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傳守初心,砥礪奮進新征程
今年是
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4周年
在歷史長河里
中國共產(chǎn)黨
始終帶領中華民族奮勇向前
書寫了波瀾壯闊的歷史長卷
憶往昔,歲月如歌
看今朝,風華正茂
今天
讓我們沿著歷史的足跡和故事
一起追尋新吳那段
永不褪色的紅色印記
新四軍江抗東進紀念館
新四軍江抗東進紀念館位于梅村街道梅里路96號,館內(nèi)展示了1939年新四軍700余人在團長葉飛的率領下,從茅山地區(qū)東進至梅村開展抗日斗爭及壯大抗日武裝力量的革命歷史事跡。
1939年8月,“江抗”部隊抵達無錫梅村,并以此為基地,向東推進,展開抗日斗爭。其中,黃土塘戰(zhàn)斗作為“江抗”在無錫的首場勝利,極大地鼓舞了無錫人民的抗日斗志。
江溪小學
江溪小學始建于1906年,初名“私立江陂初等小學堂”,期間共經(jīng)歷了18次校名演變,于2017年正式更名為無錫市新吳區(qū)江溪小學。
1916年,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革命家瞿秋白來校任教。他的到來,給學校帶來了先進的辦學理念。至今,學校已有119年的辦學歷史。如今,江溪小學以“秋白精神”的精髓“自覺”為校訓,構(gòu)建以自覺文化為核心的學校價值體系,通過打造紅色育人環(huán)境,讓“自覺文化”浸潤校園。
華阿金
華阿金又名金保,生于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無錫梅村德仁里巷人。1939年5月13日,華阿金家成了縣委、特委兩個機關的所在地。華阿金經(jīng)常喬裝成 “釣黃鱔”人,把情報縫在破衣里或放在鱔簍底下的竹管里,將情報傳遞出去,保證錫東與錫南之間的情報交換暢通無阻。1942年5月22日,由于叛徒出賣,日偽軍逐村搜索,為了保護同志,華阿金挺身而出,被整整折磨了六小時也依舊沒有透露半點信息,最后被刺三十七刀,壯烈犧牲。
(存放于新四軍江抗東進紀念館中華阿金傳遞情報用的黃鱔簍)
許愛娣
許愛娣,女,無錫梅村東元南三房村人,民國5年(1916年)出生在農(nóng)民家庭,民國33年(1944年)3月入黨,擔任地下黨的交通員。因壞人告密被捕,在重慶監(jiān)獄受盡折磨,被毒打、灌冷水、灌胡椒、灌辣椒水、坐老虎凳,甚至用大號縫衣針插進了她的十個手指頭。但她堅定信念,寧死也不出賣黨的秘密,最后英勇就義,被稱為“錫東的劉胡蘭”。
鄒雅
鄒雅是從新吳走出去的革命美術(shù)家,是魯迅新興木刻運動的重要實踐者、太行烽火中的版畫家。1916年鄒雅出生于新安,從小酷愛美術(shù),1934年18歲的他到上海悉心鉆研創(chuàng)作木刻作品。抗戰(zhàn)爆發(fā)后,鄒雅決心以木刻刀作武器,參與挽救民族危亡,在那個烽火硝煙的戰(zhàn)爭年代,鄒雅創(chuàng)作出了一大批木刻版畫作品,這些作品擁有質(zhì)樸豪邁的藝術(shù)風貌,具有濃烈的時代情感。
《保衛(wèi)豐收》1947年
《一支槍(節(jié)選)》1941年
在大浪淘沙的洪波巨浪里
一處紅色遺址就是一部歷史教科書
一位革命先烈就是一座精神豐碑
讓我們一同
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4周年
從紅色地標、黨史故事中
汲取前行的力量
繼續(xù)砥礪前行,不斷奮斗!
編輯 | 楊亦哲
來源 | 無錫日報、江溪街道、中歐產(chǎn)業(yè)創(chuàng)新區(qū)(梅村街道)、太湖灣科創(chuàng)城(新安街道)
阿特拉斯·科普柯錫梅分公司壓縮機及動力技術(shù)項目正式開工
伯瀆河文化中心,正式開館!
提前揭秘!江蘇省天一中學新吳分校建成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