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核武器,伊朗態度突然變了。然而,一直叫囂要徹底摧毀伊朗核計劃的以色列卻更擔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1.美軍空襲伊核設施,成了一場“羅生門”?
近期,美軍B-2空襲伊朗核設施,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事件發生后,美媒卻宣稱,襲擊并未摧毀核心部分,只能讓伊朗的核計劃推遲幾個月。隨后,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國防部長赫格塞思相繼表示,伊朗的核設施已經被徹底摧毀。
那么,真實情況究竟如何呢?這個時候,伊朗方面發聲了。伊朗外交部發言人伊斯梅爾·巴加埃稱,B-2炸機投下的GBU-57鉆地炸彈確實給他們帶來了不少麻煩,核設施受到了顯著破壞。
(伊朗核設施遭到美軍空襲后的場景)
這與之前國際原子能機構和伊朗媒體的說法可謂大相徑庭,有分析稱,這可能是伊朗和美國給以色列演的一場戲。
以色列與伊朗停火后,內塔尼亞胡表示,他們完美地摧毀了伊朗的核計劃,并信誓旦旦地說:“要是伊朗膽敢重啟核計劃,我們就用更猛烈的方式打回去。伊朗永遠別想擁有核武器。”
這種背景下,伊朗核設施到底是什么情況,沒有人知道。不過,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接下來拋出的重磅炸彈,讓內塔尼亞胡徹底坐不住了。
2.伊朗總統:支持中東無核區,但有一個前提
在伊核設施遇襲的喧囂聲中,佩澤希齊揚稱,支持建立一個中東無核區和無其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區。但這一切的前提是,以色列也必須放棄這類武器。
(伊朗總統稱支持中東無核,但有一個前提)
以色列的核能力,可以說是公開的“秘密”。雖然以色列從未承認擁有核武器,但國際上普遍認為其是擁核國家。早在上世紀60年代,以色列就開始秘密發展核武器,據估計,現在他們可能擁有90枚到300枚核彈頭。而這些核彈頭是通過與法國、美國甚至南非等國的合作逐步積累的。
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還擁有“三位一體”核威懾體系。空基力量有F-15I和F-16I戰機,這些戰機經過改裝,可以攜帶核武器;陸基力量則依托“杰里科”系列彈道導彈,其中“杰里科-3”的射程可以達到驚人的11500公里;而海基力量則由“海豚”級潛艇負責,其具備發射核巡航導彈的能力,為以色列提供了可靠的第二次打擊能力。
這樣一個龐大的核威懾體系,顯然是以色列確保自身安全的最后底牌。他們絕不會輕易放棄,更何況,以色列的戰略目標從來都是削弱潛在敵人的實力,而不是削減自己的力量庫。這也是伊朗提議的一個關鍵所在——既表達了愿意緩和緊張局勢的意愿,又提出了一個以色列幾乎不可能同意的前提。
(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以色列是擁核國家)
這種情況一目了然,美以兩國根本無法阻止伊朗繼續其核計劃活動,反而因伊朗的提議陷入了一場無形的外交困局。
3.伊朗干的一件大事,讓以色列更加擔心
核設施遭受打擊后,伊朗似乎意識到,核計劃的公開性和透明性已經成為一種束縛。因此,伊朗選擇將核活動轉入地下,中斷了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
這一策略的轉變意味著曾經處于國際監督之下的伊朗核活動,現在變得“神龍見首不見尾”。這種變化,使得中東局勢更為緊張和難以預測。
伊朗多年來在核技術上的積累絕非虛言。大量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使其迅速恢復和推進核計劃。這種技術儲備可謂是伊朗手中的另一張王牌。
(伊朗宣布暫停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
襲擊的余波未平,伊朗核問題必然會在未來的國際舞臺上掀起更大的浪潮。尤其是在核威懾與反恐怖主義中,不可控因素的增加將成為各國政府頭疼不已的難題。毫無疑問,伊朗的每一步棋都將帶來新的戰略格局調整,其影響力不可小覷。
如今的局面已變成一團看不清的迷霧,各方的行動不僅要考慮眼前利益,還需放眼未來可能的種種變數。如今的美國和以色列恐怕要更擔心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