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汝再一次沒有選擇“舒適區,這事其實該讓我們都冷靜想一想:競技體育里,什么才是真正的職業尊嚴?
實事求是講,中國女籃這幾年在國際賽場上風頭正勁,球迷們的關注度也水漲船高。李月汝作為現役頂級中鋒,從國內聯賽到海外闖蕩,幾乎沒怎么給自己留喘息的空檔。她在WNBA的經歷跌宕起伏,曾一度遭遇冷板凳、傷病、換隊等現實難題,也曾因為薪資和身份問題,在歐洲聯賽兜兜轉轉。這樣的履歷,放在當下中國體壇并不多見。與此同時,其他幾位“同級別隊友則選擇回到國內賽場,生活節奏慢了不少,外界難免有些聲音。
但話說回來,運動員的選擇其實跟我們身邊的“自己人沒什么兩樣。有人喜歡冒險,有人更珍惜安穩,這沒有對錯之分。李月汝能連續幾年在外闖蕩,背后靠的不光是技術,更有一股“我就不信命的勁頭。她不認命地去爭取首發,去適應不同體系,哪怕一場比賽只有幾分鐘時間,也不愿意輕易回頭。這點,說句公道話,真不是誰都能做得到。
當然,我們不能拿個別人的選擇去要求所有人都一樣。畢竟,職業運動有它獨特的規律,球員的身體、心理、家庭、未來打算都得考慮進去。李月汝頻繁轉戰,固然讓人敬佩;但韓旭、李夢、楊力維們選擇留在WCBA,守住各自一畝三分地,也有她們的道理。喜愛歸喜愛,評價一個人的賽場選擇,不能只盯著“誰更拼,還得看整體環境和個人發展的大局。
更值得重申的是,中國女籃的集體榮譽,是靠一代代球員的努力積攢下來的。無論是在海外打球,還是留守本土,最終拼的都是為國效力的那一刻表現。外界把“奮斗與“躺平對立起來,多少有些失之偏頗。李月汝的執著,代表了一種更主動、更有擔當的體育精神;而留在國內的球員,守住陣地,也同樣承擔著自己的責任。否則,一味苛責,反倒容易讓討論變了味道。
我個人更支持那種不斷突破自我、勇于面對不確定性的職業態度,這不僅僅是體育圈的事,也是社會上很多行業該有的風氣。但規矩不能亂——競技體育從來不是“誰最拼就最大聲,而是尊重每一種選擇、守住基本公平。李月汝的故事固然精彩,但也提醒我們:別讓對奮斗的贊美,變成對其他人的苛責。每個人的路都值得被尊重,職業自尊最重要的,是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到最好。
到頭來,運動員也是普通人,有家有情緒有壓力。我們這些旁觀者,既要看到拼搏的光芒,也要記得適度寬容。說到底,體育的價值在于讓人變得更好,而不是互相攀比“誰更苦誰更累。希望所有選擇,都被善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