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寵挑滑車那一戰,幾乎沒人能復現,可要把他丟進《隋唐演義》,面對李元霸、宇文成都、雄闊海這些半神戰將,他還站得住嗎?
這不是幻想,這是實打實的碰撞,誰能撐到最后,不一定是最猛的。
李元霸:極限之外的力量
高寵使的是虎頭槍,三百斤重,鑌鐵鑄成,槍桿中空,槍頭鏨金,挑起一輛滑車,他用的不是巧勁,是死力。
那一戰,滑車十一輛,輪軸鐵制,壓條三層,千斤重,宋軍硬推上前,他一人迎戰,不是破車,是挑車。
槍頭下壓,撬住車轅,膝下一沉,馬往前沖,槍將車翻,接連十一次,馬力衰竭,槍頭刺空,落馬身亡,不是敗,是馬敗。
這份戰績,在《隋唐》里也找不到第二個。
李元霸呢?出場即頂點,八百斤雙錘,舉六千斤石獅如草,錘出三下,誰也擋不住。
最猛的一場是四明山,說是一人殺百萬,當然夸張,但描述有細節:“殺透八百里?!辈皇亲炫?,是連營。
敵兵退,他追殺;敵兵聚,他一錘砸散,殺得天昏地暗,連自己人都怕。
這不是夸人,是在塑造一個界限,李元霸是極限之上。他不是將,他是天災。
高寵不是,他有缺點,坐騎會累,槍挑太慢,力氣雖大,但不可能砸飛十丈外,和李元霸相比,他不是超人,是精兵。
但兵和神之間,差距在哪?看兵器。
李元霸的錘,沒槍那種技巧空間,掄錘,不靠招式,靠壓迫,三錘定勝負,不贏就走。
而高寵的槍,要巧、要準、要沉穩,挑車那一幕,不是蠻干,是殺法,先下馬陣,后架后輪,再蹬馬腹,一氣呵成,前車尚未落地,后槍已出鞘。
耐力也不同。
李元霸,三錘一個敵,三錘之后,人還沒死,就不是對手了,再打,是虐殺。
高寵挑車十一,三十輪未歇,馬先倒人未敗,不是爆發,是持久戰,不是天賦,是訓練。
還有一個細節容易被忽略。
李元霸死得草率。天雷一響,人沒了,為什么?不堪天命,過強自損。
高寵呢?也死得不值,但不是神滅,而是馬脫力,槍失準,換句話說,他是戰死。
一個是殺到盡頭,天收;一個是殺得太久,馬先死。
這兩種結局,說明他們不是一個層級。
可如果李元霸不在場呢?舞臺就變了。
宇文成都:壓不住的將門虎將
要看高寵的真正對標,得看宇文成都。
宇文成都是誰?《隋唐》里“天下第二條好漢”,兵器是鳳翅鎦金镋,重三百二十斤,身高八尺,面如紫炭,眼似銅鈴,話不多,戰績不少。
最關鍵的一戰,是四平山,對手不是一般人,是雄闊海、伍云召、伍天錫。
三人聯手,單拎出來,每人都是能打十將的狠角色,成都一人接戰,七十回合不落下風。
這是難得的細節描寫,《隋唐》對李元霸的描寫太空,三錘殺人;但對宇文成都,多寫過程。
對手強,他能周旋;人多,他能頂;兵器重,出招不慢;盔甲厚,行動不滯。
高寵如果入場,和誰最像?就像宇文成都。
兩人兵器重量幾乎一致,一個300斤虎頭槍,一個320斤鎦金镋,一個挑滑車,一個挑三將,一個是亡馬失勢,一個是戰不敗身。
再看打斗細節。
高寵挑車,不是空地,是陣前,對面有弓箭,有拒馬,有鐵索,他照挑不誤。
一次滑車,三人駕,槍挑上去,不能歪,不能慢,要快要狠,車翻,馬沖,槍再落,這不是演義,是戰術。
宇文成都戰四平山,山路難走,三將并肩壓陣,成都靠的是招式,镋頭上挑,桿柄橫掃。
三十回合后,伍天錫中臂,退,伍云召追上,被逼退十步,雄闊海用棍壓制,被卸左肩。
這一戰,說明成都不怕圍攻,也不靠一擊必殺,像高寵。
但成都的缺點也明顯,他只敢和李元霸過三錘,知道敵不過,上場只擋一下便走,打秦瓊,也沒討到便宜。
高寵若遇元霸,也擋不住三錘,但如果把元霸抽掉,隋唐再排位,會變成什么樣?
成都未必是第一。
高寵挑車不敗,如果換成挑人呢?槍挑宇文成都,誰輸?
