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6月25日在伊朗德黑蘭拍攝的在以色列空襲中損毀的住宅樓。新華社 圖
伊朗6月28日在首都德黑蘭為犧牲的軍事指揮官和科學家舉行國葬。媒體29日在報道中披露,在以伊沖突中遇害的核科學家包括伊朗伊斯蘭阿扎德大學校長、理論物理學家穆罕默德·邁赫迪·特赫蘭奇(Mohammad Mehdi Tehranchi),以及曾任伊朗原子能組織負責人的核工程師費雷敦·阿巴西-達瓦尼(Fereydoun Abbasi-Davani)等人。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聲稱,此次襲擊已使伊朗的核計劃推遲了數年。前政府官員和專家則稱,襲擊重創了伊朗在沖突后快速推進核武器研發的能力。截至以伊此輪沖突?;鹕r,遇害的至少11名科學家中的多數人曾直接參與核彈頭組件的測試與建造工作,包括引爆系統、高能炸藥以及觸發鏈式反應的中子源等關鍵部件。
伊朗外交部長阿拉格齊此前表示,伊朗始終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忠實成員,伊朗堅持在國際法框架下和平利用核能、包括鈾濃縮的權利。“我們無意尋求核武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在伊朗國家安全戰略中沒有任何地位?!?/p>
美國反擴散事務前國家安全主任埃里克·布魯爾分析指出:“若只是隨時間推移緩慢流失專業人才——尤其在不實際研發核彈的情況下——尚有緩沖余地來培養替代者。但若正全力推進核武研制,或將此視為近期可行選項時,這種人才損失將造成更嚴重的沖擊。”
不過,美國佛羅里達州國際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系副教授兼政治學研究生項目主任埃里克·洛布(Eric Lob)曾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盡管美國可在此前的襲擊中摧毀實體設施,卻無法抹去伊朗在核領域的相關知識?!氨M管以色列暗殺了多名核科學家,但伊朗仍擁有大批在該領域工作多年的科研人員?!?/p>
襲擊目標是誰?
以色列12頻道此前報道稱,以色列于6月12日晚間至13日凌晨發動名為“納尼亞”的行動,采用一種“特殊武器”暗殺了伊朗10名核科學家中的9人。不過,該武器的細節被禁止向外界公開。第10名核科學家在其他9名科學家死后不久也被殺。
報道指出,這些核科學家都是在睡覺時被殺害的,以色列之所以決定對上述科學家同時進行暗殺,是為了保證行動不會走漏風聲。以色列多年來一直在密切跟蹤伊朗核科學家的動向,此次被殺的10名核科學家在去年11月被列入暗殺名單。
據科學與國際安全研究所所長戴維·奧爾布賴特透露,行動最重要的目標人物之一是阿巴西-達瓦尼。作為伊朗核開發相關工作的奠基人之一,阿巴西-達瓦尼曾擔任伊朗秘密計劃“阿馬德工程”(“AMAD計劃”)的管理者和高級顧問,其科研工作主要聚焦于中子引發器的研發。
阿巴西-達瓦尼曾在2010年遭遇汽車炸彈暗殺并幸存,而當天另一名伊朗核科學家則被殺死。在近期的一次電視采訪中,阿巴西-達瓦尼稱伊朗已掌握核武器所需的全部技術知識?!叭绻霞壝钗以旌藦棧揖湍茉斐鰜??!彼绱吮響B。
另一位遇害科學家是特赫蘭奇。據美國財政部披露,他曾負責高能炸藥研究。以色列安全分析師羅寧·所羅門稱,特赫蘭奇后來成為德黑蘭頂尖學府沙希德·貝赫什提大學的物理系教授,該校聚集了包括阿巴西-達瓦尼在內的眾多核科學家。
11天后,在以伊?;饏f議生效的幾個小時前,伊朗北部地區發生襲擊,造成另一名科學家賽義德·薩迪吉·薩貝爾(Sayyed Seddighi Saber)死亡。據以色列和伊朗官方媒體報道,幾周前,他因被指控從事核武器相關工作而受到美國制裁。據悉,薩貝爾生前擔任重要科研機構“沙希德·卡里米集團”負責人,該組織為伊朗國防創新與研究組織(SPND)開展爆炸物相關研究項目。
核科學家一直是暗殺目標。自1950年以來,為埃及、伊朗和伊拉克核計劃工作的科學家頻頻遭到暗殺。據稱,美國和以色列對核科學家實施的襲擊次數最多,英國和蘇聯也曾參與此類襲擊。在以色列此次行動之前,已有10名參與伊朗核計劃的科學家在襲擊中喪生。1980年,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炸毀了意大利工程師馬里奧·菲奧雷利的住宅及其公司SNIA Techint,以此警告參與伊拉克核項目的歐洲人。
精密的核專才培養體系
一名不愿具名的以色列高級官員表示,以情報機構相信殺死核科學家是“納尼亞”行動中最重要的部分,因為伊朗的軍事領導人和設施更容易被替代或修復,而核科學家的知識則需要更長時間才能重新掌握。
然而,有證據顯示,伊朗已建立起一套精密的核專才培養體系。正是這一體系,使得伊朗在頂尖核科學家接連遇害的情況下,其核計劃仍能持續推進。
以色列安全分析師所羅門稱,過去20年間,伊朗通過沙希德·貝赫什提大學、謝里夫理工大學和馬利克·阿什塔爾大學等高校,成功延續了其核武器研發能力。在這些院校中,資深核科學家常與青年學子共同開展實驗研究。在6月13日遇害的兩位科學家——艾哈邁德雷扎·佐爾法加里和阿卜杜勒哈米德·米努切赫爾——就曾于2024年6月在《核能年鑒》發表論文,運用先進計算機模型揭示中子源在鏈式反應中的行為規律。
此類研究既可用于建造核反應堆等民用領域,也能為核武器鏈式反應觸發機制提供理論支撐?!斑@些教授正在培養新一代科學家……他們將成為伊朗核計劃的中堅力量。”所羅門強調道。
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國際事務副教授詹娜·喬丹和雷切爾·惠特拉克在學術網站Conversation的撰文中同樣表達了類似觀點——盡管以色列將科學家視為關鍵知識來源進行打擊,但伊朗國內可能仍有數千名相關科研人員,這令針對科學家的打擊效果存疑。
二人還指出,以色列的策略風險極高——既可能無法有效遏制敵方核計劃,又易引發公眾憤慨并招致報復。尤其當這些通常被視為平民的科學家被塑造成殉道者時,后果將更為嚴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