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臺后,對普京多次釋放友善信號,并進行了多次電話溝通,這在俄烏沖突僵持的背景下,是非常罕見的,而在這幾次的電話溝通下來,普京與特朗普,也建立了一定的信任,所以,有必要見一面了。
(俄羅斯總統助理烏沙科夫透露,普京或與特朗普隨時見面)
1、俄美關系:一場沒有硝煙的"冷戰2.0"
據消息稱,俄羅斯總統助理烏沙科夫透露,直接把俄美關系的"底牌"給掀開了。這位克里姆林宮的核心智囊直言不諱地表示:別看現在俄美之間還在對話,但根本性的改善還是有一定的挑戰的。
不過,烏沙科夫暗示普京和特朗普可能會來個"突然會晤"!要知道這兩位大佬上次見面還是在2018年赫爾辛基峰會,當時特朗普那句"我更相信普京"可是把美國政壇攪得天翻地覆。現在烏沙科夫說"不排除在沒有事先準備的情況下會晤",這不就是在暗示隨時可能上演"驚喜"嗎?
在此之前,原定6月的俄美會談被美國單方面叫停,現在直接無限期推遲,但俄方態度一直很積極,稱相信這種停滯會是短暫的。
(聯合國80周年慶典,或成為美俄會晤契機)
從目前來看,美俄會晤很有可能會在10月的聯合國80周年慶典上,屆時各國領導人齊聚一堂,雙邊會晤會比較容易展開。
2、戰俘換得回,和平換不來
盡管如此,這并不代表俄烏局勢會有所緩解。
俄烏沖突打到現在,雙方最"高效"的合作居然是交換戰俘。6月初的那輪談判,兩國達成了一項"千人換俘"協議——病號、重傷員、25歲以下年輕人優先,按"一個換一個"的原則來。這算得上是戰爭中的一絲人性微光,但問題是,換完戰俘之后呢?
烏克蘭咬死一個條件:先停火30天,再談別的。俄羅斯的回應更干脆:要談就無條件談,別搞前提。兩邊誰也不讓誰,談判桌上的進展就像蝸牛爬——有動靜,但慢得讓人著急。更諷刺的是,這場戰爭里真正能拍板的人(普京、特朗普、澤連斯基)至今沒直接碰面,全是手下人在磨嘴皮子。
(俄烏和談,能拍板決定的人都不在場)
那么,談判到底卡在哪兒?
烏克蘭的"美國依賴癥":基輔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華盛頓的暗示。美國要是松口,烏克蘭可能會讓步;美國要是繼續軍援,烏克蘭就沒理由妥協。
歐洲的"尷尬角色":歐盟一邊喊著制裁俄羅斯,一邊偷偷買打折天然氣,這種精神分裂式的操作,讓俄烏雙方都摸不清歐洲到底有多大決心。
3、制裁越狠,腰桿越直
要知道,俄烏沖突爆發后,歐洲一直處在制裁俄羅斯的最前沿,從經濟封鎖到外交孤立,手段層出不窮,日前,俄方對此也發出了強硬警告。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表示,你們制裁越狠,反作用力就會越大,就像開槍的后坐力一樣,打我們的同時,西方自己也得疼。
(能源出口多領域持續運作,俄經濟實現正增長)
這話可不是隨便說說。俄羅斯經濟在2023年居然實現了正增長,雖然幅度不大,但在西方全面圍堵的情況下,能穩住局面就已經讓很多專家大跌眼鏡。能源出口轉向亞洲、本土制造業替代進口、盧布匯率企穩……莫斯科用事實證明了:制裁這玩意兒,用多了就不靈了!
更關鍵的是,俄羅斯現在的外交策略越來越"以攻代守"。佩斯科夫直接撂下狠話:"想讓俄羅斯坐上談判桌?可以,但得講道理!施壓?武力威脅?門都沒有!"這種態度背后,其實是俄羅斯對西方制裁的免疫效應——既然已經挨了最重的拳頭,再多幾拳也無所謂了。
所以,普京現在最關心的可能不是制裁本身,而是美國的態度——畢竟,烏克蘭能撐多久,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華盛頓愿意支援多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