成都打三人不敗,但也未能擊退;高寵挑車十一輛,擊破千軍防線。
細節里藏著答案:成功靠技巧,力均;高寵靠絕力,一擊制敵。
這不是誰更強,而是誰更極端。
再說結局。
宇文成都戰死,對手是裴元慶,兩人對撞,锏擊镋,聲如雷震,成都臂斷,刀落。
高寵也死,但是因馬倒,不是人敗。
兩人都敗了,可一個是力盡,一個是坐騎脫力。
這不是武藝的終點,是戰場的巧合。
放在同一個舞臺,他們的強弱,得看兵器、馬力、地形、敵數,甚至天氣。
但有一點確定,若元霸不在場,高寵和宇文成都,就是并列第一檔。
雄闊海:千斤之力與實戰缺口
《隋唐》里真正比得上高寵臂力的不多,雄闊海是少數之一。
兵器兩種,一對銅棍,一雙鐵斧,前者三百斤,后者三百二十,論起腕力,不輸高寵,論殺敵數,未必能打平。
雄闊海救人一幕最有名,千斤閘門壓頂,鐵鎖纏身,他不管那些,雙手托門,救出反王,力氣沒話說。
可力氣歸力氣,戰力是另一回事。
他的短板,從第一戰就暴露。
一次合圍反王,他孤身斷后,敵兵十余,棍起如風,砸翻六人,剩下四人繞后,刺他腰、腿、肩、背,重傷被救,此戰雖勇沒贏。
后戰雷橫,雷家槍快如風,棍對槍,二十回合落下風,再遇單雄信,硬拚力氣,才占點上風,到戰伍云召,被槍劃臂,躲進樹林。
每場戰斗都打得猛,卻都打不完,不是力不夠,是招不夠。
再看高寵。
挑滑車,不是臨陣拼命,是戰術安排,宋軍前排已亂,他馬不停蹄,每挑一車,下一車已至。連挑十一輛,每輛三人合力駕車。等于三十三人被一人沖散。
這不是蠻力,是精準打擊。
雄闊海從沒打出過這種壓迫。
再一個,雄闊海的兵器雖重,卻雜,銅棍近身,斧頭重劈,用途不同,高寵只有一桿槍,始終如一,槍頭不換,殺法不變。
單兵對比,高寵的輸出穩定,雄闊海的戰力波動。
再說戰死。
雄闊海戰死在亂軍中,被數將圍攻,棍斷,馬倒,兵刃穿心,不是對決,是車輪戰。
高寵也死,不是人圍,是馬跪,兩者一比,差別就在于壓場力。
高寵被人怕,雄闊海被人圍。
排位出來了,李元霸不在,高寵、宇文成都是第一檔,雄闊海落在第二檔,力氣強,但控場弱;出招猛,但收勢慢。
這就是戰力差。
隋唐列將:細比高寵,一步見真章
對比到這,差不多該看細將了,《隋唐》猛將多,可真能和高寵對線的,剩下幾個。
第一,裴元慶,雙錘五百斤,鐵面判官,死得慘,戰得猛。
裴元慶能接李元霸三錘,沒死,不是躲,是擋,靠的是雙錘連封,肩肘震力,李元霸說:“此人不凡?!辈贿^話沒說完,又是一錘砸來,元慶吐血三升。
戰績亮眼,細看卻有漏洞。
遇宇文成都,二十回合未分勝負,成都猛砍,元慶猛擋,錘擊镋,火星四濺,場面夠猛,但進展太慢。
再戰反王李密,被五將圍擊,力盡,不是敗,是累。
高寵挑車,十一輛無停頓,裴元慶打五人,耗盡力氣,兩者耐戰力,分出高下。
錘重不如槍靈,元慶靠抗,寵靠殺,錘猛三擊,槍狠十一挑。
第二,羅士信,猛將無雙,雙矛齊出。
士信之猛,在于速度,一矛刺出,碎石崩土,破門殺敵,三進三出,宋金川一戰,單挑二將,三十合勝。
問題是,武器不重,雙矛不過兩百四十斤一對,速度快,力不足,打群架好,碰硬茬難。
高寵槍重三百,一槍挑人,一槍挑車,殺法一體,配馬更精,羅士信若遇滑車,矛挑不中,高寵若遇士信,槍尖不讓。
第三,伍云召。槍法第一,天下無雙。
伍云召身高八尺,槍長丈八,不是力士,是巧將,一戰雄闊海,五十回合未落敗;戰宇文成都,也能周旋三十合。
但一直沒贏。
他的問題在于,槍法太虛,穿透不夠,力壓不了敵,只能耗。
和高寵不同,高寵不走虛招,挑車是實功,每一槍有方向、有重心、有落點,能殺人,也能破車。
兩者若對陣,伍云召先攻,高寵穩守,十合內難分;三十合后,伍云召氣虛;五十合,高寵一槍決勝。
這不是編,是演義里的邏輯。
虛槍對實槍,技敵不過力。
再列些人:
單雄信:快,但輕;雷橫:猛,但亂;魏文通:穩,但慢;楊林:硬,但老。
他們都打過名仗,都有勝績,但都不如高寵那一挑,不是一戰定天下,是戰法決高低。
高寵若在隋唐,排位應在:
李元霸之后第一梯隊,與宇文成都并列。
雄闊海、裴元慶略次,排第二梯隊。
羅士信、伍云召再下一層,屬第三梯隊精銳。
高寵的優勢,不止武器重量和挑滑車,更在于戰術執行的精度、戰斗節奏的掌控、以及“命未窮力已盡”的極限輸出。
他不靠神力,也不靠運氣,靠的是真殺人技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