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你撞的,你干嘛去扶她?”
2006年,南京鼓樓區法院的一紙判決,讓“扶不扶老人”成為中國人心中最糾結的拷問。
主審法官王浩的一句“不是你撞的,干嘛去扶”,不僅讓案件當事人彭宇背負罵名,更讓整個社會的道德溫度驟降。
這句話立刻傳遍了整個國家大江南北的每個角落,嘲諷聲、怒罵聲不絕于耳,網絡上頻繁出現有關此事的段子,甚至連2014年春晚小品都有對于關于此事的評價,屬實是“經典永流傳”了,雖然是負面意義上的。
那么,這件事的真相是什么?王浩又為什么會說出這句話?
當年的法官、老人、彭宇,如今過得如何?
2006年11月20日清晨,66歲老太徐壽蘭正在南京水西門廣場站等待公交車的到來,她手拎保溫桶,剛從親戚家出門準備回家。
很快,兩輛83路汽車到達了水西門廣場站,由于年紀較大,老太太腿腳不太利索,只能慢慢抬腿上車。
可就在這時,彭宇也準備下車,僅僅是一秒鐘的時間,老太太就摔倒了。
因為上了年紀的緣故,她的傷勢嚴重,無法靠自己重新站起。
彭宇見狀自然是義不容辭地上前對老太施予援手,不僅放下了自己手頭原先的事情,更是盡心盡職地把老太送到了醫院,墊付200元。
經過檢測,徐壽蘭被確定為骨折。
而彭宇一直在醫院等到了老太的家人到來,才知道,老太太名叫徐壽蘭,而他的兒子潘輝也在此刻趕來。潘輝連連道謝,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而彭宇且秉持著做好事不留名的理念,在與徐壽蘭母子告別后,匆匆回到了家。
在彭宇回家后,徐壽蘭在醫院治療時被告知傷情嚴重,費用高達2萬塊。
聽到費用后,徐壽蘭突然開口:“撞我的人就是剛剛送我來的男人?!?/strong>
聽到母親這樣說,潘輝立即選擇報警,于是警察局聯系了彭宇。
彭宇堅表示,他這么做完全是出于善意,他主動走上前去扶持老人,并幫助他前往醫院。盡管如此,徐壽蘭和她的家人堅信是彭宇撞到了老人,并要求他負起賠償的責任。雙方僵持不下。
一個月后,徐老太以“被撞骨折”為由起訴彭宇索賠13.6萬元。法庭上,雙方各執一詞:彭宇堅稱見義勇為,徐家咬定其肇事逃逸。由于事發地無監控,案件陷入“羅生門”。
彭宇在第二次庭審時承認“我下車的時候是與人撞了”,但否認是與老太太相撞。第三次開庭中,原告方提供了一份主要內容為彭宇陳述兩人相撞情況的筆錄照片,雖然這份筆錄因警方失誤丟失客觀上無法提供原件,但也得到了當時做筆錄的警官的確認。結合彭宇自述曾經與人相撞卻說不清與何人相撞以及經警方確認的筆錄照片,這就構成了優勢證據,
主審法官王浩在判決書中寫道:“如果被告是見義勇為,更符合實際的做法是抓住撞人者,而非好心相扶?!?/p>
最終判決彭宇承擔40%責任,賠償4.5萬元。這樣的判決也是無可厚非的,但在最后宣判時,審理彭宇案的法官王浩說了一句讓人震驚的話:“你要是沒撞她,那你為啥要去扶她?如果不是你先撞了她,你干嘛要去扶?”
一個法官,一個執法者,一個理應維護社會正義和人性良善的人,竟會說出這樣的話。
這句“不是你撞的,干嘛去扶”迅速引爆輿論,被斥為“用法律邏輯踐踏人性良知”,直接動搖了整個國家傳統道德體系的根基。
一時間,“扶不扶老人”成了人們閑聊時熱議的話題。在社交媒體上,許多網友質疑現在的法治環境是否真能給好心人提供應有的保護。
還有網友分享了自己的親身經歷,表示在遇到類似情況時,寧愿旁觀,也不愿意主動幫忙,擔心事后會被冤枉和索賠。
而且這類案件每次被大家看到,都讓大家特別無奈。
2013 年 12 月,吳偉青在公路那兒把倒在路中間的一位老人給扶起來了??傻壤先吮环銎饋碇竽?,他卻說吳偉青就是撞倒他的那個人。
后來,那老人一直都不改變說法,還讓吳偉青賠 20 萬,最后把吳偉青逼得跳河自盡。等他自殺之后,老人才改變了之前的話,并且在檢查報告里,也能看出老人壓根就沒受傷。
2014年,沈騰和馬利還把這一幕搬上了春晚的舞臺。
“彭宇案”被廣大媒體爭相報道,引起全國人民的熱議。
在南京中院二審即將開庭之際,彭宇與徐壽蘭達成庭前和解協議,其主要內容是:彭宇一次性補償徐壽蘭1萬元;雙方均不得在媒體(電視、電臺、報紙、刊物、網絡等)上就本案披露相關信息和發表相關言論;雙方撤訴后不再執行鼓樓區法院的一審民事判決。
盡管案件最終以彭宇賠償1萬元和解收場,但在網友的不斷追問下,彭宇在2015年承認了自己與徐老太太的碰撞,中國最高人民法院也在2017年再次提起了這起事件的真相“彭宇確實撞人”,力求改變網友們的看法。
但是目前的現實是,仍然有大量人群執著地相信彭宇是被不可言說的力量逼迫,所以才承認是自己撞的。
而如今一轉眼,19年過去了,曾經參與這起案件的當事人的現狀又如何了呢?
記者朋友們就當年這起掀起了輿論風波的案件展開了走訪——
第一個了解到的是當年的被告“彭宇”。
彭宇在和解后辭去工作,離開南京。據傳他輾轉多地打工,現在算是走入了正常的生活軌跡,娶妻生子,始終拒絕媒體采訪,社交媒體最后一條動態是:“從此不敢再扶人”。
而徐老太因網友謾罵抑郁成疾,2010年病逝;直到死的時候,都沒落得個好名聲,實在可憐。其警察兒子因違規操作被開除公職,全家被迫搬離南京,至今下落成謎。
最后,作出判決的法官王浩也因此攤上了麻煩。
有不少媒體在報道這起事件的時候,都特地強調了法官王浩在法庭上說的那句話,許多民眾也緊抓著這句話不放,認為他這是在“助紂為虐”。
因輿論壓力,王浩被調離審判崗位。
2011年10月26日,據報道,彭宇案主審法官王浩去年調到街道辦事處,沒停職檢查。
后轉調到司法所,他表面上還是那個職位,其實工作環境和地位差遠了,這變化明擺著影響巨大。
王浩調動后,周圍全是老房子,和過去的法院比起來,這地方簡陋得多,設施差,環境也差。工作也完全不同了。以前他在鼓樓區法院知識產權庭,專審這方面的案子。
司法所的日子,他主要忙著調解糾紛,處理社區矛盾,和老百姓打交道。
王浩沒在司法所待多久,據說后來去了南京,加入拆遷小組,負責湖南路一帶的協調工作。
調崗后的王浩極少公開露面,據知情人士透露,他曾私下感慨:“法律需要證據,但道德需要溫度。”
這句遲來的領悟,卻再難挽回公眾對司法的信任。
如果你是當年的法官,會如何判決?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