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專注終身成長領(lǐng)域的董三自。
溫馨提示:我的文章較抽象,僅適合有國學基礎(chǔ)的中上資質(zhì)者閱讀哦。
閉目塞聽,在現(xiàn)代語境中,妥妥的貶義詞;
單從字面意義理解,是形容一個人生活態(tài)度封閉、對外界事物不聞不問的狀態(tài)。
現(xiàn)代社會,我們對信息的依賴度,達到了空前的程度!
有不少生意人,就是賺著信息差的錢。
如各種中介商、咨詢行業(yè)等,他們正是因為掌握了一般人觸及不到的海量信息,才得以吃到高額的紅利。
在今天這個世界中,如果讓人閉目塞聽,一定會被視為反智的言論。
但你知道嗎,這個詞竟從老子的經(jīng)典著作中演變而來!
它作為成語,最早出現(xiàn)于王充的《論衡》:
【閉明塞聰,愛精自保】
王充是東漢思想家,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
他提出的無神論觀點,旨在對抗當時社會上盛行的天命觀和神鬼論。
他是我國歷史上不多見的辯證唯物主義者,但其學說由于與當時的主流思想格格不入,一經(jīng)問世就被視為歪理邪說……
王充雖非道家傳承者,但因其師嵇康對老莊推崇備至,看來他也應(yīng)該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這句話不就透出一股濃濃的道家味道么!
再一捋,這個詞,可不就是從老子的話演變而來么?
【閉其門,塞其兌,終身不堇】
后面接著還有一句【啟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這段話出自《道德經(jīng)》帛書版第52章。
老子這句話,相對后世流傳的成語所指,涵蓋面要更廣一些。
門和兌,指人體感官的開口,這是人體與外界溝通的通道。
堇,少,引申為缺乏。
這句話聽著,也太打腦殼咯!
關(guān)閉感官的通路,這輩子就不會有所缺乏?
這讓人咋理解?
對現(xiàn)代人來說,不是信息越多、越豐富越好嗎?如果無法了解外界的信息,這不是相當于盲人、聾人嗎?
這樣的人,可能連生存都會成為問題,咋還會不缺乏?
這不是反智、愚弄人么?!
莫急。我們再來看后面這句:
一旦開啟感官的門戶,跟隨外部世界的節(jié)奏做事,這輩子就危險咯。
這句話聽著更荒唐!
難道人可以脫離外部世界而獨立存在么?可以不與他人互動、不參與社會化分工么?
我們理解文意,一定要結(jié)合上下文,前面還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
省流:凡事抓住根本、抓住關(guān)鍵。
這個母,自然就是老子所說的“道”,也可以理解為事情的本質(zhì)、規(guī)律。
這樣一來,不論是老子的閉門塞兌,或是王充的閉明塞聰,或是現(xiàn)代的閉目塞聽,都很好理解了。
三自觀點:
閉目塞聽的正確解讀:
- 這并不是讓我們裝聾作啞,對外部信息無動于衷;
- 而是說,人生要抓住本質(zhì),時時守護自己的本心,不要太過依賴外界;
- 不要盲目跟隨潮流和大眾,要曉得,絕大多數(shù)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這輩子到底要什么!
- 外界很多不良信息,會刺激我們的感官欲望,讓我們的精力受到無謂的消耗;
- 為了避免在對欲望和花花世界的追逐中迷失心性,我們要學會適時關(guān)閉自己的感官。
這句話,看似反智,深入領(lǐng)會,實則是老子的智慧結(jié)晶,對修身養(yǎng)性、選擇人生方向及正確的生活方式,都有重要的啟發(fā)和意義!
你的看法是什么?
更多精彩見個人主頁。
心智提升,是人生最重要的成長,貫穿一生。
我們的成長目標是:自足、自洽、自在。
我是專注終身成長領(lǐng)域的董三自。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