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城市華燈初上,新區青年夜校“不卷課堂”的燈火,便成了許多年輕人下班后心照不宣的“燈塔”。今年以來,23期“不卷課堂”如同一簇簇星火,在非遺粽編的經緯間、在AI電商的屏幕前、在八極拳的招式里,為青年勾勒出一片卸下內卷焦慮的成長綠洲。這處由羊山新區文廣旅局打造的文化空間,正以“小而美”的切口,將“兩高四著力”殷切囑托落實為青年可觸摸的文化體驗與能力躍升,也是羊山“高效能治理”在服務“人”的層面上的具體體現。
小課堂大民生
點亮“夜生活” 賦能“新成長”
以前下班就刷手機,感覺時間都虛度了。現在每周都盼著來上課!”經常加班的小薇,是茶藝、剪紙和插花課的粉絲學員。她說,每次上完藝術類課程后心情十分愉悅,讓她在面對高壓工作時多了一份從容,“感覺像是給心靈找到了一個‘充電樁’。”
“不卷課堂”的誕生,正是源于對青年群體精神文化需求和成長發展渴望的敏銳捕捉。它不以應試、考證為目的,沒有KPI的壓力,核心是“賦能”與“愉悅”。課程設計緊貼青年所思所想所盼:非遺傳承守護文化根脈,藝術熏陶滋養審美情操,電商實戰緊握時代脈搏,八極拳強健體魄,心理課程守護心靈健康。這看似“五花八門”的課程表,精準覆蓋了青年提升綜合素質、緩解壓力、拓展社交、擁抱新知的多元需求,成為新區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升青年幸福感和歸屬感的一個溫馨切口。
文化傳承與產業創新的奇妙交融
在非遺粽編課堂上,年輕的程序員小李正小心翼翼地用棕櫚葉編織著小螞蚱,“敲了一天代碼,手指都僵了。沒想到這柔軟的葉子,反而讓手指‘活’了過來,心也靜了。”擁有15年棕編經驗的謝強老師看著這群專注的年輕人,感慨道:“老手藝能在年輕人手里‘活’起來,這就是最好的傳承。”
而在隔壁的“AI應用與直播實戰”教室,則是另一番景象。“老師教我們的直播話術、產品定位法、主播形象打造等特別實用,效果明顯!上期課后,我的小店的線上咨詢量明顯增加了。”學員小趙興奮地分享。
“不卷課堂”巧妙地搭建了一座橋梁,它將古老的非遺技藝、深厚的藝術修養,通過青年易于接受的方式激活、傳承,讓文化自信在親身體驗中生根發芽。同時,它敏銳捕捉數字經濟浪潮,將AI、直播等前沿技能引入課堂,賦能青年擁抱新業態、提升新技能,為新區的電商發展、產業升級儲備了懂文化、會技術的復合型人才。
身心兼修 活力奔涌
“不卷課堂”為高質量發展筑基
八極拳課堂上,吼聲陣陣,汗水揮灑。“練完出一身汗,感覺積攢了一天的壓力都釋放了,第二天上班精神頭更足!”學員小王的話道出了許多人的心聲。強健的體魄,是干事創業的基礎。
與此同時,心理課堂則如春風化雨。專業的老師引導青年認識情緒、管理壓力、建立積極心態。“以前遇到挫折容易鉆牛角尖,現在學會了換個角度看問題,心態平和多了。”學員小林說。身心和諧,方能行穩致遠。
“不卷課堂”關注青年的全面發展,八極拳鍛造強健體魄,心理課程守護精神健康,藝術熏陶提升人文素養,這正是為新區未來的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的人力資源基礎。它從提升個體的全面素質入手,呼應了“著力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的深層要求,讓青年以更飽滿的熱情、更健康的身心狀態投身于新區建設的熱潮。
“不卷課堂”的魅力是讓青年群體回歸了學習的本真——熱愛與成長,它像一方小小的沃土,讓青年在繁忙工作之余,得以喘息、滋養、伸展枝葉。“不卷課堂”,這方為青年點亮的精神家園,正以其獨特的方式,在傳承與創新的交響中,在賦能與成長的旋律里,為中原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壯麗篇章,書寫著屬于新區青年的精彩注腳。燈火不滅,成長不息,未來可期。
來源:羊山新區文旅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