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6月底,19隊的陳海松被徐向前提拔為紅九軍第二十五師的政委,該師的師長則是我軍名將許世友。
在陳海松抵達第二十五師之前,許世友就已經聽聞這次的政委非常年輕,但是沒想到見面后,許世友一下子就愣住了:“你不是我以前的勤務兵嗎?”
而陳海松仿佛早就料到這一幕一樣,敬禮說道:“紅九軍第二十五師政委陳海松,前來報到!”
那么這位陳海松,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一個年輕人
1914年2月13日,陳海松出生于湖北省大悟縣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陳海松家里日子不好過,他們家的地是在山坡上,還只有一畝半。
山坡田的收成往往比普通的田要更差一些,但是對陳家來說,這樣的日子已經不錯了,至少他們家還是自耕農,地也是自己家的。
一般的年景,陳家日子也算過得下去,不需要舉債,但是陳海松兩歲時,自己的母親就不幸因病去世了。
家里少了一個勞動力,日子一下子就難過了很多。陳海松家里孩子多,這個小兒子確實養(yǎng)不起了,陳海松的嬸母收養(yǎng)了他。
對這個侄子,嬸母是全當親兒子看待,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下,陳海松從小的成長也算是自由自在。
他所在的村莊不過十幾戶人,大家都是自耕農,日子也算過得下去,家里也不需要他早早就出去掙錢。
所以陳海松的童年是快樂的,他穿梭于山中的大樹之間,是村里最淘氣的孩子,經常帶著村里的孩子奔跑打鬧,爬樹下河。
或許就是因為童年的經歷,陳海松掌握了一些最基礎的指揮才能和組織能力。1927年11月13日,黃麻起義爆發(fā)。
在我黨的領導下,當地農民開始組建農會和赤衛(wèi)隊,當時已經停學在家的陳海松也被“革命”這一新鮮事物所吸引。
當時我黨黨員幾乎每天都會在各個村莊里進行宣講,陳海松對我黨的宣講很有興趣,每天都要去看,看完還不滿足,還要拉著黨員東問問,西瞧瞧。
1930年,陳海松干脆加入了兒童團,成為大隊長,當時的他已經16歲,但是看到身邊的人都加入紅軍,扛起了步槍,他對自己只能拿紅纓槍這個事感到很不是滋味。
于是他就和幾個小伙伴商量了一下,決定要加入紅軍。陳海松的父親和叔叔嬸嬸毫無意外地察覺到了他內心的想法。
為了不讓他加入紅軍,家人趕緊給他說了一門親事,想要拴住他的心。陳海松得知消息后,心想自己不能耽誤了人家姑娘。
于是他一連幾天都沒有參加兒童團活動,就是一門心思在家里干活。家里人以為他有所轉變,不再堅持說親。
但是陳海松其實打定了主意,要在自己單獨干活的時候偷偷加入紅軍。陳海松家里的地離大路很近,經常有紅軍經過。
于是有一天,陳海松再次見到紅軍,扔了鋤頭就去參軍了。中午家里人不見他回來,就來地里找,結果只看到了扔在地上的鋤頭。
大家這才意識到陳海松是偷著跑出去加入軍隊了,嬸母看著地上的鋤頭不由得大哭:“我的兒啊!你走了也不說一聲啊!你這一走什么時候才能回來啊!”
那么接下來,陳海松又經歷了什么呢?
征戰(zhàn)
陳海松加入的隊伍是徐向前的主力紅軍,因為他本身比較聰明,所以很快就成為了連長的勤務員,而這個連長正是許世友。
但是陳海松太聰明了,學習能力很強,不可能一輩子只當勤務兵。次年陳海松就入了黨,并且成為了連指導員。
到任機槍連后,因為記憶力好,陳海松很快就記住了全連所有戰(zhàn)士的名字。1933年,陳海松被任命為師政委。
而他所到任的第二十五師師長,恰恰就是多年前剛剛入伍時的老連長許世友,自此之后陳海松跟著許世友南征北戰(zhàn)。
有一次戰(zhàn)斗時,陳海松在前線指揮戰(zhàn)斗,突然一枚炮彈在他的身邊爆響,陳海松一個趔趄,但是又馬上站起來繼續(xù)指揮戰(zhàn)斗。
直到戰(zhàn)斗結束后,才有戰(zhàn)士猛然間喊道:“政委,您的腿上全都是血!”
陳海松看了看自己的腿,頓時痛覺神經恢復,疼痛讓他冷汗直流,但是他還是堅持到所有傷員被轉運完畢。
最后,陳海松是被抬下戰(zhàn)場的,兩天后他的大腿已經已經完全腫起,炮彈的彈片仍然還在他的腿中,醫(yī)生驚嘆于他竟然堅持了兩天!
因為沒有麻藥,醫(yī)生進行手術的時候甚至沒有使用麻藥。在彈片被取出后,陳海松已經疼到虛脫。
1934年底,因為粉碎劉湘六路圍攻有功,陳海松又被升任紅九軍軍政委。
其實,陳海松這個人非常善于與人交往。
當初還在機槍連的時候,他們的連長是國民黨起義來的,打機槍特別厲害,但是脾氣不好,之前的指導員都和他合不來。
可是他和陳海松的關系就非常好,陳海松也跟著他學會了打機槍。之后每次指揮作戰(zhàn),他身邊都要放著一挺機槍,關鍵時刻就親自上。
但是就是這么一位優(yōu)秀的政工人才,最終卻犧牲在了西征的戰(zhàn)場上。
1936年,紅三十軍和紅九軍五萬多人渡過黃河西征。
本來西路軍打算進攻寧夏,但是因為戰(zhàn)局的變動,寧夏戰(zhàn)役并未勝利,同年11月,敵軍糾集了十一萬五千人圍剿紅軍。
因為沒有后援,西路軍逐漸陷入被動,數月后只剩下了三千多人,被迫展開突圍。
陳海松在梨園口一戰(zhàn)中,帶領部隊奪取寺江山,但是此時紅軍戰(zhàn)士們已經非常疲憊,彈藥也不多了,戰(zhàn)斗力大減。
他們打到半山腰就被敵人壓了下來。為了給部隊保留火種,陳海松命令大部隊帶著機關組織一起撤離,自己斷后。
這個時候誰都知道,留下來斷后的生還希望不大了。同志們想要讓陳海松走,自己留下。陳海松面色一沉:“讓你們走就都給我走!什么時候還在這里婆婆媽媽!”
這是很多同志第一次見到陳海松發(fā)火,也是他們最后一次見到他發(fā)火,緊接著陳海松又緩和語氣說道:“讓你們走就趕緊走,再晚了誰也走不了,能走一個算一個!”
陳海松帶著警衛(wèi)排對敵人打了一波反沖鋒,敵人抵擋不住,無奈退了回去,主力部隊成功逃生。
但是陳海松和警衛(wèi)排卻被敵人團團包圍,陳海松最終身中八槍,壯烈犧牲!
警衛(wèi)排只剩下一位負傷的戰(zhàn)士成功逃生,最終向上級報告了陳海松和警衛(wèi)排大多數戰(zhàn)士的犧牲經過。
朱老總對陳海松的犧牲很是惋惜,多次表示:“陳海松是四方面軍最年少有為的指戰(zhàn)員,可惜的是,犧牲的實在是太早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