早就跌到谷底了。
11月27日晚上,唐生智召開記者會,又是一番豪言壯語,什么“與南京共存亡”、“血戰到底”,說得感人肺腑。第二天,各大報紙頭版頭條都是他的話,老百姓看了熱血沸騰,覺得這回有救了。
可接下來,唐生智做了一件讓人摸不著頭腦的事,下令把長江里所有的船都撤走,理由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聽起來很英勇,暗地里,唐生智的參謀長悄悄在江邊藏了一艘小火輪,這分明是斷了將士的后路,卻給自己留了一條生路。
12月5日,日軍從四面八方向南京撲來,他們有飛機,有大炮,甚至還用毒氣,無所不用其極。守城的軍隊裝備破爛,人員不整,沒有一個人退縮,每個中國軍人,都記著“誓覆國仇”這四個字。
槍炮聲震天響,打到第六天,外圍防線快要頂不住了。蔣介石發了電報,說實在頂不住了,可以撤退,第二天卻又變卦了,要求能多守一天是一天,堅持上半個月,局勢就會大變。就這樣,軍人們繼續在南京城頭浴血奮戰,一批批地倒在了陣地上。
12月12日下午5點,南京城已經岌岌可危,日軍從幾個城門突了進來,唐生智在自己家里召開了最后一次軍事會議,先是念蔣介石“可以撤退”的電報,后下了一個書面命令,安排一部分部隊渡江撤退,一部分部隊突圍,接著又下了口頭命令,說實在突圍不了,有船就渡江。
這下徹底亂了,書面命令和口頭命令完全相反,大軍全都往長江邊跑,想要過江可是船呢?早就被唐生智下令撤走了。
12月12日晚上9點,軍人們擠在長江邊,進退兩難,前面是滔滔江水,后面是窮兇極惡的日軍。這個時候,唐生智和一幫高級軍官,偷偷摸摸地爬上了那艘預先藏好的小火輪,連夜撤到了江北。
12月13日,日軍完成了對南京的包圍,大部分中國守軍被俘虜,緊接著就是那場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唐生智連夜步行,第二天坐車到了滁州。
現在再看這段歷史,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唐生智當時抗日的決心可能是真的,但他的能力配不上他的豪言壯語。關鍵時刻的作為,組織撤退時混亂指揮,雖根本原因在于國民政府的決策失誤,但他一樣有重大責任的。
一名高級統帥的決定,可能關系到無數人的生死,這件事,是對所有后來者的警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